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增长论文 > 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14 04:11:00人气:370

摘要:在解析农业经济增长内在动因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路径可围绕着加强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建设提高产业附加值、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形成各环节耦合共生效应、以全域旅游承接城市经济资源促进资本积累、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以实现乡村振兴4个方面构建。

关键词:乡村振兴;食用菌;农业经济;影响;路径

“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便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之处便在于“增收”。从“增收”这一目的出发,需要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尽管在城乡统筹进程中,政府试图将农村经济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进行嫁接,但从目前所反馈的效果来看,前者仍主要在自身所固有的内循环中寻求利润资本化的途径。这就意味着,现阶段需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其在价值链、供应链的共同支撑下去对接城市经济系统。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因解析

在经济学视域下,农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因可解析如下。

1.1农业劳动分工局面的形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针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基于同一劳动场所内的混成式分工向有机分工过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而使有机分工的内部发生裂变,由此所生成的社会化分工局面应因它的专业化而变得更有效率。同时,由于劳动者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工艺流程,而使得工具机的发明成为了可能。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分工局面下的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增长依赖于农业劳动分工局面的形成,不仅能够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劳动的节约,还能因劳动的节约而使农民从事其它副业成为了可能。而农民从事其它副业不仅能够增进家庭收入,还能为农业流通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从而为打通农村经济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间的壁垒创造条件。

1.2农业利润分配体系的建立

农业利润分配体系的建立根源于劳动分工局面的形成,利润分配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的速度,还关系到农业产业化中各经营主体的利润资本化实现程度。实现农业经济增长需从推动农业产业化入手,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不变资本投入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可变资本的投入速度。为此,只有在加快资本积累速度的条件下,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本需求。聚焦农业产业化所建筑之上的微观主体,利润资本化构成了他们重要的资本积累途径。在缺乏充分的外源性资金供给的情况下,利润资本化的实现程度与其产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就决定了,农业经济增长需与农业利润分配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

1.3农村经济开放格局的打开

农业经济的增长依赖农村经济开放格局的打开,这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相联系。马克思在论及工厂手工向机器大工业过度时指出,随着美洲殖民地市场的开拓,原有的工厂手工业已不能满足产品生产的效率要求,面对殖民地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资本逐利天性的驱使下,机器大工业(工厂制)逐步替代了工厂手工业(变了形的行会制)。同理,城市广阔的市场空间必然会倒逼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引发出生产革命。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劳动的节约便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生产力条件。农村经济开放格局的打开应主要建筑在市场运营机制之中,这样才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逼迫机制。以上从3个方面所做的分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出了功能定位,但落实这些功能仍需解决诸多现实问题。

2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基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因解析,发展食用菌产业其的影响分析如下所述。

2.1影响农业劳动分工局面的形成

所谓“产业”,是由相关联行业在一定空间维度下所构成的集合。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去解构食用菌产业,包括食用菌栽培行业、食用菌加工行业,以及与之配套的流通和服务行业。由关联行业所形成的分工形态就决定了发展食用菌产业影响农业劳动分工局面的形成。我国许多地区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时与精准扶贫相联系,在整合当地资源禀赋条件时突出食用菌栽培,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存在短板。由经济学原理可知,突出食用菌栽培意味着将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并在技术要素、制度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出现边际报酬递减效应。因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存在短板这就弱化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分工效率,进而也就难以游离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相关副业。

2.2影响农业利润分配体系的建立

在突出食用菌栽培项目发展的背景下,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食用菌栽培基地成为了利润分配的主导者。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利润来自于抽象劳动的凝结,而抽象劳动的凝结又与一定的劳动时间相联系。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受到劳动力和自然力的双重作用,这就会弱化食用菌栽培中利润的形成能力。由粗加工为特征的食用菌加工环节,又因属于简单劳动其价值增值效应并不显著。这就决定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的资本积累能力、利润资本化能力相对较弱。势必会制约产业在发展时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速度,最终可能导致食用菌产业在低水平徘徊。由资本积累能力较弱的现实决定了与食用菌栽培、加工相配套的流通服务和其它副业的发展也将受阻。

