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贸易合作论文 > 京津冀城市群贸易合作机制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贸易合作机制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09 19:48:00人气:395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此背景下,建立京津冀城市群的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目前京津冀城市群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定位和路径,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

一、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的复苏轨道,国际贸易形势有所改善,且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加快,有力地推动了贸易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呈现城市集群趋势,其中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最为显著。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各国服务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其竞争力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服务贸易合作也已成为城市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3年多以来,通过北京市加快“瘦身提质”,天津市推动“强身聚核”,河北省实现“健身增效”这三个方面的改变,京津冀区域已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这三大领域取得突破。2016年,京津冀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经济规模占全国的份额相较于前几年都有极大地攀升,国际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地位均不断上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对国家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核心区,京津冀区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贸易整体实力仍旧不强,存在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的问题[1]。

(一)国际服务贸易规模

从整体上来说,京津冀区域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都处于逐步扩大的趋势。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且其贸易顺差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近年来除了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服务贸易曾呈现负增长外,其服务贸易总额都在逐年大幅度增长。天津市服务贸易总额也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小,趋于平稳。而河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晚,规模较小,增长速度虽然也在加快,但远不及京津两地。

(二)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及优势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力在逐年增强。近年来,北京市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以运输、旅游、建筑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在北京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中仍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其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其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已由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转向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新贸易格局,现代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在金融保险业、通讯业及影像等方面。其国际服务贸易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其作为转移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的重要平台,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则是其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准较高,具有一定的贸易出口地位[2]。天津市近年来虽已形成多种服务贸易并存的局面,但其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过大,新兴服务贸易相较于传统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落后的问题。不过天津市的国际服务贸易目前具有增速明显、滨海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和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势突出的特点,拥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且天津服务业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结构优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河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其产业内部的结构分布不合理导致了服务贸易结构的不均衡。与京津相比,河北省具有自己独特的经济优势,比如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土地资源相对宽裕,从而使得其在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以及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二、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京津冀区域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地区水平,不过,作为超大城市集群区,其城镇人口比例虽然一直呈现明显提升的态势,但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却未见兴盛。一是区域合作流于形式,尚无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京津冀地方政府均以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进行决策,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出现了一些资源不合理配置、产业高度重叠和经济梯度不合理等阻碍服务产业发展的问题,造成京津冀区域出现服务业发展无章可循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天津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服务贸易总额变化情况为例,我们发现当区域间缺乏有效合作的发展模式时,就会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且会导致服务贸易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其次则是相对于区域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与此同时,京津冀服务贸易中明显的经济梯次性特征为京津冀地区服务贸易的合作提供了理论前提,三地各有其优势企业又使京津冀在国际服务贸易合作中可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3]。最后,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的有效合作可增加区域间服务贸易的收益。京津冀区域因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市场容量而具有良好的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基础,且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差别化也为区域间服务贸易格局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河北省正处于服务贸易开发期,这就为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同时河北省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产业承接。那么通过三个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产业转移,而且能达到三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三、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定位及路径

(一)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定位

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展高端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北京是许多金融文化产业的科研机构的聚集地,其创新能力全国领先,而且汇聚了大批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这就为北京开拓国际文化和知识技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贸易基础。基于此,北京应着重于发展高端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同时充当京津冀区域内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创新者,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同时北京还可通过产业转移来借助自身强大的贸易实力带动周边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京津冀三地的服务贸易合作,达到区域共赢[4]。2.牵住牛鼻子,天津稳步推进产业创新承接和产业升级转移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天津市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国际物流中心。在产业创新承接载体方面,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吸引一批企业和项目落户,如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和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即可作为承接载体加快建设;而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东丽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科创慧谷园区,武清京滨工业园吸引了多家机器人生产研发企业,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同时滨海新区借助拥有天津港的优势,可以大力发挥港口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贸等新型服务贸易,且天津还可以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作为主要突破口,开展各类专业招商和服务外包招商,从而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促进天津整体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和国际竞争力。3.河北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服务贸易河北作为京津冀区域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其使用成本与京津两地相比较低,适合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这一服务贸易。同时河北省的贸易伙伴有很多本身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国家,也可以为京津两地提供多元化的市场,使京津冀区域的对外服务贸易范围得以扩展。其次,河北本身也拥有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如其独特的坝上草原、长城文化、温泉湿地等优势资源,可以将其与京津两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合,通过合作来借位发展,实现旅游优势互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旅游类服务贸易。目前,河北已先后引进京津两地多个项目,如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张北云联数据中心、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这些都促进了河北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河北可以由此契机来加快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在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贸易的同时,为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5]。

