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贸易合作论文 >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浅探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浅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5 09:06:00人气:738

[提要]2013年,随着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贸易潜力巨大的同时也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使用2005~2020年相关数据,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现状进行阐述,运用RCA指数和TCI指数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从中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贸易契机,以推动更深层次的贸易合作,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

关键词:中亚国家;竞争性;互补性

中亚五国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其加深贸易往来,不仅能为我国进口诸多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也是我国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的门户。因此,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有利于在国际新形势下推动双方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一、文献综述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前景,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和结论。苏丽娟(2017)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有贸易一体化的潜力,运用了相关贸易指数,得出双方贸易一体化水平在逐步上升,但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中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蒋宇宁(2018)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了贸易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前景,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竞争性比较弱。但是,两者的优势商品没有重合,贸易互补性非常强,应该通过贸易互补性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双方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廖佳(2019)认为中亚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核心地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是发展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状态下,双方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发展与往来符合彼此的利益,并为双方发展贸易提供经验和建议。本文选取2005~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贸易指标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的贸易潜力,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体分析。中国从1992年开始和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逐步发展双边贸易,多年来,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稳步快速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从1992年的贸易总额4.63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020年的435.58亿美元,增长了430.95亿美元,增幅高达近100倍,并且2013年的贸易总额为近30年来双方贸易的峰值,达到了502.74亿美元。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分为:平稳发展阶段(2005~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3年)、稳步下滑阶段(2014~2016年)和飞速发展阶段(2017~2020年)四个阶段。平稳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与中亚国家前期贸易合作较少,增速较慢,双方的贸易额从2005年的87.27亿美元增至2007年308.24亿美元,年均仅有273.39亿美元,为四个阶段年均最少额,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开始大幅度增加,2009年贸易额253.46亿美元。此后,开始快速增长,由于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达到了峰值502.74亿美元;稳步下滑阶段,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有所减少,主要是受国家经济环境的影响和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原因,但是之后又有上升趋势;飞速发展阶段,经历的下滑阶段,在2017年迎来了贸易增长,由2017年的358.79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435.58亿美元,年均418.96亿美元,为四个阶段中年均值最高的阶段,充分说明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双方的贸易地位是不平等的,国家与国家的贸易差距较大,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额始终高于进口额。

(二)从国家层面来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国家。其中,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常年占比达到中国对中亚地区出口的50%,因此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2012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3年达到峰值125.45亿美元;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占比达到25%,2008年对其出口达到92.12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最后是乌兹别克斯坦,占比只有9.2%,从2005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51.46亿美元,说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潜力有待挖掘。中国对其他两个国家贸易出口较少,对土库曼斯坦国家的出口保持在每年5亿美元左右,是对中亚地区出口最少的国家。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竞争性分析。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贸易竞争性测试指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情况进行分析。RCA指数是衡量一国出口某种商品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指标。从中国和中亚国家各类商品的RCA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其中,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主要有SITC6、SITC7和SITC8三类商品,包括机电商品、家具用品、橡胶制品等。其中,2020年这三类RCA指标分别为1.34、1.24和1.67。自从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的各项商品优势总体保持不错的增长态势。这说明,中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方面仍然具有比较显著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得益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量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等措施。SITC7类等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也表明中国资本密集型商品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初期,中国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出现了比较小的回落,但是2017年以后大部分的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又有了上升的趋势。其余SITC类商品竞争优势比较低,尤其是SITC9商品基本上每年都在0.05左右。(表1)中亚国家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的商品主要是SITC2和SITC3类商品,2020年指标分别为1.01和1.22。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水平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的。其他类商品相对而言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中亚国家的工业制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但是,SITC9类商品中亚国家的优势还是比中国多很多。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亚国家的不同类别的商品竞争优势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SITC6和SITC9这两类商品。这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亚国家以前主要依赖资源获得的竞争性优势开始转向了高附加值的工业,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与发展。综上所述,中国在SITC6、SITC7和SITC8三类商品具有竞争优势,而中亚国家在SITC2和SITC3两类商品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双方未来的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指数)是衡量国家与国家间的贸易和产业结构互补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它主要是考虑了一国在某一个商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与另外一个国家在这个商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两个方面。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各类商品的TCI指数计算结果来看,中国对中亚国家的SITC7和SITC8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始终大于1,说明这两类中国出口和中亚国家进口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这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发展较强,尤其是在机电商品方面,在世界享有声誉,这些商品对中亚国家出口较多,互补潜力非常大。SITC9类商品贸易互补指数近年也有所增长,说明此类商品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有潜力,双方的吻合度也在逐年上升。其他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始终小于1,尤其是SITC9类商品指数维持在0.03。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在这些商品类增加一些贸易合作往来。中亚国家对中国的SITC3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直稳居十类商品的第一名,十几年间指数一直维持在2左右,2015年指数达到了峰值3.97,说明贸易互补性较强。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的指数有了快速提升。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矿产的需求,对中国的出口有了大幅度提升。SITC2、SITC6和SITC9类商品的贸易指数近几年也有了显著提升,上升幅度比较大,SITC2指数从2013年的0.59增加到了2019年的1.6。SITC6指数从2013年的1.5增加到了2017年的峰值2.52。双边贸易有增强态势。但是在其他类别上,贸易指数始终低于1,说明这些商品贸易互补性不强,双方可以多加强这些商品的贸易合作往来。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的互补性要大于贸易竞争性的结论。

(一)竞争性。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不同的商品上各自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的比较优势产品包括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8(杂项制品)三类产品,主要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亚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产品为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类商品,主要是以资源类商品为主。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竞争性相对较低。

(二)互补性。从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较高,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具有很强的贸易合作前景。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建议:一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通互联、信息畅联、合作共赢的关系,在双边的贸易发展下,要充分利用彼此商品的比较优势,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因此要按照“一带一路”的倡议,有目标和方向地稳步推动双方的贸易合作。二是扩大双方贸易合作往来,应该充分鼓励双方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基金、优势政策等便利条件,促进双方的贸易走向更深层次的地步,将基于资源型的互补性比较优势向技术型比较优势发展。三是双方要加强合作扩展国际市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虽然已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亚各国的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基础建设薄弱等因素。因此,通过合作扩展第三方市场有望成为扩大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期间,要抓好中亚国家推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加大对外贸易的机会,通过合资、国际经济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在中亚国家投资建设中国优势产业,不仅有利于培养中亚国家基础产业,也可以扩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综上所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前景十分广阔,要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机遇,促进双方更深层次的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苏丽娟.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数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01).

[2]蒋宇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05).

[3]廖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伙伴国贸易关系的重构[J].贸易经济,2019.37(24).

康佳亮 张悦 河北师范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