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词的语义认知探究
【摘要】本项目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包含“钱包”一词的语料的整理与研究分析,得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以“钱包”为例的金融相关词汇的三层含义:1.本体性含义;2.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加工后的隐喻意象;3.具有互联网时代色彩的数字资产载体意义。同时总结出了虚拟经济词词指称范围扩大的理论基础,实现了经济学与语言学的学科交叉研究。
【关键词】经济;语言学;隐喻;钱包
一、引言
语言,总是随着时代变动而产生变化,而词语,更是以其独具的灵活性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些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经济名词,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出现了虚拟化表达,如“购物车”“钱包”等,均出现了原义之外的衍生义,增加了该名词词义的外延。目前国内暂时还难以看到针对这个现象具体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更未能展现隐藏在其背后的语言运用规律。对于这一命题的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空缺需要去填补。基于此种情况,本项目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基础上,通过分析现代生活中“钱包”的三种意义,以及“钱包”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并对该语言现象背后的理论机制、逻辑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把握其客观规律。
二、基于语料的“钱包”用法分析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与时事新闻。BCC汉语语料库总字数约为150亿,包括报刊、科技、微博、文学等多领域语料,是国内较为科学全面的一个大型语料库,语料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丰富。众所周知,媒体,尤其是当下新兴的“新媒体”“自媒体”等,都是使用语言的“大户”,一方面,媒体可以很大程度地反映出社会语言使用的大体状况,另一方面,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又起到对社会语言使用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根据媒体特殊的双重性质,本文同时搜集了2019年1月以来各家媒体的报道标题进行了搜集与研究,总计344条。随着互联网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充值,缴费等功能层出不穷,“钱包”的用法也发生了许多新变,以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钱包”与不同词性的词语进行搭配,也逐渐有了的规律,图表如下:基于对以上所列举词组为例的语料的整理分析,不难总结出一定规律:(1)通常情况下,互联网经济领域的“钱包”多与硬件、区块链、网络、掌柜、全民等各种名词搭配使用,组合成各类软件钱包名称。(2)常规意义的“钱包”则多与动词、形容词进行搭配,与可爱、传统、大牌等各种形容词搭配频率较之动词更高,用以组合概括实体钱包的外观、特征、档次等;与动词组合则多表示受动意义。(3)隐喻意义的钱包则多与守住、掏空、共享、收割、拯救、影响、当心等动词进行搭配,用以表示对资产的消耗、节省、注意等意义。
三、三重意义层次
在互联网语境下,可以对所搜集语料的意义层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罗列,并划分出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即常规意义、隐喻意义,以及伴随着虚拟经济时代App发展逐渐取代本体性意义的数字资产载体意义。图表如下:
(一)本体性意义
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钱包”一词的释义仅有一项,即为:“装钱用的小包,多用皮革、塑料制成。”如:(1)名片大小可放入钱包。(BCC语料库)(2)某君乘公交车常掉钱包。(BCC语料库)(3)男子野外挖到一个生锈钱包,打开后发现了一些奇特古币。(新浪网2021-07-23)(4)粗心市民遗失钱包,洛阳警民联手物归原主。(《潇湘晨报》2020-06-09)(5)外地游客遗失钱包,武昌环卫撰写失物招领找到失主。(度看湖北2021-07-23)第一种意象意义是“钱包”一词最基础最原始的含义,即“本义”,这一意义作为“钱包”的常规意义,同时也能作为隐喻意象的本体来源,在舍弃了货币容器这一物质外衣之后,仍能够保留了其丰富的经济色彩,进而衍生出第二种隐喻意象。
(二)隐喻意义
隐喻的研究视角大体可以理解为分析的功能、认知、修辞以及话语分析等,第二种意义是指观念上的个人储蓄,由其最原始的实体意义隐喻衍生而来,“钱包”一词在流行过程中,词义发生的扩大,与“钱包”一词作为装钱用的小包这一本身的词义有关,而观念上的储蓄这一含义,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收纳。如:(6)新锐品牌如何快速吸走你的钱包?(腾讯网2021-05-13)(7)看重对方钱包。(BCC语料库)(8)警惕“裸聊”!当心成为诈骗分子的长期“钱包”。(《潇湘晨报》2021-05-26)(9)事关你我的钱包安全,一定要看完。(光明网2021-02-03)(10)“拯救”钱包!临期食品你买过吗?切记这一点。(新华财经客户端2021-07-20)同时,传统意象的“钱包”与作为隐喻意象的“钱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部分,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存在,在某些语境中,“钱包”一词既可以指实体意义上的钱包,同样也可以指个人所具备的储蓄,又或者是居民的收入。具体含义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如:(11)“盲盒热”火出圈的背后,是多少被掏空的钱包。(《中国青年报》2021-05-11)(12)只把顾客当钱包。(BCC语料库)(13)超薄机身,让你果断掏钱包。(BCC语料库)(14)滚进我钱包。(BCC语料库)(15)让人民的钱包鼓起来。(红网2021-01-21)(16)这个行业“钱包”充裕,未来景气可期。(中国证券网2021-06-10)
(三)数字资产载体意义
第三种意义是指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虚拟经济发展趋势向好,手机付款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消费的主流模式,各种软件钱包也如火如荼地发展,比如小信钱包、度小满钱包、麦子钱包等,甚至中国人民银行也发行了数字人民币,可见货币的虚拟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钱包”这一词语的语义,也必须根据语言环境的快速变化,而随之发生迁移与扩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钱包”等经济领域词汇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从实体物品的“钱包”转向了互联网中的“钱包,具备了数字资产载体的意义。如:(17)通过“壹钱包”的支付功能“借钱”(BCC语料库)(18)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再度扩容(金融界2021-05-11)(19)天星金融钱包为用户带来美好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兰州新闻网2021-05-07)(20)数字货币冷钱包、热钱包是什么东西?(金色财经区块链2020-11-09)以不同语境作为对比,即可认识到网上钱包与实体钱包的语言差异所在,并能通过分析了解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钱包”在虚拟经济背景下,已经衍生出具有时代色彩的新义。
