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贸易合作论文 > 中印贸易合作论文

中印贸易合作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08 02:14:00人气:1109

一、建立中印务实性贸易合作机制

目前,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是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印度方面则希望在医药、化工、软件等方面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加强两国从要素合作到制度合作的转变,建立两国实质性贸易合作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一)强化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

近年来,中印高层会晤频繁,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不断丰富。2010年12月,中印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确立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同时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并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同意建立中印外长年度互访机制。这些战略举措对推动建立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中印经济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以及中国―印度经贸、投资与合作峰会等一系列对话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建立双边工作日常联系机制

目前,中印两国基本建立了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但从具体工作层面来看,双边工作日常联系机制尚未得到确立,仍然缺失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使许多贸易合作项目难以真正落地。因此,为了促进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在两国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在微观层面建立双边具体工作日常联系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以实现信息交流共享,及时沟通两国贸易价格、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推进双方贸易合作。

(三)建立两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

最近几年随着中印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种经济利害关系不断突出,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印度对华的反倾销力度较大,贸易摩擦削弱了两国之间的信心,阻碍两国贸易间的增长空间。贸易救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方式,2008年和2011年,中印双方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印贸易救济合作会议,以加强双方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领域的信息交流,对各自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律制度及实践,以及反倾销披露与透明度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沟通。此外,双方还就WTO反倾销、反补贴规则谈判中的立场进行了协调,并就具体问题交换意见,达成了共识。该机制成为促进双方加强交流,努力化解贸易摩擦的有效平台。双方在该机制下共同力导磋商对话,加强沟通和交流,既缓解了摩擦,又密切了关系。为加强中印在贸易救济领域的合作,通过交流在贸易救济实践中的做法,共同研究和规范贸易救济调查,以通过对话解决贸易摩擦。

(四)深化两国服务贸易合作机制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两国贸易已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但双边贸易主要聚焦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则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进一步拓展两国贸易空间,丰富两国合作内涵,挖掘合作潜力,尤其是推动两国服务贸易合作是两国都应该作出的重要考量。服务贸易的发展总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相当迅速,服务贸易蕴藏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加强与印度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引进印度的软件业来帮助提升或者改善本国的信息服务水平,也可以对印度输出建筑业来帮助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等等。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要强于印度,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只是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从“质”的方面讲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建立并推进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机制是深化双边贸易合作的必然选择路径,两国在农业、环保、能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五)建立两国贸易便利化机制

随着中印两国贸易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减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等内容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建立并完善两国贸易便利化长效机制已成为推动双方贸易稳健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首先,加强两国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贸易便利化需要的现代化通关作业进行改革,推动技术革新,为推动两国贸易便利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制定两国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便利通关办法,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最后,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促进双边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中印贸易合作领域潜力分析

(一)加强两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

作为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均面临着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农业在两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在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因而加强两国农业尤其是农业贸易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印两国农业贸易中以印度进口为主,农业贸易合作乏力。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统计,2009年到2012年期间,从HS2007的统计数据来看,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农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编码6909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303.19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72.71万美元,增长率为189%;商品编码690990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97.5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51.8万美元,增长率达261%;商品编码8201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28.3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6万美元,增长率为259%;商品编码820190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3.7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9.5万美元,增长率高达704%。同期,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农业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从HS2007的统计数据来看,商品编码6909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12.8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约2.9万美元,下降率为77.6%;商品编码690990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约11.5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约2.9万美元,下降率达74.9%;商品编码8201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约3.5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0.59万美元,下降率为82.9%;而商品编码820190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0.066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07万美元。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农业贸易规模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向中国的出口除了商品编码820190的出口额有增长外,其余则显著下降,对印度而言,存在显著贸易逆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仅限于低端的农产品,农业贸易较为乏力,而农业贸易合作则更是鲜有涉及。因此,中印两国应充分发挥在农作物品种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合作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在农业机械化耕作方面印度略领先于中国,这为两国农业贸易合作提供了诸多契机。

(二)强化两国在信息领域的贸易合作

在信息贸易领域,印度软件优势明显,中国硬件领先,合作可实现共赢:增加两国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交流和培训,优化合理的人才结构;增强两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IT服务的有效转型。许多研究表明,印度信息技术在软件方面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而中国在硬件方面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印度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语言环境等方面有优势,同时软件开发成本低、高素质技术员工数量多、服务水平较为成熟等方面具有竞争力。而中国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人力成本低、技术员工数量多、市场发展迅速等优势。因此,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印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各有优势,可以通过IT高等教育、IT职业教育以及IT企业培训机构推进两国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并实现两国IT服务的有效转型。

(三)促进两国在环境领域的贸易合作

中印需要加强两国环境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搭建两国环境领域合作平台,强化合作机制建设;开展两国环境领域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和印度在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共同面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根据《2014年环境表现指数(EPI)》显示,印度环境表现指数全球排名第155名,中国排名第118,其中在空气污染这一指标上,中国排在最后一位,印度的排名也非常落后。因此,中国和印度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问题方面的合作具有全球战略性意义。为应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2008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和印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CSD)便携手合作,为两国展开贸易合作搭建高端平台,寻求两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但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中印两国环境贸易的技术转让机制不健全,适应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的新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应用推广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因为合作平台的搭建和机制建设是两国加强环境领域合作的前提条件。

(四)加强两国能源领域的贸易合作

中印需要加强两国能源贸易领域合作,携手应对能源安全风险;两国能源贸易以印度从中国进口为主,规模逐年扩大;两国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初见成效,仍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加强两国新能源技术贸易合作,为能源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印度是第五大消费国。两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0年时,两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77%和92%。基于这一现实,两国在能源贸易领域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避免两个崛起中大国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保证后危机时代两国经济复苏,实现快速增长。两国能源贸易以印度从中国进口为主,规模逐年扩大,而印度出口到中国的能源规模则很小,两国能源仍以贸易为主,两国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则不多,但随着环境资源约束加剧,中印不仅在传统能源技术贸易领域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还在新能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伏电池、太阳能光热发电、地源热泵、地热能发电等领域有较大的贸易合作潜力。总之,中国与印度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两国市场和产业之间有竞争、有相互需求,也有合作的空间。因此,两国应加强政治互信,摒弃偏见,充分利用两国贸易资源优势,从战略高度进行友好磋商,制定两国贸易合作计划。各国战略利益空间重合交叉,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明显化。中印两国贸易合作已有一定意愿和基础,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但还存在缺乏多边合作、缺乏协调机制、缺乏信息平台等问题。需要构建合作平台,包括网络平台、服务体系、人才交流平台和保障机制等,从而建立双边多层次、多方位、多领域的贸易交流与合作。

作者:戢梦雪 李文贵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