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城市转型发展思考
摘要: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沿海崛起、绿色跨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发展要求,坚持低碳理念,走可持续城市转型发展道路已成为盐城的必然选择。“组团式”发展构建的多中心空间格局顺应了现代低碳经济城市发展要求,已经成为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要重视全域旅游、新能源产业,探索低碳产业发展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含绿水平。
关键词:低碳;全域旅游;新能源
一、坚持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特色优势,夯实低碳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带来的市民健康损害、高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等一系列危害难以有效得到缓解,而“组团式”发展构建的多中心空间格局顺应了现代低碳经济城市发展要求,已经成为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盐城在“五大组团”的推进中,各组团均具有自己的产业定位发展和目标人口集聚,组团之间、组团与老城区之间以河流、绿带等形式自然分开,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项目,形成工作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节省了城市人口的上班通勤时间,避免了早晚时段的钟摆效应,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南海未来城组团的规划建设,突出教育重镇特色,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海绵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亲水休闲等方面最大程度上体现了“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范公堤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组团突出高铁商务经济特色,构建了人才高地。组团式城市的推进,为现代城市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盐城全域旅游城市,强化低碳经济发展持续力
盐城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和基础,特别生态资源丰富,有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最优、全国前列,发展全域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作为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大大增强广大民众对良好生态的获得感、幸福感。当然,这些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需要我们减少消耗能源、避免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全域旅游要求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提升全要素功能作用。全域旅游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需对车站、机场、游客集散中心等传统大众交通节点和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等进行全面升级,按低碳经济的要求打造环境友好型交通。在景区景点内外,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注重景区景点与城乡空间常态上的融合度,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按低碳经济的标准整体优化全域环境。在城乡公共建筑、文化体育设施、水利、道路桥梁、通讯设施等建设上,树立“低碳+旅游”理念,全域拓宽旅游资源。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盐城宜居宜业宜游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和形象。
三、探索低碳产业发展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含绿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城市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盐城中心城市已培育出金融城、创投中心、华邦国际等多个过亿元税收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基地,创造出“一栋楼税收赛过一个镇”的新型财富效应。当前,盐城是全省仅有的没有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两个市之一。2018年11月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全球各地的“公司总部”,比如在开办补助方面对2018年1月1日后新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分别给予不超过600万元和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我们也要制定更大力度的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国内企业集团的研发中心、分销中心、结算中心的招引力度,突破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江苏沿海是国家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盐城开发容量777万千瓦,占全省规划容量62%,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上海电力大丰30万千瓦、华能江苏大丰30万千瓦、三峡新能源大丰30万千瓦等8个装机容量2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明年我市海上风电并网容27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各类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技术先进、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为全国探底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空间提供示范样本。与此同时,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产业,围绕研发、生产、建设、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瞄准技术研发、运维、储能等我市新能源产业链条上薄弱环节,吸引龙头企业总部、主要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主攻研发、运维、储能等高附加值环节,全力打造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不仅仅是东风悦达起亚,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开始逐步进入增长的缓慢期,根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销量从今年7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3.5万辆、238万辆,同比下降10.1%、11.7%,预计这一轮衰退周期长达3年左右。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仍将继续下滑,降幅为2%-5%,但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重点,新能源汽车呈现设计定制化、功能智能化和开发平台化的趋势,新能源乘用车将保持30%以上的年度复合增长率。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和激烈的竞争态势,全力支持悦达发展江苏自主品牌汽车,加快推进研发、供应“本土化”,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抢抓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外资股比限制的机遇,加快引进新能源整车及其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联合有关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车,打造沿淮汽车产业走廊。
作者:盛海丰 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