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课网络教学优势与不足分析
关键词:网络教学;建筑设计;得失
引言
介于肺炎的防疫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各大高校都通过网络教学寻求解决方案,我院的建筑设计课也是其一。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进程当中,由布置一个具体的专题设计任务展开,实施实地调研、理论授课、设计实践三个环节,老师根据专题内容集中解析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方案解析与设计创作。通过知识理论的讲授、课程设计的辅导、过程的交流与汇报来强化设计能力。建筑设计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上是从低年级单一小体量建筑到高年级复合综合性建筑,设计知识前后相互衔接。在还没全面改革建筑设计课授课模式的情况下,以解决传统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而展开的线上教学,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也必须保证教学成果―――保证学生设计能力的正常提升。按照学校教务安排,选取“学习通”结合QQ群的网络平台,进行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累计近百余课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建筑设计课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得有失,总结分析这些得失,为今后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或重构做一些基础工作。
1网络教学的优势
此次建筑设计课为建筑学低年级小型建筑设计,整个课程分为游客中心(48学时)和幼儿园建筑设计(80学时)。线下教学中,该环节是相对成熟的教学任务,无论是老师还是课题都是反复进行过多年磨合。因此,网络教学的重点在于把原有的一整套教学内容搬移到线上,并保证教学的效果。“学习通”平台作为网络教学的优质平台之一,无论是教学的整体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都较为明晰。唯一的缺憾是系统对于临时性访问量大增的应对稍差,开学初期常常有系统崩溃的状况。好在针对系统崩溃已做了预案,用QQ群做备用开课工具。事实上,后期教学安排及教学资料通过“学习通”传达,课上的语音沟通用QQ群屏幕分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
1.1过程图提交更有保障
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获得有相对大部分源于设计课的训练―――在虚拟或真实的用地中进行建筑设计。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期的模糊概念到最终的形体空间形成以及表面材质细节等打造,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向最佳的方向发展。因而,对于建筑设计课,过程图纸是保证设计思路正确发展和设计能力获得提升的基础。传统线下课程中过程草图都是由学生当面提交给教师,而线上课采用“学习通”平台提交作业,设定作业最后上交期限。相比较人对人的可变通软性,人对平台的无变通硬性使得作业的提交率大幅提升。网络授课的草图准时提交率在82%~100%(图1),极大地保证了设计进度的开展也客观上呈现了学生设计能力获得的过程。保障课程顺利开展的同时,也为师生留存了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痕迹。
1.2信息传达更有效
传统建筑设计课课堂的教学更趋近于工作室的模式,较多情况为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也有对个别典型方案进行全组讲解的情况,但局限于物理空间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在客观上存在不能完整清晰传达信息的可能性。而线上课程对设计修改的讲解,以QQ群屏幕共享的形式面对全组同学逐一讲解,从而保证了每个同学都具有同样清晰一致的视线和解答,在客观上摒除了学生对于解答信息的不明确性。同时,对每个方案面对全组进行讲解,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会有多次重复,可以强化学生正确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在客观上营造了学生相互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1.3师生沟通更便捷
网络课堂通过学校教务系统公布课程网络联系平台,在课程前全部选课学生加入到联系群里。通过官方要求搭建的师生线上联系方式,并且在实际的课程中不断使用这种联系方式,较之以前线下课程中非正式的课程群,在学生加入的人数上更全面,学生的关注度也更高。建筑设计课线下2次/周的答疑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可能需要由教师引导或辅助对某个关键点进行抉择的需求。这种联系群为师生之间搭建了课后交流的平台,弥补了每周固定2次答疑时间的不足,满足了设计课课程的特别需求。
2网络教学的不足
因疫情仓促展开的网络授课,限于网络本身的特点或教师设备缺乏,也会出现一些传统线下课程没有面对过的问题。
2.1学生的专注不易观察
教师在线下面授课进行知识点讲授时,不光按部就班地讲解,还会因学生的及时反馈而调整讲授的方式方法,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进行提醒、提问等必要的引导,保证学生的思路跟上课程的节奏和进度。但网络教学由于隔着屏幕,即便开着摄像头也不能便捷地观察学生状态,更何况考虑到网络的通畅度、分享屏幕的尺度,常常会选择关闭摄像头,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生的高度自控性,教师无法就课堂上的学生走神、不理解做出及时反馈,只能通过设计中的问题去发现,事后弥补,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2.2教师的示范不明显
建筑设计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除了如何满足功能等使用需求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对审美的培养,是贯穿在建筑设计课的各个方面,既有建筑形态的美,也有建筑图纸表达的美。建筑表达除了成果图,过程草图也是日常训练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学生反复绘制草图是设计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徒手线条的练习,教师修改草图是对设计的纠正也是对线条的示范。但仓促展开的线上建筑设计课,教师缺乏手写板、触控笔等高科技设备,仅能用鼠标代替传统绘图笔来修改草图,对于美感的示范作用欠缺很多。
3结语
经过近百余学时的网络课程实践证明,网络教学能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沟通方式,在保障阶段成果、信息有效传达、沟通便捷等方面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但仍然在课堂学生关注度、教师教学示范度等方面具有不足。不过,这些不足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应该都具有解决方案。例如教学示范方面的缺憾就基本可以通过高触感的手绘板等设备来弥补,而对于学生专注度的监测,市场上专营网络课程的培训机构也有相关软件涉猎。因此,建筑设计课未来的发展完全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实时指导,利用线下课堂为学生做好设计示范,将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手段建设得更多元、更灵活。
参考文献:
[1]薛芸,贺晓燕.基于网络资源共享云平台的建筑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施[J],城市建筑,2019(16):57-58.
作者:付劲英 单位: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