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作为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其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会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文章以A地区为例,分析了A地区企业品牌竞争力及经营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品牌竞争力区域经济就业
一理论概述
(一)品牌竞争力概述
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影响力,其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包括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信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企业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等。较为普遍的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自身品牌竞争力的重视不足,其盲目追求产品收益、缩减企业综合成本,虽然这提高了企业收入水平,但却使企业因为自身产品、服务的知名度不足而无法开发市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品牌竞争力,其纷纷致力于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这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
促进区域税收水平提高。近几年我国不断进行税制改革,2019年我国增值税率由17%下调至16%再下调到13%,企业经营发展的税负负担得到了缓解,有较多企业通过诚信纳税提高自身的品牌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高水平的收益,进而会使区域的税收得到提高,这使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双赢。创造更多更优的就业机会。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会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这就使得区域内会有更多劳动力希望到该企业任职。目前有较多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在人才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而不断对自身品牌进行塑造。同时,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往往也伴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壮大、分支机构数量增长,这使得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持日常经营活动,所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能够缓解区域就业压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常态。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在资源禀赋条件下能够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并促使企业生产结构、资源分配得到优化。同时,由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会形成集聚效应,加之政府调整政策会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导,故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将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企业品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一)区域企业品牌竞争力概述
A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其重工业基础雄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持续影响下,A地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其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7月,A地区共有上市公司9家,大型企业(规模300人以上,非上市)6家,中型企业(100至300人)29家,小型企业(小于100人)919家,为了直观进行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将上市公司记为“A类”公司,其他类型公司以此类推,总结如表1所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不出现明显的债务风险或经营波动,即不背负“ST”的帽子,那么其品牌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根据统计,A地区的9家上市公司近三年都没有出现过“ST”的情况。大型企业工作人员数量较多,经营发展规模较大,其品牌竞争力具有优势,而中小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因规模、收入水平、核心竞争力等因素相较于A级、B级公司具有一定差距,所以基于品牌竞争力A级公司>B级公司>C级公司>D级公司。
(二)企业品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税收的影响。税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体现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表2数据,基于企业的平均纳税额可以看出,A级企业的平均纳税额较高,D级企业相较于A级企业存在明显差距。D级企业的综合纳税能力较薄弱,但是由于其数量较多,故其纳税总额接近C级企业。根据税收的影响可以看出,A地区的某个大型重工企业连续3年蝉联区域纳税冠军,该重工企业的发展得到了A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普遍关注,该重工企业在2017年第一次成为纳税冠军后,2018年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7%,这体现出纳税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相互关系。对就业的影响。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A地区的就业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由表3可知,A级企业的平均员工数为216人,B级企业为313人,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B级企业具有一定优势,这是由于A地区的6家B级企业中有4家为传统制造企业,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从而为区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C级企业员工数量相较于D级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D级企业虽然平均员工数仅为22人,但D级企业数量较多,从而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产业的影响。A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因推动下不断执行“去产能、推创新”的政策。近年来A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长,目前其A级企业中有4家企业都为高新技术企业,该类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较强,同时由于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A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集聚效应的发挥促使较多中小企业向其靠拢,这为A级企业高新技术发展带来了明显帮助。2019年上半年A级企业对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7.4%、21.9%,由此可见A级企业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919家D级企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数量为216家,其占D级企业总数的23.5%,这体现出了D级企业对于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第一、二产业市场的饱和及生产资源的垄断。D级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对目前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了明显冲击,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促进。
三品牌竞争力优化建议
(一)企业提高品牌重视程度
品牌重视程度的提高是发挥企业自身品牌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只有提高对品牌重视程度才能够发挥品牌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企业提高品牌重视程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品牌营销投入。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是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市场扩张的必然条件。对此,企业管理者应结合自身品牌优势,针对性的加强品牌营销工作。在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手段要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找准自身品牌定位,从而选择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例如,企业可采用事件营销的模式,使自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将其进行传播,或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形成精准营销,这能够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综合水平。企业在提升对品牌营销投入规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综合营销体系,要将品牌营销作为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第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自身的产品及服务“过硬”,才能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度,对目标客户形成有效吸引。