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各种问题频频出现。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精神面貌改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分析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不在少数,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城市面积相对有限,农村地区面积广,村镇多,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很难获得社会的大力扶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农村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农村共同繁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升级和进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可以缓解甚至解决相应的社会矛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务之急,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延续党中央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的传统,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促使农村持续发展。当前,虽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仍占全部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因而如果农村经济不发展,就没有乡村振兴可言,国家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具体地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各种地形的影响。各个乡村的自然资源与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别,某些偏远的地方村庄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国家的政策方针还无法深入这些乡村。国家出台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政策方针是针对全国的,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以便更好推动当地农村发展,而国家的投资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这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较为落后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东西部农村地区发展中,东部沿海农村地区往往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受到国家的重视,比较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拥有的社会资源也会比西部偏远农村更多。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加明显,所以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约束,进一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目前从我国农村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只能通过出售当地农产品或者其他农业产品维持生活来源,但近些年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有所降低,导致农民经济收益减少。对于仅依靠出售农产品作为主要收入的农民来说,一旦农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农村的经济收入就会降低,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大部分农村群众选择进入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一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在外出打工的同时,会将土地闲置或者进行粗放式管理,忽略了农村土地或者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生产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经济水平无法有效提高,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当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投资短板还比较突出,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这些都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拉动各方面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以解决好农业农村的投资问题。
三、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以农业为本,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发展是关键环节,更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根本要素,无论在任何时期,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重视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实现农村的统一发展。而要想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必须对症下药,各个地区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策略,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建设,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科学设计,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借助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系统完善的农业加工企业,构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借助发达的网络信息,依据社会发展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转型升级。
(二)协调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应当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同步发展,促使农村农业快速发展。首先,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扶持城乡规模较大、发展良好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让城市企业带动农村企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产业的升级,还能够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其次,利用金融机构资金密集的优势,给予农村小型企业或者农民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在投资政策上向农业农民倾斜,以此鼓励大型企业在农村进行投资,互相帮助,在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区,推动农村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经济发展中心作用,辐射农村,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城市的经济优势,带动农村发展、共同进步,统筹城乡二元体系,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创新更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结果,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才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相关人才队伍的共同建设,应加大地方政府在人才建设上的投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农村相关人才的素质,助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强对农民农业科技的培训,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并积极促使农业生产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更加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的针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方针,不单单是一个政策,还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梦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而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三者缺一不可,而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富裕,农业生产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国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
[2]隋明,张阳,荣加超,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9(04):104-15.
[3]高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8(12):47-48.
作者:马卫宁 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