四、“钱包”的虚拟意义与App和网银的关系
(一)词义扩大原则
词义变化发展的方式呈现着多种多样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词义的扩大。在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关于“词义扩大”的定义为:“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词义扩大是属于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指的是“其意义比以前更大了,或者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新的意义”。时代在向前推进,“钱包”一词的指称范围也必然适应于社会发展水平而扩大。如:(21)免佣之下,照样收割你的钱包。(格隆汇2021-07-13)(22)数字人民币深度解读:智能货币,可控匿名,多样化硬件钱包。(中金网2021-07-19)(23)全民科技旗下全民钱包拓展新客群见成效。(极客网2021-7-21)如例(21)所示,原先作为货币载体的实体物品,通过隐喻手段而衍生出“观念上的储蓄”意义――“收割”你的“钱包”即“赚取”你的“储蓄”,“钱包”一词得到了第一个层面的扩大。而伴随科技力量的日益扩大,虚拟经济的出现,使得网上钱包成为可能,人们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商业交易,出现了如例(22)与例(23)所示的“硬件”钱包、“全民钱包”等等。因而可以说,网上钱包的出现,无形中扩大了“钱包”一词的指称范围,使“钱包”一词的词义得到了扩展。
(二)词义的历时变化
在表达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词义扩大”体现了词义的历时变化,展现出词义流变的纵向过程。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根据对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两个相异的方向,提出了语言的历时性和共识性这一对相对应的概念。历时性是指,在历史演变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词义发生的扩大现象,其实质上是词义古今变化的三种途径之一。以“钱包”一词为例,由专指装货币用的小包,到包含着财产、储蓄意义的互联网钱包,再以“购物车”为例,在虚拟经济产生以前,购物车所指的必然只能是用以经历了时代的变更与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更迭,这其中便体现了词义的历时变化。从实体钱包到网上钱包所产生的历时变化,正是词义演化的常规情况,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从实体钱包到隐喻意义的钱包再到网上钱包,这三层都分别存在这着不同的共时变化。用图示表示如下:
(三)语义特征的替换与扩大
虚拟经济背景下,原本仅适用于实体钱包的货币载体功能意义,完成了向互联网的延展。我们可以通过义素这一语义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来进行义素分析,细究其原因。义素分析法即是将词义分解为若干个语义要素来进行分析辨别,如:(24)一个善举,钱包物归原主。(人民资讯2021-05-18)(25)大堵船可能会影响你的钱包。(光明网2021-03-30)(26)快看!雄安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长这样。(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2-27)在这里,不妨将例(1)的“钱包”分解为[+皮革、塑料制成][+储蓄工具],而包含着隐喻意义的“钱包”则增加了[+观念上的]与[+承载一定价值]两项语义特征,除去了[+皮革、塑料制成]这一语义特征,在例(2)中,“大堵船”可能会影响“你”的“储蓄”,而无关于“你”手中拿着或者口袋装着的发挥货币载体功用的实体钱包,因而例(2)中的“钱包”则包含着[+观念上的][+承载一定价值][+储蓄工具]三项语义特征。在新时代科技与虚拟经济发展态势下,钱包的各语义特征又呈现出变易的趋势,保留了本体性意义中[+储蓄工具]这一语义特征,而[+虚拟载体(互联网)]取代了[+皮革、塑料制成],形成了[+虚拟载体(互联网)][+储蓄工具]的两项语义特征的组合,两者特征的共同点均为“储蓄工具”这一功能。由此,三个层面的语义特征的辨别意义便显而易见了。
五、结语
作为语言学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虚拟经济词对于传统经济学的原有话语体系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是中国语言学历史上的又一次变革。从所搜集语料来看,以“钱包”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词在媒体中的使用频率呈持续走高趋势,远远超出了实体意义的钱包。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化时代,支付宝钱包和微信钱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易工具,电子钱包储存货币的功能逐渐代替了传统钱包的功用,钱包的实体意义逐渐淡化,并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语言从来是一种社会现象,词义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人们的心理现实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映射,是建立在人们对互联网时代上对传统钱包货币的观念变化之上的,不能脱离语言诞生和演变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孤立地去研究某一语言现象。毫无疑问,虚拟经济词是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产物,虚拟经济词的出现本身就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虚拟经济词是无法脱离互联网时代而单独存在的,它为新出现的经济词词义演变的规律提供了依据,客观上推动了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它无疑是构建新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无论怎样的演变,虚拟经济词仍旧无法脱离其原有的特征义素――不管是“微信钱包”还是“货币钱包”,都是具有货币储存功能的,这也是“钱包”颠扑不破的本质功能,失去这一功能,“钱包”的概念便不复存在。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虚拟经济词当中,成为虚拟经济词的又一特殊性质。本项研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经济领域命名、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一定可参考的规律和轨迹;另一方面为语言学词语隐喻及术语泛化、新词语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展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特点,对虚拟经济词持续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博森,王荣斌.基于汉语新闻语料库的季节隐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14,(3).
[2]宋海荣,浅谈词义变化的动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2.
[4]张凌云,安俊丽.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辨[J].黑河学院学报,2020,(10).
[5]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佳佳 张艺 张鑫雨 安徽农业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