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实体经济论文 > 浅谈实体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爬坡过坎

浅谈实体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爬坡过坎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19 14:05:00人气:438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正致力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亟需金融业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宁波实体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金融机构要牢牢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不断完善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规范的现代企业梯队,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金融生态,坚实地支撑宁波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信贷保障;产融结合;风险化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正致力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亟需金融业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宁波实体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为此,要求金融机构牢牢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与实体经济和衷共济,携手并进,共同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开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渠道、新路径、新生态;大力培育优质规范的现代企业梯队,使之获得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金融生态,持续提升金融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实地支撑宁波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牢牢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

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就要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源,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如鱼得水”,互促共进。各地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级有要求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从中央层面看,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要求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今年以来,多次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在2月底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4月20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胧歉龃蠊匦敕⒄故堤寰茫欢贤平ひ迪执⑻岣咧圃煲邓剑荒芡咽迪蛐椤T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上,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6项任务,其中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要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总理也在多个场合指出,要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从省级层面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上级有要求,宁波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各地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上级的要求,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担当,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努力提升服务品质,以更新更实的举措支撑实体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宁波有需求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实体经济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善用金融手段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宁波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根基。去年,嘱咐宁波,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省委、省政府希望宁波成为全省“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宁波靠什么来唱好“双城记”?靠什么来成为全省“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就是要靠实体经济,就是要提升发展实体经济。宁波要紧紧抓住获批“中胫圃2025”试点示范城市、爰倚∥⑵笠荡匆荡葱禄厥痉冻鞘小爰冶O沾葱伦酆鲜匝榍然觯罅μ嵘鹑诜袷堤寰玫哪芰退剑罅し⑹堤寰么葱路⒄沟幕盍椭市В涌旃菇哂泄视跋炝Φ闹圃煲荡葱轮行摹Dㄊ械谑蔚炒岜ǜ妗⑹姓ぷ鞅ǜ娑蓟撕艽蟮谋誓床渴鹜平堤寰梅⒄埂OM鞯馗鞑棵藕徒鹑诨褂呕穹较颍卫尉劢故堤迨狄担氐阌畔戎С郑氐愀Ψ瘢贫堤寰眉し⒒盍Α⒃銮渴盗Α⑻嵘赫Α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市场有诉求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增长结构、增长动力等不断演变,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市场格局、内在特点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我们用更宽的视野来审视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从实体企业看,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比如产业整体层次还不够高,新经济培育还不够充分,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主动力,企业主体治理体系不规范,企业利用金融资源的手段方式还比较传统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力金融资源来推动实体企业加快转型。从金融企业看,这几年宁波金融业发展总体稳健,保险创新、普惠金融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投融资服务的新兴主体、新型渠道快速增加。但金融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对接不够紧密、金融持续盈利能力不强、局部领域金融风险显现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金融系统把好方向、守好正道,直面存在的问题,与实体经济和衷共济、携手并进,共同实现转型发展。

二、不断完善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业是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责无旁贷。要坚持以服务为根本,视服务为生命,紧紧抓住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全力做好信贷保障

巩固提升金融信贷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1.抓总量。在甬金融机构要围绕增加资金供给量,加强向上沟通、挖掘潜力,积极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总行直贷、单列信贷计划等,给予宁波差异化、最大化的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做大“信贷蛋糕”,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给予重点保障。2.调结构。把好信贷投放的方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对“一圈三中心”建设,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明确的“3511产业”和八大细分行业,智能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要最大限度做好金融保障,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和产业集群。要加快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全面覆盖、重点渗透、满意度高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加快发展。3.降成本。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准则,完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减少涉企收费项目,调低收费标准。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涉企金融收费情况的检查力度,推动降低企业隐形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

(二)全力推进产融结合

抓住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机遇,大力推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迸发更强大的生机活力。1.加大倾斜力度。实施积极的支持政策,建立制造业贷款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坚决扭转制造业贷款下行趋势。今年银行机构支持制造业的贷款增速,要争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后要逐年提高,力争到2019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2.加快产品创新。强化实效导向,引导“银”、“证”、“保”、“投”、“租”等金融和投融资机构全面对接制造业,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在更好地均衡风险与收益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推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大力推广装备首台套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和产品研发保险,强化科技金融资源的集合集成服务。要推动发展融资租赁,满足制造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3.加强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慈溪国家产融合作示范城市、宁波科创金融服务产业园等平台,探索开展针对制造业的创新型金融服务。要推进跨境贷款、境外并购等改革试点,完善针对性金融服务,大力推动优势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发展。

