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制度对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的影响
一、相关文献回顾
碳税制度的确立对经济、能源环境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部分专家认为碳税制度的确定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总量。例如Valeria等(2013)通过研究碳税制度对爱尔兰能源结构的影响,得出了碳税能够减弱二氧化碳排放的观点。但是每吨CO2征收41英镑的碳税,就会导致GDP下滑了0.21%,同时减少0.08%就业;并且碳税水平越高,对经济的反向作用越大。杨超(2011)等通过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论是第一种约束条件,还是第二种约束条件,总产出会下降,CPI会提高的结论。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碳税制度的确定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不会对经济总量产生什么影响。例如HossaAlmutairi等(2013)通过研究基于排放因子的税收政策,结果表明,较高的碳税会影响到消费者剩余、生产量以及最低价格。但是其对经济的影响较小,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有效。还有学者认为,碳税的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还能够刺激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更有学者认为,碳税制度的确立对经济、能源、环境的影响应该跟碳税征收水平、碳税收入如何利用有直接关系,例如Lawrence等(2013)通过采用美国的数据,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碳税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经济的影响在于如何利用碳税收入。本文就从一般均衡理论出发,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对碳税收入的用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碳税制度的建立对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碳税制度的研究提供一点新的思考。
二、碳税影响环境经济的主要途径
基于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特定税种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成本、产量、价格、利润等一系列环节的分析来展开的,其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看待。
(一)碳税对经济总体的影响
1.短期内增加经营成本短期效应一般指的是直接影响。由于碳税主要是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根据所含碳量的比例进行征税,因而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具体来讲,开征碳税就是用征税的手段人为提高了资源的价格,使用资源变得更加昂贵,当商品价格不变即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势必会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带来利润的下降以及企业的减产。某个企业是这样,由此推及整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也是如此。另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碳税通常会增加产业成本,降低相关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对投资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我国,征收碳税会使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某些高耗能企业撤回投资,进而寻找成本更低廉的地区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外资的减少。究其实质,征收碳税就是对国民收入的一次重新分配,从理论上讲,势必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2.长期将提高生产效率尽管从短期来讲,征收碳税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经济增长等都会造成抑制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生产技术和效率的改进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增加能源成本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是有利于鼓励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工艺,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二是有利于推进能源、资源领域以及财税体制的改革,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开发,以及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三是还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环境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中国环境经济的CGE模型(AMOSENVI)
1.模型的一般属性特征AMOSENVI模型是一个涉及能源经济以及环境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某一个国家在进行产品生产时,通常会投入人力、资本等。这些投入就会涉及到国家的内部与外部机构。通常而言,国家的内部机构主要包括企业、家庭以及政府行政部门。而外部机构的范围就相对广泛了很多,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本国内部除了三大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以及世界的其他地区。我们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较弱,那么他就不会影响到国际价格和区域内部的市场,这时候的外部机构就成为了外生性因素。该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对近期状况进行预测,也能够对远期进行预测。缺点是该模型比较单一,是一个单一的国家模型,无法从中获取外生性溢出效应。
2.模型视角下的生产结构生产的结构模型由多层次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成。生产总值的总输出由附加值与中间投入构成,附加值由资本和劳动力构成,中间投入分为能源投入与非能源投入,而后会将能源投入或者是非能源投入分为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最终,我们会将这些能源分为高碳能源与低碳能源,区分这些能源的标准就是每单位能源所产生碳排放的高低程度。中间投入的获取途径有内部方式与外部方式,分别是当地采购或从他国进口。运用CES函数可以实现区域生产的货物与国外进口的货物的联系。总之,自主生产或者是进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成本最小化。
3.消费者效用与投资效用用效用函数来表述消费者一生的最大化效用消费如下,其中Ct指的是t时期的消费量,β指的是时间偏好的恒定速率,λ指的是边际效用弹性。居民在消费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情况不能超过家庭总财富的总预算。
三、碳税政策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思路
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并通过整理获得。基于上述经济模型的相关分析,我们首先分析碳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影响,其中涉及到11个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就业总量、名义工资总额、税后实际工资、资产重置成本、劳动力供给、家庭消费、政府消费、所得税税率,分别测算了变量值在不同的碳税使用路径下的变化。其次,我们通过运用敏感性分析,测度出能源生产结构弹性的替代值。
(二)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假设研究的基期水平确定在2005年,2020年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个百分点。定义基期为2010年,2020年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35%左右。碳税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100元。税收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其用途也较为广泛。我们也假设了两种税收的使用方式,首先是将征得的碳税归政府所有,用于扩大财政支出,即财政用途;第二种方式就是用碳税收入来减少企业的所得税,即减税用途。并且我们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来探讨,碳税对经济体的影响,结果见表1。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碳税制度的建立对于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碳税收取的用途方式不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讲,碳税制度建立之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到了大幅度下降,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碳税收入用于财政支出,能够更好地帮助财政体制,提高国家的财富;碳税收入用于削减所得税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解决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能够促进家庭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具体而言,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100元做财政用途,预期到2020年,短期内会使得失业率上升2.42个百分点,但从长期看几乎没有影响,就业量会缩减。刨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居民的税后实际工资将会增加近4个百分点。不论长期或者短期,家庭消费大约缩减2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将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将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100元做减税用途,短期内失业率会下降1.96个百分点,但是长期几乎没有影响,就业量会增加。居民的家庭消费短期内会增加6.77个百分点,长期内会增加8.15个百分点。
(三)碳税政策对能源的影响分析
企业都是寻求利益最大化,即成本最小化。增加了碳税制度,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必然会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量不同,必定会对能源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敏感性分析来分析能源使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企业经济利润造成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给出了能源生产结构弹性的替代值。能源与非能源、石油与非石油、风能和潮汐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能源生产结构弹性替代值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只有电力与非电力的弹性替代值发生变化,而且其结构弹性替代值下降很大,由默认值的1变为0.6。这表明,基于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力来源于燃烧煤碳的火电厂的基本国情,碳税制度的建立对于电力能源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减少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也会通过适当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从而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四、碳税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制约与激励相结合
碳税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制度设计,不应当是单方面的制约或控制,理应是制约和激励两方面的互动。所谓制约,就是通过对化石能源以及以化石能源为原材料的产品征税,限制“三高”产业的发展;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等多重手段,激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差别税率
由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能源、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差异,在税率的设定上,不宜采取统一税率的方式,应当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实行多级税率。在征收初期实行低税率,然后分时间段逐级累进,这样可以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加以应对。另外,针对差异税率可能带来的逃税行为,还要采取方法加以防范和规避。
(三)保持税收中性原则
与其他税种一样,碳税的征收不应当改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它更应当是一场深刻的税制改革,也就是在开征碳税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并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以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实现税收中性的原则。另外,碳税收入还应对有志于低碳技术研发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不断缩小因征收碳税而扩大的贫富差距。
(四)实施税制优惠政策
征收碳税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索取,还应注重给予必要的优惠或补贴。一是依据国际的通行做法,对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实行较低税率,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基础原材料价格的稳定,防止发生通货膨胀;二是对于碳排放量不超过政府统一标准,或采取先进技术保证排放量逐年下降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三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低收入者或贫困群体,应当给予财政补贴。
(五)与碳交易的协调配合
碳税制度不可能是完美的,还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缺陷。要想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应注意与碳交易机制搞好对接。与碳税相比,碳交易在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促使碳排放权自由流动、较少社会成本方面都有很多明显优势。因而,在征收碳税的同时,也应发挥市场这支看不见手的作用,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征收碳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短期来看,征收碳税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会敏 顾六宝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