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经济常态下的地理金融经济研究
金融地理是一门近年来才兴起的边缘性交叉学科,也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区域金融中的地理学专业研究可以为有关研究人员有效揭示指定区域内、地理环境影响下的金融发展变化,对政府及有关单位如何调控区域金融差异提供地理要素层面的思考方向,同时也能够从地理学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金融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功能。从当前中国地理产业结构和空间地理结构布局出发,地理金融经济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内,不同经济金融资本经过不同的交流与碰撞后产生的一个特定的金融地理空间。在这个地理空间下,大量的地理要素与金融资本碰撞和分解,并形成新的地理金融要素。
随着国内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影响,中国的地理金融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中国区域地理经济政策不断发展,普惠经济概念开始兴起并传播。其直观含义是向有金融需求的区域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普惠”的概念主要是指借助“普”制化的手段,实现“惠”民的目的。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需要不断深化普惠金融体系,建立普惠经济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地理金融经济的研究势必面临着新的经济增长要素与金融环境影响,需要进一步完成综合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一书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地理金融发展研究性读物。该书为第十八届国内经济地理专项研究年会和中国地理经济学术研究研讨会会议收录文集。全书分为4个部分,主要包括当前中国经济常态下区域地理发展与城市化经济研究、地理经济发展与经济区域划分研究、经济地理区域相关金融问题研究以及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理论分析等内容。该书集合了当前中国地理金融经济研究最新的研究论点,客观论证了地理学层面的经济活动空间布局、中国区域地理范围内的商品服务生产以及区域地理经济要素的消费效用转换模式。全书对于经济地理学的各项主题介绍均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包括聚集经济、空间地理下的经济作用、市场经济机制、自然地理资源与生产技术等内容,深刻讨论了中国正在探索的主要地理金融经济领域,包括多地理区域经济、地理经济区位论、空间市场以及城市经济体系等。此外,编者在书中还补充说明了2种主要地理金融趋势理论,构建了完整的地理金融经济研究发展体系,该书可以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教材。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一书指出,当前中国区域地理下的经济活动布局呈现明显的活动分配模式,不同区域内的地理经济活动均存在相互联系。这些空间区域经济活动分配是由大量的地理金融经济要素与经济发展决策造成的,所以当前经济常态下,中国的地理金融经济研究是为了客观展现区域地理环境下经济空间决策以及经济景观演化下的经济活动作用模式。这些模式虽然有着行为表象上的区别,但是存在固定的地理金融经济逻辑。除研究目的外,该书还客观探讨了中国金融地理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外部环境对国内金融地理的影响问题。书中指出,当前中国金融经济地理发展,需要保证经济主体的地理性研究。区域地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主体,所以眼下金融地理的研究需要以主体为核心,对周围金融地理环境进行递进式的要素划分,明确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主体作用。中国的金融地理经济发展较为特殊,其发展道路表现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到空间市场化经济过渡。随着普惠经济环境的出现,国内的地理经济研究需要不断挖掘经济主体的资本功能,明确其在区域经济地理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明确的区域经济地理发展方向。针对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金融地理影响的问题,书中强调所有的地理经济主体都免不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国际经济法律政策、科技生产力、全球化经济等。因此,中国当前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必须根植于地理学视角,遵循发展要素影响路径,通过分析传统不同区域地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地理环境的类型划分,最终获取正确的区域地理金融发展方向。
总之,金融地理对中国地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地理经济可以为我们深刻揭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发展差异因素,并为我们就如何面对金融发展差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一书直观地展现了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总结,同时也是学科研究的有效指导用书,具有鲜明的使用价值。
作者:朱思斯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