(三)全力扩大直接融资

近几年,直接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除银行间接融资外的重要融资渠道。但相对于银行信贷,相比较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推动企业上市。要全面落实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更多的成长型企业在“新三板”、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上市挂牌企业开展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努力保持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领先位置。企业上市不光是融资,更是让企业脱胎换骨,走上规范发展、跨越发展之路。2.发展债券融资。扩大债务融资规模,推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扩大可交换债、可转换债等股债结合产品,争取试点发行创新型债券品种。3.引进保险资金。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额度大、成本合理、使用灵活等优点,改善宁波政府平台重大项目融资方式。今后,政府项目要优先通过直接融资来筹资,把宝贵的信贷资源腾出来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4.运用创新型渠道。加快发展天使、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融资,促进各类基金集聚发展,把金融资本转化为实业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发展。

(四)全力深化金融改革

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全面推动金融的机制、业态、模式、产品等创新,开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渠道、新路径、新生态。1.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保险+产业”战略,推动保险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保险全产业链。要加快研发推广保险新产品、新模式,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保险在分散风险、支持融资、提高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推动业态创新。大力培育新型投融资服务机构,支持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保险发展,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丰富金融服务市场。同时,要积极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创设推出各类共保体、统贷平台和区域性金融要素交易市场,努力提供综合金融服务。3.推广模式创新。积极推广“银政担”、“政银保”、PPP等新兴合作模式,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实体企业贷款的可得性。要稳步开展供应链融资、动产和无形资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全力支持企业争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为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减少担保类贷款,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三、大力培育优质规范的现代企业梯队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要尊重市场规律,既要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也要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夯实根基,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做优做强。

(一)壮大市场主体

1.强化政策导向。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要主动作为,围绕“中胫圃2025”、小微企业“双创”、跨境电商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研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各类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更好更有力的政策支持。2.强化存量提升。引导广大企业专注主业、回归实业,把产业做强,把特色做优,把产品做精,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强化增量带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借助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的作用,引入一批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筛选挖掘一批优质企业主体,建立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资源库,培育形成更多符合发展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群体和特色产业。

(二)规范企业治理

规范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也是有效获得金融服务的前提。企业的规范治理水平高,融资就相对容易。尽管当前宁波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十位,但总体上看,运作规范、能够被资本市场认可的企业还不多。下一步,要进行积极的努力。1.在完善企业管理上下功夫。针对企业治理不够规范、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引导企业培养现代企业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科学决策,控制各类市场风险,提升质量品牌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在健全企业制度上下功夫。引导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要求,通过内部高管持股、引进股权投资机构参股等方式,建立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制度,扩大股权性融资,建立企业发展纠偏和约束机制,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和多渠道融资能力。3.在构建企业梯队上下功夫。因势利导、因企制宜,全面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鼓励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做好规范化股改和挂牌上市工作,提高企业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打造更多的成长型企业和领军型企业群体。

(三)促进投融对接

引导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强主动意识,加强沟通对接,切实破解“信息不对称”、“供需不衔接”、“联系不紧密”等问题。1.加强统筹。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投融资对接会,梳理排摸各行各业需要重点支持的企业名单和资金需求规模,统一投融资信息,为各类金融机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资源,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有效对接。2.借助外力。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大赛、股权融资路演、私募基金峰会等活动,吸引各路资本进入宁波,投资宁波的好企业、好项目。3.构筑平台。发挥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市级路演中心、“新三板”培训基地、中小微企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宁波成长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努力让各类企业得到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

四、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金融生态

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和广大企业一道,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金融风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提升金融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强化政策引导

将金融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完善金融政策体系,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政府已出台《关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励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通知》,各地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抓好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工作,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导向,让实体经济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发展。要完善督查考评和奖惩机制,通过财政奖励、贷款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项目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已签订的融资项目,市金融办和“一行三局”要加强项目跟踪,每季度开展融资落实情况督查,杜绝“走过场”,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抓好风险化解

各地各部门对存在的各类金融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密切监测、积极破解,不断提高金融安全发展水平。下步,要在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担保链风险化解、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等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打击逃废债工作。要深入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严格排查涉嫌逃废金融债务的相关线索,健全逃废债主体“黑名单”制度,加大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曝光和惩戒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要健全逃废债联防机制,司法机关要对担保人的“贷款诈骗”“违法放贷”报案,依法从严审查认定,防止逃避担保责任。市场监管、住建、胪恋炔棵乓苑缦掌笠涤泄夭撇墓А⒈渎簟⒆啤⒈涓⒓僮饬薜仁中炖斫醒细窦喽剑惺涤炝己玫某闲啪肪场

(三)提升信用水平

加快实施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推动区域性、行业性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全社会信用基础数据统一平台。要完善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基础的融资担保体系,加快组建政府性担保公司,发挥市级再担保公司的作用,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信贷融资。要完善符合实际的企业转贷应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利用政府性转贷基金进行转贷,缓解短期资金周转问题。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服务机构扩大企业的抵(质)押品范围,在权利设定和保护上提供各种便利,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裘东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