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实体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的建设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的建设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11 22:08:00人气:345

摘要: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教学目的,文章首先阐述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然后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目的与路径,包括紧扣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扩展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最后论述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现代教育技术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这无疑加大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与学的双重难度,进而导致在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环节中出现了教师教学自信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与师生使用的教材用书相区别,教辅材料是指除教材之外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类辅助性教学材料,其作用是辅助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果。相较完整成型的教材而言,教辅材料的建设更能够为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舞台,也是发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称的教学过程中“技巧”和“艺术”两大源泉的重要发力点[3]。破解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环节中的现有问题,提升政治经济学课程教与学的双重质量,都需要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加强多元化教辅材料的建设和运用。同时,促进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多元化教辅材料的灵活运用,也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本科阶段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根本上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然后将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实践中,授课教师不仅要熟悉运用教材本身,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教辅材料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一旦处于这种被动学习状态,必然陷入只求学分、死记硬背的低层次学习方式,面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并与现实相联系的知识点,也就难以发挥自身在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不合理学习状态的形成,既有学生对过去学习方式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又有大学课程自身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的原因。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而言,后一种原因恰恰体现出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目的与路径

(一)守初衷:紧扣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探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必须锁定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目的。建设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实现其多元化发展,不能陷入“为了建设而建设”的思维囹圄,而是要紧紧扣住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教学目的。因此,无论是运用传统手段还是运用新兴技术,这个目的必须明确锁定。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先生所秉持的方式和理念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艾思奇先生在上海参加《读书生活》杂志的编辑工作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用一种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方式回答读者提问,引领大批进步青年更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树立牢固的马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同志曾对由这些问答集结形成的《哲学与生活》一书表示赞许:“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4]同样,在新时期,面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我们应运用更多可供选择的新兴技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

(二)扩思路:扩展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当前新媒体、新技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应紧扣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趋势和新成果,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具体推进。一方面,实现课程教辅素材内容搜集的多元化。相较过去主要从报刊图书等纸媒获取教辅素材内容的单一途径而言,新媒体、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素材获取方式。互联网、微信公众号、专业性数据库等都应成为政治经济学课程发掘教辅素材的重要信息源。不仅如此,近年来,围绕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及《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打造并播出,如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盗火者》,动画作品《领风者》及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等。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作品和节目,挑选合适的内容作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另一方面,实现课程教辅素材内容呈现的多元化。这种呈现形式的多元化,既表现在课堂中,又表现在课堂外。在课堂中呈现时,教师不仅要积极使用课件呈现,还应多使用移动媒介,如授课教师设立公众微信平台,整合一些教辅案例、视频、习题训练等,通过公众微信平台承载、推送和共享;在课堂外呈现时,教师要积极使用学校建设的教学平台、公众微信平台、微信群,以及要创造条件建设专门的教学App,从而多元化呈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素材内容。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实践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中,教师应在充分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突出实践探索,借助课堂实际教学环节和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积极将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材料有机植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这些多元化的教辅材料,既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提升自身授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度,又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可。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内容真正得以运用和呈现,教师需要进行如下两方面的基础性必要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形成一份融入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成果的教学大纲。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本教学大纲为母体,在基本教学大纲的每章中植入相关材料,形成有主有辅、主辅协同的带有教辅材料多元化特色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可供课堂中呈现的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内容有机植入每章课件,使之更好地展现教辅材料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支撑课堂实际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验证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实践效果,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设计。为保证问卷质量和问题回答的真实性,问卷按照匿名作答。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观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针对“各章节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对课程学习是否有帮助”此问题,问卷结果表明,有85.5%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运用对理解相关知识点作用较大,9.7%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运用对理解相关知识点的作用一般,4.8%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同时,针对问卷中“哪种形式的教辅材料运用是学生觉得最有帮助”的问题结果显现,24.2%的学生选择了教学视频,56.5%的学生选择了图表演示;19.3%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呈现。针对问卷中“哪一章的多元化教辅材料运用是最有帮助”这一问题,问卷结果普遍选择的是导论,这主要是因为导论中涉及不少抽象的知识点,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理论范畴,图表演示对其做了很好地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问卷结果的反馈信息分析来看,总体而言,多元化教辅材料地运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结合反馈信息来看,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多元化教辅材料运用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一方面,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虽然已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辅材料,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教辅材料只能以课后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效果难以把控。如果全面开展多元化教辅材料运用,则需要对政治经济学课时安排予以适当增加,同时要对教学大纲整体修改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开放性的建设工程,需要不定时地追踪信息源,提取和吸纳最新材料。因此,后续研究和实践都应该格外重视这一建设可持续性的机制建设。

四、结语

新时代教师教好政治经济学是学生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前提,这就使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亟须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材料、教学理念、教学路径等方面推陈出新。面对在本科教学环节中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师教学自信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助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以之推进课程教辅素材内容搜集和呈现的多元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7-09(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易淼.政治经济学课程多维度演示教学探讨[J].学理论,2018(12):220-221.

[4]艾思奇.哲学与生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220.

作者:易淼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