对此,企业管理者应结合自身的品牌发展计划,不断对产品的技术、质量进行改进,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要结合竞争对手的发展模式,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了解目前自身产品或服务存在的不足,并以此行调整。企业的品牌宣传要结合自身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只有在产品服务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实现自身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塑造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企业能够形成独立的品牌竞争力,并以此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培养优秀人才。根据企业品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能为区域就业提供良好的机会。人才竞争力是影响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此企业应积极进行优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优秀的人才不但能对企业持续发展形成良好支持,综合素质高的劳动力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也将产生帮助。所以企业要集合自身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需求,积极进行优秀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置科学培训课程、充实的企业培训资源等方式来提升人才的竞争水平,从而形成对企业品牌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支持。
(二)政府形成良好鼓励政策
宏观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影响,科学的政府鼓励政策会形成对企业品牌竞争力有效推进。政府的鼓励政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政府要对积极打造自身品牌的企业进行一定补贴。政府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补贴模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直接支持。对于纳税大户,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其他的鼓励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从本质上看,企业的纳税规模提升能够提高政府的收入,政府通过“回馈”的方式形成与企业的良好“契约”,使企业所缴纳的部分税赋通过补贴的方式回到企业,这能够形成政府与企业的双赢。而对于中小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竞争力的一系列行为,如申请专利、诚信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活动等,政府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品牌打造模式第二,政府应结合企业品牌竞争力塑造的具体情况,形成积极有效的品牌引导。例如,虽然A地区的重工业及传统制造行业的发展基础雄厚,但随着市场供求饱和,其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对此政府在推动企业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应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从而促进对企业经营发展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政府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及未来发展目标,促使企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促进其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格局。对于品牌竞争力较好的企业,应率先推动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由此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业示范效应,从而为其他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帮助。第三,政府要加强行业及市场监管。由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既需要企业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又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支持。如果某一企业在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途中存在违规操作即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必然会对遵纪守法的企业产生消极影响,这会降低其余企业打造自身品牌竞争力的动力,同时也会破坏市场发展平衡。针对该情况,政府应结合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保障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企业的违规操作或失信行为,政府应通过严格的惩处对其形成监督与约束,同时政府也应通过颁布鼓励政策肯定企业的品牌塑造活动,通过鼓励企业诚信、合法经营,这不但能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其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三)把握外向经济发展机会
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体现出企业品牌竞争力对企业综合发展作用的重要途径。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不应局限于某一个地区,其应该结合区域内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扩张目标市场,这不但能使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溢价”更加充分,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把握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积极扩张目标市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走出去”战略格局的优化与塑造,企业品牌竞争力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范围甚至国内市场。目前,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非洲梦”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与较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此,如果企业积极对外扩张目标市场,将自身产品远销至目标地区,那么其品牌竞争力就会在目标市场形成影响,其品牌竞争力带来的优势也将更加明显。而对外开拓市场则需要企业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并通过合理的布局打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及服务优势,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对目标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由于不同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是不同的,对此企业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形成对目标市场需求的有效分析后,再通过结合目标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而对自身的产品结构及服务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必要时企业还通过“走出去”等方式来充分利用目标市场的优势资源,由此形成对目标市场发展的科学促进。第二,目标导向发展格局。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塑造目标市场的导向发展格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结合品牌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来制定科学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企业的资源的利用率就能够得到保证。例如大型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明显,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市场竞争力能够得到保证,对此,大型企业可选择更为积极的发展模式并在目标市场形成扩张,如大型企业可直接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在打造自身品牌竞争力的过程中应以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或合作经营的方式把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资源。基于目标导向而形成的对自身品牌竞争力发展的调整与优化,能使企业在外向型经济发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协调、共赢的发展模式能体现出品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在结合自身品牌竞争力提升要求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例如A地区近年来与亚太地区加深了经贸合作,那么A地区的企业就应该基于自身品牌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力,积极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服务流程。这促进了A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A地区企业品牌竞争力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也更加明显。所以企业在品牌竞争力提升及塑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最终促使企业品牌与区域外向型经济实现协同、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光.广西集群企业品牌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市场研究,2018
2王懿楠.国际贸易实务中区域经济产品品牌价值链构建分析.技术与市场,2019
3李相臣.邢襄文化的品牌塑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作者:蔡洁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