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虚拟经济论文 >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15 08:37:00人气:43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我国实体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实体经济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还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内容。基于此,文章针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发展进行探讨,对金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当前,金融经济不断发展,实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体系,支持经济之间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我国发展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设下,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稳步发展的。唯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和实体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结算方式和交易方式的普遍化使得我国财政与市场经济不可分割。金融部门的发展离不开各经济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鉴于金融危机的特殊性,金融经济极易受到干扰,而由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经济的虚拟化是其发展的主要基础,因此,将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结合,增加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成为企业建设的保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尽可能保持一致,但它们的互动方式仍然不同,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只有不断研究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及时对潜在危险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准确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方向,带动经济实力全面发展。

(二)金融经济发展可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货币清算、支付等,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两者之间要有更强的互动,才能有效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我国政府宏观调节下,实体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在建设项目或交易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因素,使金融信息化支持金融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借助金融经济,可以使资金更好地集中在开发项目上,既保证了开发过程中资金链的稳定,又能更好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的参与和支持,使实体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经济紧密相连,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降低滞销的可能性。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因此,只能鼓励双方共同发展,保证不出现任何问题,双方工作上的问题都会影响对方的发展,比如说,在金融经济中,利润增加,金融经济的发展会使实体产业的价值降低,从而导致实体产业一体化程度下降。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实体产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复苏有着重要影响。腐朽化的结果是通货膨胀,这是世界经济的灾难,最终会导致金融经济本身的问题,引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具体的经济制度,而要注意利益与风险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规避。因此,双方的互补性对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只有注重两者之间的互动,考虑其中一方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协调互动。科学建构这种互动,才能促进两种不同经济状态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经济走向更加稳定的轨道。

二、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引发市场波动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增强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促使财务管理事业迅速发展。但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很容易带来市场经济的变革,同时也会对银行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商业银行通过推行部分层级管理,容易提高信贷审计的要求。明确了风险责任后,雇用信贷人员基本上就是金融监管者的监管要求,企业的权益资本在逐渐减少,造成银行自身的系统产生一定的波动,同时也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产生影响。

(二)融资标准苛刻商业银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靠宏观政策调控,不可能完全放开。对于不遵守中国产业政策的行业,获取或减少信用的方式是通过信用额度,而这将导致企业规模的大幅度缩减,这取决于分支机构自己。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企业经济增长乏力,利润分化严重,企业负债增加。另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下,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标准苛刻的现象,导致银行内部资金不足,无法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再加上银行在融资过程中,对于其融资标准也变得较为苛刻,企业的信用标准无法满足,使得企业内部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三)金融市场无序削弱资金供给经济建设发展下,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其关系也影响着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推动着市场经济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比较混乱,在金融市场发展中,市场仍是混乱的现象,同时在监管机制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其中,外资银行的加入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少问题。金融市场动荡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近几年来,由于企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越来越少。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对策

(一)科学调整金融融资标准融资标准是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融资标准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这两者都关系到经济的长期发展。财政问题对财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财政政策的改变。举例来说,在开发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物料价格和预先定价的重大波动,投资目标和内容的不合理决定,这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不足,无法创新。缓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如资金短缺,使企业能在短期内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重要办法之一。实体经济若要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全面、科学地制订筹资标准,而在发展过程中,则必须注重通过内部决策管理,分析筹资政策和业务中可能出现的资本风险,同时减少筹资问题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追踪其状况,以找到更有效的筹资渠道。

(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管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而金融经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建立金融监管支撑机制,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发展;其次,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努力实现法制化,并不断完善相关金融管理制度。另外,我们应该继续改善市场经济之间的环境,其中生态环境对我国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转换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使金融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导向,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面对网络金融的冲击,我们必须科学应对,采取措施加以尝试,必须保证网络金融市场不受严重影响,对网络金融模式的学习和应用正在逐步完善自身的业务流程。此外,通过信用中介实现股权脱钩,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融资模式固有的风险,稳定金融市场。

(三)发挥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网络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经济的形态,但同时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金融经济的服务门槛较高,服务范围较广,必须不断进行变革,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实体经济有效发展。融资渠道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银行和投资公司。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认识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政策、新方案,从而与金融产业结构相适应。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银行和证券机构参与投资,并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其次,银行和证券机构应充分参与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信贷政策的完善。

(四)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要充分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必须全面分析金融脱钩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监管职能,不断完善现行金融制度,完善规章制度,科学研究制度,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提高发展速度,有效限制金融活动中固有的各种风险因素;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金融监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金融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下,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要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需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之间只有不断融合,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红.浅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J].理论观察,2020(5):103-105.

[2]陈国锋,魏莉丽.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J].财讯,2020(5):140.

[3]刘新鹏.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255-256.

[4]吴岩.如何有效促进国内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J].现代商业,2020(15):134-135.

作者:李聪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