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实体经济论文 > 金融支持论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

金融支持论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04 03:36:00人气:351

本文作者:恩和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把支持实体经济的观念植入商业银行战略、制度、流程、企业文化等。要使银行家们充分认识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自我繁荣最终将使银行业成为无源之水。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实体经济的需求调查、分析、整理、挖掘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科学把握实体经济各种经济主体、各行业产业、各种业态、各种商业模式的运行特点,并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作出回应。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放弃自我繁荣的倾向,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技术、机制的安排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精确地使用到最能够产生效用的领域。从另一方面看,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对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实体经济不振,整个经济处于投机气氛浓重的情况下,银行业自然就要处于两难之中,如果支持经济则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如果整个地区都是一些投机企业,则难免受到影响。如果不支持则银行业机构本身很难获得发展。这也说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只是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的问题。应该从各个层面鼓励企业家、个体创业人员专注于事业,精耕细作。

顺应调整、升级要求,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方向的正确性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就要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注意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方向,并以此确定支持对象,确保支持方向的正确性。

首先,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链的延伸、先进工艺的采用。需要商业银行有效整合投资、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社会金融资源,融合股权与债权,推进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入直接融资金融服务链,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为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其次,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于符合绿色经济、节能减排降耗、环境保护的产业要大力支持,比如,有机绿色农业项目、清洁生产型工业项目等。重点支持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企业项目、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以及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减排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保有压,部分落后行业等需要尽快淘汰,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能高度过剩且没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要尽快退出。

第三,要支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改善民生的产业。商贸流通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商圈、综合市场、供应链、产业链应大力支持。能够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应该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消费金融,高度重视并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服务渠道的运用,促进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第四,竭力支持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和产业。政府盲目追求GDP而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比如造城运动需要慎重对待,对于政府经济主体盲目多元化经营、脱离主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慎重对待,对于经济主体的投机行为不予支持,对于一些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低水平重复项目应坚决退出。

第五,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从大型企业、国企向民营、中小及小微企业倾斜,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均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六,根据实体经济转型的方向设计金融服务模式,努力融入价值链,实体经济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转型方向保持一致,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实现科学定价,确保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公平性

去年以来针对商业银行暴利行业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与商业银行产品、服务的定价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确实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价过高,大有竭泽而渔之嫌。根据目前的市场结构与态势,多数地区资金紧缺,特别是小微企业。考虑到国家对于银行机构准入的限制,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商业银行定价偏高,客户也能够接受。实际上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如果银行的利益过多,则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利于银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贷款利率和金融服务的定价机制,通过更加精细的风险定价技术,结合企业成长周期、行业特点、区域集群情况、信用状况、盈利水平等准确为产品和服务定价,努力处理好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即使是在谈判地位优越的情况下,也应该合理定价,避免损害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低自身运行成本,鼓励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提高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风险定价重要参数),保持商业银行产品、服务价格的较低水平。

完善风险管理,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在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以增加金融风险、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所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风险能力,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首先,应着力注意研究转型期经济运行特点及相应的授信风险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深入研究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具体特点,把握规律,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稳健性。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注重研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特点。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办法。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深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专业化能力,有效控制转型期产业升级的行业风险、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创新风险管控的理论、模式、技术等,从风险识别、计量与监测、风险处置等环节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风险水平,实现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加强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转型,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从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经营水平还不能够适应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加上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快创新和转型步伐,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首先,要进行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方面的创新。要对实体经济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设计商业银行产品或融资方案,使产品或融资方案的结构和要素与支持对象的业态特征、现金流结构、信用资源、资产负债表高度契合。

其次,紧密关注实体经济性形势的变化,关注新的业态的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关注新的需求出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和授信模式的创新。

第三,通过与同业的合作,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基金、租赁公司、投资银行、保险企业等合作推出跨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地拓展像债券承销、资产交易、委托、股权融资、私人银行、基金托管等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四,通过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增值型、延伸型服务。提供专业化的资金管理服务、延伸性的增值链服务、个性化的顾问咨询等,全面满足处于创业、成长、转型等经济主体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

第五,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转型,建立面向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一是强调市场分层,不同的商业银行寻找不同的市场定位,并且能够立足于战略定位,精耕细作,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二是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服务社区的有效组织模式,为各层次实体经济提供心贴心的服务。三是推动管理方式向现代银行管理转型。比如事业部模式、流程银行、信息技术平台,都是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的现代银行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银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第六,不断创新管理,提高微观金融效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创造符合实体经济的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充分发挥金融在帮助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进程中的重要媒介功能。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