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发展林下经济问题及策略改进
摘要:辽宁省自林改以来,林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辽东山区根据地区的资源优势,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的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辽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策略改进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够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还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开展复合经营模式,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林下经济发展意见的指导下,辽宁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逐渐的建设了一批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带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辽东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有林地面积342.62万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49.28%,森林覆盖率达到53.29%,具备良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条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本溪、抚顺等地先后出台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林下经济科学有序发展。目前,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辽东山区林业产业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辽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辽东山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以及森林休闲四大类。林下种植主要有林粮、林菌、林药以及林菜等模式;林下养殖主要有林禽、林蛙、林峰等;林产品采集加工有坚果、野菜等,森林休闲主要有森林旅游、森林采摘等。2018年,辽东山区林下开发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林药种植年产值约80亿元,山野菜年产值约35亿元,林蛙养殖年产值约45亿元,林产品加工年产值约25亿元,森林休闲收入约25亿元。辽东山区重点建设了以食用菌、山野菜为主的林下产品培育基地,以林蛙、马鹿为主的野生动物驯养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林下种植以及林下养殖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随着林权体制改革以及森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发展成为了生态效益良好的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广阔。辽东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林木资源经营利用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高度融合,提升了辽东山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层次。
2辽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发展规模小,开发品种单一
受传统发展观念影响,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当地的传统品种为主,如林下种植、养殖业主要以林蛙养殖、林菜种植为主,尚有深层次多维度挖掘潜力。而且,林下种、养殖缺少龙头企业,经营面积种养大户不足400家,很多都是散户经营,没有规模优势,对周围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林下经济项目选择上亦未做到因地制宜,往往是围绕单一产品盲目发展,看到效益后,林农一哄而上,容易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产品效益下滑。
2.2技术指导不足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林农的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但在实际中,由于科研部门对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成熟的管理技术及标准,导致林农在生产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很多的林农都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从事林下经济项目,导致生产成本比较高,效益却较差。比如,林下种植人参,由于现地管理不善,导致人参病害频发,影响产品的质量,有的农户山野菜的种植由于种植地选择不当,导致野菜减产或死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3资金支持不足
林下经济的开发,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于山区的林农来说,前期投入是很大的一笔开支。虽然国家对于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中有金融支持政策,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农民小额信用贷款以及联保联贷等业务,各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惠农扶持政策,对于林下经济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但由于贷款的额度小,补贴的力度小,不能满足林农的实际需求。比如,林下人参种植效益好,发展前景广,但前期投入大概在4.5万元左右/hm2,政府的补助不足5000元/hm2,导致很多农户由于受资金限制无法从事林下人参种植,而现有的种、养殖户,由于缺乏资金也无法扩大生产规模[2]。
2.4市场机制不健全
辽东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农民的自发经营为主,缺少专业的行业组织,生产上多数是散户经营,销售上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多数的产品销售是等经销商上门或者是通过零散的市场销售,市场信息不灵通。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经营者对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不足,林下经济的发展比较分散、盲目,林下种、养殖者获取的效益低。
3辽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策略改进
3.1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要将林下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去,根据发展实际,制定年度的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落实到位。根据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农业的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建立林下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补贴力度,协调好林业科研部门解决林农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逐步的把林下经济发展培育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点。
3.2加强科研,强化技术指导
林下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行业,需要多部门联合支持。首先,林业科研部门要加大对于林下经济的科研力度,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比如,加强对不同种植品种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的研究,对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存技术的研究等,通过加强科研,形成完善的管理技术体系,加强技术推广,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制定林下经济项目发展标准,指导林下经济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搭建行业合作组织、技术推广单位与农户之间合作的平台,构建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技术体系,形成完善的林下经济发展机制[3]。
3.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资金,为现有的种、养殖户的规模发展提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农户进行重点的扶持。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将资金投入与林下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的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参与林下经济的开发。金融机构也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的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金融项目,提高农民信用贷款以及联保贷款的额度,加大信贷支持。
3.4构建完善的市场发展机制
林下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市场需求,有规划的开展项目开发。引导分散的农户开展联合经营,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提高林农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搭建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为林农提供产品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平衡开展林下经济发展,防止由于盲目发展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挫伤林农的积极性[4]。建立市场预警机制,让林农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规避市场风险,确保林下经济产品不仅卖的出,而且效益高。
3.5加强宣传,做好示范带动
利用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宣传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提高农民对林下经济的认识。利用新模式成功的案例,激发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热情,让农民认识到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可以增产增值,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积极的培育龙头企业以及种、养殖大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林下经济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林下产品的深加工,科技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
4结语
林下经济的发展以灵活的经营模式、较高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发展前景改变了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产业的立体化发展,提高了林地生产力以及利用率。辽东山区林业资源丰富,开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明显,需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多元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大科研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发展模式,更好的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艺,刘延君,于秀杰,等.辽宁省林下经济发现状及建议[J].辽宁林业科技,2016(3):48-50,53.
[2]徐善光.辽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63.
[3]欧莉文.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9):75-76.
[4]付饶.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8(2):4-5.
作者:张海文 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发展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