(二)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路径

1.建立完善的区域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京津冀区域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的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协调制度,这是使得京津冀区域更进一步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调与配合,达成三个地区的合作共识,并共同制定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关于区域间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的法律条令,在合作中进一步明确各地之间的区域分工,形成各部门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2.建立京津冀国际贸易转移服务平台以北京为主导,利用北京进一步打造国际贸易转移服务平台来改善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其在国际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获得产业国际化的更多有效成果和利润。同时京津冀区域也应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北京要利用其经济优势来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三地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服务贸易结构。3.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避免浪费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区域内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扩展服务贸易范围。出于京津冀区域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政策和区位优势这一考虑,在发展区域间国际服务贸易时要做到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北京的先进科研和文化资源、天津的对外港口资源、河北的人力资源这些基础条件,从而提高京津冀区域的合作力度。与此同时,要针对京津冀地区特有的服务贸易情况建立一套满足于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推进背景下的完整的服务贸易合作制度,并遵循经济规律来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市场来调节经济主体有序运行,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的有效建立[6]。

四、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区域协调运作,构建黄金贸易三角

基于三地的不同优势,京津冀区域可以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产业链,但由于京津冀区域是不同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和主要在同一省域范围内进行区域合作的珠三角的一种行政干预能力较强的跨省域城市集群合作模式,在推进区域内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协调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优结合。因此,首先是要明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政府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主,市场则负责调节相应的经济活动。其次是要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既要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又要利用中央政府进行督导,并处在战略层面来协调一些关于区域利益的问题。整体而言,在建立良好合作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弱化行政和政府要素,力求建立公平、公开的合作交流平台,以公平开放、互惠互利为原则来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二)协调经济生态关系,开展区域循环经济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要注重区域内经济与生态的进一步协调。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相对发达地区,近年来城市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大,不仅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优质资源的集聚。京津冀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地区,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要逐步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打造区域循环经济模式。京津冀区域的服务贸易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北京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来发展高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将河北作为北京的产业转移基地,提高河北的服务业水平,着力于发展现代低碳服务贸易,改善环境问题,同时利用天津服务业的物流优势来进行区域内的服务贸易输出。从而在三地的比较优势下,建立合理的服务贸易产业布局,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服务贸易循环经济发展[7]。

(三)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在建立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时,应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优先推动,为缩小区域内各地方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距,要注重贫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设市场化信息平台。在京津冀服务贸易产业转移形成合理布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交通、通信、信息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涵养区建设等方面,则是进行制度创新来改变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要投资渠道的现状,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资源环境领域,形成多元投入和协作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从而建立创新型和低碳化的合作园区,打造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相结合的服务贸易产业模式,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跨省域的绿色产业合作机制,并以循环经济为纽带,逐步深化地区之间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8]。

参考文献:

[1]王晓颖.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67-68.

[2]郭斌.TPP框架下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管理体系的创建与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4):90-103.

[3]张扬,刘海杰,陈静.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研究[J].贸易投资,2016(37):209-210.

[4]郝玉柱,李良娜.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30):140-142.

[5]马春梅.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J].服务管理,2012(4):68-70.

[6]刘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

[7]时光,王朋朋.中国服务贸易与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的演进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5):1-6.

[8]张菲菲,臧学英.循环经济视域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1):53-58.

作者:张磊 刘琳 鲁宸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