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夜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本次以文化旅游中夜景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夜景经济的内涵、特点为出发点,在具体分析文化旅游背景下发展夜景经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发展夜景规划、全力丰富夜经济产品、做好夜经济服务工作、加强宣传夜景教育的针对性完善意见,以期为夜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性依据。
关键词:文化旅游;夜景经济;经济发展模式
夜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型城市经济发展最初阶段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产物,它不仅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大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客观地成为一个大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框架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城市夜景经济不仅在主观上可以有效拓展城市居民享受夜生活的空间,延长居民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时间,还在客观上可以有效提高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拉动居民生产和社会消费的需求,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总量,推动大型城市夜景休闲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1夜景经济概述
1.1夜景经济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从物质方面过渡到了精神方面。旅游带给人们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人身心放松,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有许多风景名胜、文化景区,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开发,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增强景区文化艺术性,成为许多景区面临的首要难题。夜景旅游是区别于传统旅游项目的新型项目,利用地区夜晚的景色和照明形成的景观。夜景经济是指城市里具有照明的建筑景观对于城市夜间旅游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精神上的充实程度,也是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最好证明。
1.2夜景经济的特点
在夜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具体包括以下特征:第一,区别于白昼的产业经济中心,夜景经济的产业是服务业。夜景经济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夜景经济的发展会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第二,双倍效益性的特点。夜景旅游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活动时间,也就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时间,其消费的项目会收到双倍的收益。第三,文化艺术性的特点。夜景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新型旅游项目,游客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去体验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旅游氛围。各地区夜晚文化在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因此可打造出具备当地文化性与艺术美一体的夜景旅游环境,进而实现景区吸引力的攀升。
1.3夜景经济的发展历程
灯景历史可谓历史悠久。首先,灯会作为最早的夜景经济其真正定型是在隋朝时期。隋朝元宵节已经是国民共同参与的传统节日,灯火通宵达旦,足足一月有余。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空前的国力环境下,元宵节将借助经济和文化的强大力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其次,由于宋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元宵节又一次发展成为科技的载体。在明清时期,元宵节的魅力已经感染了每一位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清朝,按照古老的习俗,在第一个月的第15天和前后的两天,宫殿内悬挂着各种豪华的宫殿灯,宫殿内还陈列着冰灯。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古代灯文化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得到了继承。1960年初,哈尔滨市每年举办“冰灯花园博览会”,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风格,据此有效推动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再以元宵节为例,这一节日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媒介,最终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夜景经济。
2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发展夜景经济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文化内涵
当前大部分地方城市对于发展夜间的经济仅局限于对夜景灯光的打造,忽视了夜间经济文化这一重要的内核,也完全忽视了夜景的营造对夜间相关经济产业的直接拉动作用以及对大部分地方城市优势经济资源的有效整合带动作用。并且很多地方城市对于发展夜间的经济仅仅把白天街头的游商、小商贩之经济活动和行为在夜晚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化、组织化、合法化,给其周边居民的饮食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引发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社会问题。例如在2018年5月1日晚,1374架无人机在美丽的西安夜空演绎了光影艺术盛典夜间灯光秀,起初收获了无人机海量的流量,但后来无人机在夜间表演的失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这让无人机在西安市的影响力和城市形象严重受损。夜间的经济一味地追求酷炫的灯光科技,只能认为是灯光秀而不是文化秀。
