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国民经济论文 > 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研究

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14 19:00:00人气:340

【摘要】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核心,其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时代对农业经济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业经济中的信息管理未来的目标也更加清晰。本文围绕着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探究进行探讨研究的。

【关键词】电商时代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与发展,农业也必须紧跟经济体制的发展脚步,一改以往墨守成规的管理模式,农业应大力发展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无论是对人力和物力的管理,还是对财力的管理,都应该加强整改制度。在此基础上,只有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管理制度的升级与发展,从而提高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1]。在信息技术更加先进的今天,为了使我国发展更好更快,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信息技术,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商务的增多,当然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因为农业是我国的关键经济,为了适应当代的发展潮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1当前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必将影响我国传统产业,但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农业经济管理也必须不断适应知识发展的步伐。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将深入深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适应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农产品需求的逐步变化,农民将继续使农产品和种植规模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的不断更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2]。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时代也促成了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需要农产品通过生产、运输、销售等复杂的流程过后最后才能能够到消费者的手里,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被消耗在销售和运输上,而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受到损害。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直接跳过其中的各项复杂联系,加强农民与消费者的联系,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及时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让农民能够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3]。农业营销实践的变化是现代社会的进步产物,也是我国农业走上科技信息化的必然过程。

2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专业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现在农业中经济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完全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太少,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信息管理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进程。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领导并没有引起重视,而经济信息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开展[4]。缺乏在专业领域上能够带领农民走上科技之路的专业性人才。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各项网络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十分之快,而大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都是好几年前的旧知识,管理人员通过以前培训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对现在发展时代来说已经落伍了。所以导致在面对最新的网络技术时,管理人员也束手无策,从而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2.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数据安全性太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在计算机维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安全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治理措施方案;信息档案的形成与保管过程中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在农业制订相关措施不全或缺乏相关人员的有效监督,导致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2.3缺乏制度化的支持

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这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水平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农业经济管理数据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缺乏有效的控制管理机制,导致农业生产缺乏指导,缺乏科学依据和效率。同时,缺乏调控和管理机制,容易造成农产品市场环境的恶化,应完善调控管理机制[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原有的农产品销售方式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将农业纳入信息技术。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有效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该为农业信息技术提供指导。

3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策略分析

3.1建立完善的电商时代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培训过程中要制度化、周期化,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培训结束后应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组织一场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网络信息化的考试,以便于了解其是否真正掌握了农业经济管理网络信息化的相关知识,若有考试不及格者再针对性地进行辅助培训,来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果。

3.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农业经济治理知识建设步伐,使现代科技与农业有效并体化,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2.1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三农”共同发展我们常说的“三农”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共存亡、齐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更加富裕,农民生活更加幸福。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三农”的和谐,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我国的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3.2.2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领域都与信息传播的信息技术有关。农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投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农产品大规模销售缓慢[6],稳定农产品价格。同时,农民可以与消费者拉近距离,了解市场,参与市场需求增长的农产品,然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农业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3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强互联网商务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实行网络信息化,不但能够促进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保证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农业中各个环节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协调一致,以此促进农业信息体制更加合理完善、更加科学有效,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农业市场内部的相关要求,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内部牵制原则,设立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机制,以此来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具体完整、真实可靠。农产品销售要根据自身管理系统选择一个安全的销售平台。消费者要购买农产品需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机构官方认定的销售平台,通过专业的检测系统确定该平台安全合法。数据构造需要完整的控制系统。为了确保农民能够充分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服务系统和检查系统至关重要[7]。在服务系统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延迟和准确性。为了确保在线环境的安全,农民使用电子数据平台进行交易,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同时,相关政府单位和公安机关必须大力宣传,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农民被骗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构建管理体系,政府还需要调整系统流程,按照流程实施数据建设,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生产、行政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发展与融合,可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限制,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让我国的农民都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果实”。这也有效证明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土地面积大,网络覆盖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打好配合,齐创难关,踢掉这块“挡路石”,以此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及其运用分析[J].吉林蔬菜,2020(3):67.

[2]向柯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策略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0(23):246.

[3]杨炳志.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20(22):246.

[4]刘颖会,刘瑞芬.基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1):236.

[5]李东晓.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7):201-202.

[6]张俊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20(19):70-71.

[7]石磊,陈新.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20):37-38.

作者:张亮 单位:昔阳县国有林场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