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建设,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增,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整个“三农”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因素。在“三农”问题中,土地对农民极其重要,国家要严格控制土地流转,重视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和应用,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使其实现更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1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
在之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增收的方式主要分两种,第一是从事农业劳动,第二是进城务工,这两种方式的农民收入来源都是极为单一的,久而久之,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再加上土地的收入是极为有限的,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外出务工,最终导致农村荒地较多,土地的规模减小。现阶段,通过土地流转能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外出务工,可以将土地以承包的方式承包出去,通过签订承包转让合同,使承包人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土地规模化,还能为农民提供一份长久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土地流转不但能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同时也能阻止土地荒废,使土地实现经营规模化[1]。
1.2促进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提升
土地流转开始推行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急速转移,将劳动力和农民收益之间进行了分割,农民可以投身到更高产更高薪的职业中,同时也能获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这样能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一份保障。通过土地流转,也能将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民能投身到收入更高的产业中,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途径。
1.3促进土地使用效率的提升
为落实和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给予土地流转更多的优惠和政策支持,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化的体系中,这样能使土地的价值得到提升,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也防止对土地价格进行定向化的监管,防止压低土地价格,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影响。同时土地流转也能实现土地生产的科学化管理,使土地从分散走向集约,能极大地提升土地的使用率,降低土地的荒废程度。
1.4促进土地经济收效的提升 受到社会经济的客观因素影响,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参与土地流转的土地数量在逐年增加,土地流转之间的速度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体系之后,市场将土地作为商品进行流转,能将土地的价值直接呈现出来,同时由于土地的市场化,也能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也激发了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将分散型的土地转化为集约型土地,提高了土地的管理效率,使土地经营管理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2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相应服务组织
目前,土地流转都是直接通过农民和承包人之间进行流转,缺乏中间有效的组织机构。由于其涉及多种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中间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我国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制定了专门的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流转机制,但是在整个机制和体系运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服务机构管理这些问题。比如流转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流转方式不当导致流转,出现了无序等相关问题,即土地经营权的归属出现了转变,阻止了土地的合法流转[2]。
2.2分散经营不利于土地流转
我国的土地大部分还属于分散型的小户型土地,但是目前市场在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土地的规模从分散走向集约。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动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权和土地产业化方式的不断调整,对于农业经济转变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土地属于生产到户,土地的规模比较分散导致很多土地是个人种植且种植的品种不统一,因此采用机械作业不能实现大规模作业,致使土地的出产率较低,资源的使用率也比较低,严重阻碍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
2.3行为不规范
由于很多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承包都仅限于口头上的承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农民和承包人之间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是其中规定的内容较为统一,对很多的问题没有纳入其中,一旦出现问题,合同约定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其中很多的法条甚至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很多的流转行为和合同签证的方式都不合法、不合规,导致了双方在土地流转出现问题时,无法对自身利益进行保护。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的土地流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
3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3.1优化土地流转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现象,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加入创新的思维,对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进行监管和约束,同时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根据国家对土地和农村以及农民提供的多项政策,及时更新和调整土地流转程序和方法。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学习土地流转的相关知识,了解流转需要哪些材料。另外,还要学习土地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区域的文化和地域背景,设计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结合创新思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纳入土地流转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国家和地区提供的相应土地利用政策,实施具体的土地流转;同时在流转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之间的平衡。
3.2调整流转规模
由于目前我国在土地政策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户为单位,因此整个土地规模呈现出分散局面,加上绝大多数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一般沿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农耕方式,出产率较低。为了解决以上相关问题,必须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这样才能加快经济提升的速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资金,推动土地流转的速度,同时也能使人们将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3]。
3.3建立服务组织
要积极设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将土地流转的工作进行专门的委托管理,实现土地流转工作的有效化。设立中间服务机构,能极大地优化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对区域内土地流转的数量、价格等相关资料进行登记,让土地流转能进入市场规划,使所有人了解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中转平台也接受土地流转的承包,双方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管理和协调,固定农民收入途径和方式,从而保证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4]。
4结束语
农村的土地流转不断实施的过程,能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的收入提供一个可靠途径和来源,同时也能极大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更高收入的区域转移,而且能将劳动力从农村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加上社会各界对土地流转问题的不断关注,因此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娅妮.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农民,2019(21):9-10.
[2]刘晓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7-8.
[3]杨青娅.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振兴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50(18):89.
[4]王葛娣.探析土地新政视角下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50(17):77.
作者:肖培春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