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影响中哈贸易合作论文
一、哈萨克斯坦“入世”进程
据关税同盟于2011年5月19日达成的共识,成员国“入世”时,将以关税同盟首个“入世”的成员国俄罗斯的加入条件为准。即哈萨克斯坦的“入世”承诺将与俄“入世”承诺相同。哈俄具有极大的利益共同性,哈方有极大的可能会继承俄方入世承诺条款。哈萨克斯坦入世后,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所有进口商品平均加权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10.293%降低至7.147%。其中,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由目前的15.634%降低至11.275%;工业品进口关税税率由目前的9.387%降低至6.410%。哈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有2~3年的过渡期,对一些特别敏感商品有5~7年的过渡期。
二、中哈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关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256.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已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①。2009~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呈增长态势,其中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哈对中国进出口同比都出现负增长。2012年双边贸易额为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②。按现有速度,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有望达到300亿美元。为完成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400亿美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中方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各类投资已经达到194.3亿美元。中方在哈开展的油气管道、铀矿开发、电解铝厂、水电站以及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金融、交通运输、海关、质检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哈萨克斯坦“入世”对中哈外贸合作的影响
(一)共赢
1.关税下调利于中哈贸易
哈萨克斯坦为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于2011年7月持续加大对本国关税调整,执行新的关税政策(主要包括严格的关税检查、降低车重标准、禁止货物混装、取消进口货物包车包税等做法)。这样的调整保证了哈萨克斯坦进口商品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企业为了打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力。哈萨克斯坦加入WTO后,关税尤其是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降至国际标准,这将使哈萨克斯坦进口增加,激励哈萨克斯坦企业优胜劣汰,做大做强。对中国来说出口增长效应明显,大大降低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中国产品对哈出口。据WTO总协定,哈萨克斯坦将取消对部分产业的贸易补贴,降低出口税(主要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方面),这样势必会加大哈萨克斯坦对中国贸易额,增加其外汇储备,促进哈萨克斯坦本国的经济转型及发展;也填补了中国对能源产品的需求缺口,使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常规化、平稳化,实现中哈双方共赢。
2.开辟有效解决贸易纠纷的新途径
WTO组织成员国是在同一个竞争环境下受同一法律法规约束进行的国与国间的贸易。随着哈萨克斯坦“入世”,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将在WTO规则和框架下进行,这将规范两国的贸易操作,减少纠纷的产生,这对两国进出口贸易是有利的。近年来中哈贸易纠纷有增多趋势,共同的规则和标准将消除两国的制度和体制障碍,增进交易双方的支持和理解,使双方的贸易纠纷的解决更有效率,促进两国的贸易更加顺畅地进行。
3.改善中哈投资环境
哈萨克斯坦“入世”后,势必会改善轻工业、食品工业等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大力扶持本国轻工业,扩大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其涉外的法律法规将逐步健全,保证投资者在市场经济下平等而有序地竞争,确保外商的权益,从而提高投资质量,改善投资环境,这对中国企业打入哈萨克斯坦市场是有利的。稳定的投资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哈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哈萨克斯坦将逐年开放对外资进入的金融、保险、交通、电讯等服务领域的限制,这将大大拓宽了其投资开放领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将扩大对哈萨克斯坦投资规模,加快中国向西开放进程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4.改善中哈贸易环境
世贸组织为了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贸易环境,对贸易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世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是贸易环境的透明度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哈萨克斯坦必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与正义,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整肃政府管理秩序、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哈萨克斯坦必将遵循此原则来大大改善哈萨克斯坦外贸环境,这对中国对哈投资及外贸出口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哈投资信心。
5.利于中哈萨克斯坦际经济事务的合作
加入WTO使哈萨克斯坦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来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国商品出口产品质量,增强本国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促进外贸的发展。两国多领域的经济合作也将提高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企业对哈投资争取到更多的民间支持。同时必将使双方在能源、劳动输出、促进就业等方面更好地实现互补,使中哈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挑战
1.市场面临残酷竞争
秉承“最惠国待遇”原则,哈萨克斯坦必将向更多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哈萨克斯坦将开放良好盈利前景的领域,加上相关法律环境改善将吸引来自日、韩、欧洲等地的投资,这使其国内轻工业、食品工业等薄弱行业受到日、韩等国家的冲击,对哈萨克斯坦本土企业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中国产品将面临着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这将会使中国企业倍感压力。
2.中国资本和劳动力的涌入引发矛盾
哈萨克斯坦将放松对市场准入、劳务输出等的限制。由于哈萨克斯坦国内劳动力不足,入世后,因经济发展需要,必将增加劳力输入配额。大量中方资本和劳动力的输入将会使哈萨克斯坦管理出现短板,引起不必要的社会问题,产生不必要的贸易和社会纠纷,不利于双方贸易发展。
3.绿色壁垒冲击中国农产品出口
哈萨克斯坦入世后将执行欧洲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提高了其农产品进口门槛,这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低碳经济时代,欧美国家在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这将对两国相关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及市场占有产生不利的影响。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双边合作
1.中哈应利用新疆地缘优势,通过科技考察、国际交流、地方博览会等方式来实现技术信息互通。
2.加强中哈合作机制,主要以“企业、高校、政府”三方合作机制为主,注重产、学、研,实现两国在此方面的互通,例如加强中哈学术交流等。
(二)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企业对哈进口主要以石油能源类为主,出口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哈出口结构不合理。因为新疆在发挥地缘优势及对哈贸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新疆为例(见表2)来看待加强双边合作,提升出口商品质量的必要性③。中国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完善对哈进出口结构,提升出口竞争力。
(三)促进贸易便利化
1.通关便利化
加快中哈电子口岸建设,通过统一电子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口岸作业流程,实现口岸无纸化通关。
2.交通便利化
深化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合作,加快同哈萨克斯坦的口岸建设,尤其是同哈萨克斯坦的口岸经济合作。例如中国新疆对哈的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两口岸地理优势明显,中方口岸建设较好,而哈萨克斯坦则在这方面略显不足。中哈两国有着很大的经济互补性,因此两国在口岸经济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3.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转移产能过剩。一方面可在新疆与中亚边境口岸设置兑换点,办理多种货币的兑换业务,实现双边银行卡的互联,另一方面搭建跨境金融结算服务平台,鼓励边贸主体积极使用信用证和汇票等结算工具,降低结算风险,使两国贸易更加便捷、安全和有序地进行。
4.经济政策便利化
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国内优势产业的政策引导,包括加强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等,联合建立起相应的绿色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强信息互通,实现合作共赢。
(四)扩大投资合作领域
1.加强与哈能源技术合作
哈萨克斯坦能源丰富但劳动力匮乏,在轻工业及制造业方面依赖进口。中国轻工业制造业丰富但能源不足,能源缺口大,因此中哈外贸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应加强与哈能源战略合作,同时应该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服务,提升轻工业、制造业竞争力。
2.开辟新的国内旅游项目
加强与哈此方面的合作,主要通过简化签证程序、增开航班等为本国的服务贸易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中国在人员和项目方面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很大的互补性,若加强双方在此方面的合作将大大促进双方贸易发展。
作者:孙坤杰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