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 对外贸易职教技能培养方式探讨

对外贸易职教技能培养方式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15 10:41:00人气:421

本文作者:林文斌 单位: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商贸系

一、对外贸易职业技能的内涵

对外贸易职业技能是指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利用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圆满完成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岗位技能,这一技能以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较高的个体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

二、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对外贸易的工作特点,一笔外贸业务(以出口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等7个模块,可以细分为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预收定金(或催、审、改证)、备货、租船定舱、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纠纷处理、存档备案)等18个递进业务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

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熟悉各典型工作任务的执业要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外贸业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指导专业教学;第二,学生要清楚外贸业务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自己的个体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强化专业岗位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专业学习。按照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在企业专家和本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将对外贸易工作大致分为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物流、外贸财会、外贸文秘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

1外贸营销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熟练,能撰写、阅读英文邮件和外贸函电,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能够操作电脑,能够运用各类办公软件、专业软件和办公设备。(3)熟悉公司经营范围,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熟悉外贸操作流程,能单独操作进出口业务。(4)能够运用电脑或通过及其它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业务、多渠道收集客户及产品相关资料。(5)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能够开发和维护客户,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意识。(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2外贸跟单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3)协助业务员或经理履行贸易合同,打样、产前样确认、产中检查、产后验收。(4)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业务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5)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掌握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知识。(6)熟练掌握外贸商品学的各种知识。

3外贸单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缮制外贸合同和购销合同,根据合同或L/C要求缮制各类各类外贸单证。(3)熟悉信用证种类及信用证条款内容。

4外贸物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能独立报关、报检,办理租船订舱事宜。(3)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多渠道了解国际航运行情。(4)有一定的市场拓展能力。

5外贸财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2)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3)熟悉外贸成本核算。(4)能够独立办理国际结算事宜。6外贸文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1)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网络管理知识和电脑、办公软件操作能力。(2)熟悉外贸流程,口才良好,表达能力较强。(3)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4)独立组织会议,安排客户的吃、住、行、观。(5)独立办理各种文档资料的归类处理和存档备案。

(二)选择技能培养模式

1课证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前文所列的对外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对外贸易目前的适应性岗位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会计、外贸文秘等,这些岗位分别对应着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会计证、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并据此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情景),课程与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对应;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侧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形成“课证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直接关联,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做三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于外贸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外贸易是与境外客户进行的一种商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流活动。从上述外贸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际、管理和协调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整体植入学生的个体,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要学些什么,专业对应的行业状况如何,让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一学期,侧重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辅导下结合个体特点初步确定就业方向,有方向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应用等通用能力,侧重英语交流、外贸实务基础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贯穿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理念。

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贸专业基础以后,通过技能进教室、实务进课堂、企业进校园等方法,将真实的外贸业务引进课堂,以外贸实训中心的外贸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为背景,采用模拟训练、实务操作、顶岗作业等教学模式,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或模拟的)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在突出专业英语应用的同时,强化外贸营销、外贸制单、外贸报关、外贸文秘等专业技能,培养业务操作技巧,同时,通过具体业务的检验,学生对个人在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理论的不足有了具体的了解,拾遗补缺,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企业人员参与、实训中心模块化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通过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外贸项目设计,彰显学生个性

外贸项目设计是在学生两年外语与外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某一具体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可行性设计,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章显学生的个体特性,激发其对本专业、行业的兴趣和信心。三、完善高职高专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等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具有基本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所任专业与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的相互依联程度,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方法和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

(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高专培养的是能服务某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基础。要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贸人才,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英语、计算机、实务操作、素质拓展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构建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失为高职教育的良策之一。

(三)建立与岗位动手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相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执业要求。

(四)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懂行的专业人士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系部二级分配管理办法,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五)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引进企业元素,以学生的外语语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执业能力为考核目标,通过书面考试、实习实训、模拟操作、职业资格考试、项目设计等多种手段,建立双重的评价体系,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参与,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