2.2高端夜经济产品不足
高端夜生活文化娱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多为高收入的阶层,这些阶层群体具有强烈的文化娱乐消费意识和主动消费的能力。现在超市便利店、快餐店、浴池随处可见,但是24小时左右的书店、茶吧等在发达夜经济地区比较流行的高端的文化休闲消费娱乐的地点不多。夜经济的文化娱乐同家庭餐饮等其他休闲娱乐消费方式的载体相互融合的程度比较低,缺少高科技含量的休闲消费娱乐服务方式,观赏性文娱消费、参与性休闲消费等高收入水平夜经济的亮点不突出,这就直接导致难以牢牢抓住夜经济消费能力最强的阶层群体,使得夜经济的消费品质难以进一步提升。
2.3宣传意识不足
在长期旅游的宣传上,我国大部分的长期旅游爱好者和目的地都存在两个主要的偏差:一是有人认为宣传销售工作可有可无。过去几年我国长期旅游处于高度封闭的状态,而刚可以正式开放,外国人便开始蜂拥而至的进入,因而有人认为旅游客源不成问题,便等客上门。二是认为宣传与销售工作脱节,为了宣传而宣传,缺乏了解销售的意识,没有把宣传的工作当作是市场促销的工具和手段。
3文化旅游下发展夜景经济的对策
3.1完善夜景发展规划
一是研究制定好夜景经济总体方案,将本区域发展夜经济纳入吸引人城市作为整体区域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市社会服务委的牵头指导下,协调相关财政部门在当地税务、交通、治安、卫生环保以及劳动社会保障财政等多方面的基础上给予政策支持。二是积极合理安排夜市消费综合服务场所,树立具有特色的夜市消费城市形象。通过专项的策划对本城市的购物综合消费街区、餐饮综合消费服务街区、娱乐场所等区域进行布局和规划,合理的归类,提升其品位,在城市重点地区改造或建设一些大型综合夜市消费场所,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利用双倍效益性的特点,鼓励24小时营业,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夜间经济市场。
3.2全力丰富夜经济产品
目前夜经济比较成熟的公共服务行业主要是夜经济集中在餐饮、洗浴等公共服务方面,其他公共服务行业的夜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且城市居民的夜生活和消费的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丰富的居民夜生活消费习惯才能更好地满足于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尤其是需要进一步注意和提高对于消费者各类社会文化精神物质生活需求的理解和满足。例如,辽宁建立了新图书馆、儿童文化活动服务中心、辽宁大剧院、展览中心、城市规划艺术展示馆等一批完善的现代文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完善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应适当地延长这些现代公共场所对外开放的时间。辽宁新建公园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24小时对外开放,增加了群众娱乐和文化活动休闲的场所。在进一步做好开展城市内观光旅游的服务同时,利用其比较发达的夜经济优势,做好郊县夜旅游,拓展夜经济旅游的范围。由于冬季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增加了冬季冰雪之类的旅游和休闲活动,以保持冬季夜间经济旅游的淡季。丰富夜市旅游产品,可以进一步改变以前以购物、饮食、娱乐为主的夜市单一形式,逐步形成购物、饮食、娱乐、旅游、健身、文化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格局。
3.3加强宣传夜景教育
由于目前夜经济的发展尚未完全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居民对于夜生活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夜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组织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夜间消费主题访谈宣传活动、发展商业和广场消费文化、借用会展的商机等,营造夜间活动和消费的良好氛围,引导城市人们在晚间准时出门过夜消费。二是借助新闻传播媒体的力量,与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加强联系,对周边地区发展夜经济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度的报道,并进行现场采访和夜间消费专访,开辟特殊的夜生活渠道和专栏,向周边居民和消费者介绍夜间特色消费活动,引起周边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指导企业在夜间消费区开展商业和广场文化的宣传活动和促销活动,并通过网络媒介及时向社会传播和公布。
4结语
发展中国文化城市夜间旅游经济不仅本质上是增强和完善消费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也是进一步调整城市夜间经济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保持夜间旅游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城市管理者和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培育城市夜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因素,控制和引导转化夜间旅游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制约和决定因素,积极地推动我国城市文化夜景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雨微,朱军.文化旅游中夜景经济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9(09).
[2]付迎霞.旅游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夜景经济策略――以安顺市为例[J].建设科技,2016(7).
[3]徐俊丽.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夜景观营造研究――以苏州为例[J].中国名城,2017(12).
[4]王莉,李文娟,朱金华.文脉的再现与延续――苏北旅游型小城镇夜景照明设计初探[J].艺术品鉴,2018(11).
[5]李艳丽,孙斌.旅游休闲度假村夜景照明设计初探――以张家界仙静湖度假村为例[J].灯与照明,2018(04).
作者:郝曦曦 单位:临沂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