2.3影响农村开放经济格局的打开

农村经济开发格局体现在农业经济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形成能量交换态势,这仍需建筑在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局面上。由于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存在短板,这势必会由于度竞争的影响而弱化了从城市经济系统中获得利润回报的能力。同时,由于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资本积累存在短板,也势必会弱化承接城市经济资源的服务能力,如全域旅游项目的开展[1]。由此可见,这里对农村开放经济格局的影响主要从“质量”反映出来,而问题的根源仍需从劳动分工局面、利润分配体系中来寻找。以发展食用菌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需要满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农村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应防止城市资本下乡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短视问题。

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合理化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合理化路径可构建如下。

3.1加强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建设提高产业附加值

目前抑制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是内循环系统中的资本累积速度较低,无法满足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要求。这就需要加强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建设来提高产业附加值,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在食用菌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中,县域政府应主导本地食用菌深加工能力的建设。并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食用菌干品加工为主线,并通过销售包装和物流包装设计去建构起有效的市场识别系统。2)应根据市场需求结构调整食用菌栽培结构,通过压缩规模、优化品项、提高质量的方式,配合食用菌深加工能力的建设。3)随着食用菌栽培基地劳动资源投入量的降低,应将劳动力向深加工领域、流通服务领域、参与住宿服务领域转移。最终,形成以食用菌深加工为主体的食用菌全产业发展模式。

3.2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形成各环节耦合共生效应

需要推动食用菌产业走向集群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提升域内劳动分工的效率。因此建议,由县域政府、乡镇府分级主导下,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形成各环节的耦合共生效应。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由县域政府牵头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联合会,并由食用菌深加工龙头企业作为理事单位;2)在乡镇政府的牵头下,食用菌全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而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由产业发展联合会主导,对食用菌产业利润的分配制订实施方案,以确保发展基金、积累基金、福利基金等项目能够得到落实;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应成为利润分配的主导者,并在乡镇政府的督导下以利益共同体建设来实现各环节耦合共生效应。

3.3以全域旅游承接城市经济资源促进资本积累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时需要增强产业经济的辐射作用,以带动域内农户家庭经济建设。可以全域旅游承接城市经济资源(城市游客),促进产业资本积累。从食用菌栽培基地游离出的劳动力资源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配置,即食用菌生态观赏旅游项目、旅游市场督导领域、游客服务领域以及从事家庭食用菌餐饮、住宿业等[2]。为了提升全域旅游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县域政府的牵头下可以设立食用菌商贸洽谈会。通过洽谈会来提高全域旅游的知名度,也以全域旅游为洽谈会搭建互动平台[3]。从而,有助于打通域内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生鲜产品的中间商渠道,并以此倒逼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建设和食用菌栽培质量的提升。

3.4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实现乡村振兴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此时还需解决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而解决的出发点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准。应根据食用菌产业中各经营主体的产权性质,分类优化2类收入的分配方案[4]。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食用菌栽培基地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根据该经营主体的产权特征,完善“工资性收入+分红”的薪酬分配制度。2)由于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的产权结构较为封闭,所以应督促企业主在《劳动保障法》的基础上落实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福利津贴等收入项目。3)其他以农户家庭经营为特点的收入来源,则应保证其能及时回笼而防止赊账。通过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占比,便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5]。

4总结

在探讨乡村振兴主题时应与“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联系,以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感。目前抑制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便是内循环系统中的资本累积速度较低,无法满足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要求。这就需要加强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建设来提高产业附加值,需要推动食用菌产业走向集群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提升域内劳动分工的效率。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时需要增强产业经济的辐射作用,以带动域内农户家庭经济建设。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此时还需解决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而解决的出发点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准。

参考文献:

[1]吴毅.基于食用菌资源的旅游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J].中国食用菌,2019,38(8):74-76.

[2]刘迎华.食用菌特色小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2):81-83.

[3]王瑷琳.基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休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4):97-100.

[4]周韬,雷强,杨锌沂,等.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上海蔬菜,2019,33(6):7-11.

[5]邓四新.宁陕县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J].新丝路,2019,6(24):14-15.

作者:牛秀粉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