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近年来,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经贸合作、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开放理念、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进出口体制机制、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带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做大对外贸易、扩大利用外资、融入“一带一路”、壮大开放载体、优化营商环境等策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开放型经济。
关键词:洛阳;开放型经济;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开放型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近年来,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开放型经济成效持续显现,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
一、洛阳市开放型经济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把开放型经济摆在经济发展重要位置,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外向度,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向好,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开放型经济整体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1.外贸进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洛阳市外贸进出口跨上150亿大关,全年完成154.6亿元,打破了近十年来在130亿元左右徘徊的瓶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9年洛阳市有实际业务的外贸企业达到807家,逐步形成了以东盟、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哈萨克斯坦、瑞士、韩国、印度、台湾十大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全方位出口市场格局。
2.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9年,洛阳市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完成5.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目前,洛阳市外经企业已经发展到58家,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6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家,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
3.服务外包发展规模扩大2019年,洛阳市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456份,合同总额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8%;服务外包执行额4.73亿美元,同比增长47.9%。目前,洛阳市已形成以多领域软件开发为基础,以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动控制、新材料应用为引领,以现代物流、呼叫服务业务流程外包为支撑的特色明显、结构完整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
4.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洛阳市相继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成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洛阳市强化出口基地建设,目前有国家出出口基地1家,省级出口基地4家;航空口岸开放步伐加快,目前洛阳机场已开通数十条国内及境外航线。特别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的获批,使洛阳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二、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洛阳经济的发展。
1.开放理念树得不牢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但在洛阳市一些干部的思想深处,对开放理念树得不牢。一是因循守旧。一些干部缺乏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认为洛阳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在内陆地区搞对外开放不具备相应条件,导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观念滞后、政策棚架、工作不力、效率低下。二是贻误良机。一些干部缺乏抢拼意识,贻误良机。比如,洛阳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些部门和干部却对“一带一路”倡议学习不深、研究不透,不知道从何融入、怎样融入,这值得洛阳深度反思。三是环境不优。由于缺乏大局意识和营商环境,一些千方百计引来的项目无法落地,一些已经落地的项目进展缓慢,一些项目手续在办理中推诿扯皮,一些部门对企业的诉求置若罔闻,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老板视为洪水猛兽,避之犹恐不及,致使投资商的许多难题久拖不决。
2.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滞后在平台建设方面,洛阳市与开放型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是航空口岸。洛阳航空口岸和郑州航空口岸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在口岸功能开放上也只具备备降机场功能,目前虽拥有一类航空口岸,但不具备全面开放条件。由于洛阳航空口岸不对外籍飞机开放,已成为制约洛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二是铁路口岸。洛阳铁路口岸对外开放程度低,进出口产品只能依赖沿海沿边和空港口岸转关,二次通关综合物流成本很高,不能真正成为国际物流集散地,使洛阳铁路口岸形同虚设,造成铁路运力大量闲置浪费。三是综合保税区。洛阳市早在2006年就向海关总署申报了综合保税区。然而,由于抓得不紧、盯得不牢,至今仍未获批。
3.进出口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洛阳不少企业在办理进出口贸易业务过程中在报关、退税、费用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在报关方面:手续繁琐、效率低,报关目录名称细分不够,影响企业享受“进口鼓励”政策;在费用方面:费用先行,占用现金流,相关的关税、增值税都要根据政策规定的时限内缴纳,而产品在出口退税上周期较长;在手续办理方面:跨国经营各种认证费、公证费、差旅费、翻译费等费用手续繁琐,影响国外分公司注册进度;有些产品许可证的办理需要的资料过多、程序复杂、时间过长。
4.缺乏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带动洛阳市现有世界500强企业25家、国内500强企业46家。而在进出口企业中,目前在河南省进出口排名前10位企业洛阳无一家,排名前50位的企业仅4家。近几年洛阳市在引进的外资企业中,大项目少,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项目更少,导致洛阳市对外贸易缺乏龙头企业、龙头产品支撑。
5.开放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不仅是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人才智力的博弈。但洛阳市在招商引资上,懂项目、通法律、善服务、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招商人才缺乏;在对外贸易上,企业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的外销人员还不多,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三、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策略
针对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做大对外贸易做大对外贸易是发展开放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增长、保态势的现实需要。洛阳市应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升级。一要开拓国际市场。洛阳应主动收集境内外展会信息,及时向企业,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河南投洽会、牡丹文化节经贸活动,扩大外贸订单;洛阳市要组织外贸优势企业积极参加境外举办的各类展会,推销“洛阳制造”;设立外贸发展基金,扶持、奖励更多的企业“销出去”;持续做大进出口总额,缩小与郑州的差距,并在与其他省辖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做大服务贸易。洛阳市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抓住获得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机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业转型,完善服务新业态。要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自主品牌企业,推动建立国家服务外包交易中心洛阳分平台。三要完善通关体系。洛阳要全面实行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营造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便利通关环境。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主要口岸的互联互通,加强与青岛等沿海口岸以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进行通关协作,促进内陆与沿海口岸功能的相互延伸,为洛阳外经贸企业和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查验便利。
2.扩大利用外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洛阳这样的内陆城市而言,转换发展动力,积聚发展新动能必须扩大利用外资,这是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一要扩大外商投资。洛阳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敞开大门,转变招商理念,不断提高招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市要提出比其他城市更为优越的招商引资指导政策,包括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来洛阳投资的系统性政策、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等,用于吸引国外、境外资金。二要拓宽招商领域。洛阳要最大限度地放宽对外来投资的各种限制,吸引跨国公司来洛阳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后台服务中心。要加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开放步伐,推进金融保险、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医疗保健、商贸物流等领域开放招商。三要注重引才引智。洛阳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注重开展引才引智。通过“项目+人才”、“项目+技术”、“项目+载体”等引智模式,重点引进一批引领洛阳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团队和人才。要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满足和支撑洛阳市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
3.融入“一带一路”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要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的空间。一要扩大经贸合作。洛阳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将与洛阳市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举办以技术转让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的人才、科技和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二要扩大文化交流。发挥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文物资源,谋划建设国家级的“中国(洛阳)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洛阳要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三要扩大民间外交。洛阳要与沿线国家相关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密切全方位的合作。持续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洛阳开展文化、经贸和民间交流。争取国家支持,筹办“丝路古都(洛阳)国际文化博览会”,有针对性地邀请丝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重新确立洛阳在古代丝路文明中的历史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扩大民间交流,增强互信,通过“民相亲”提高洛阳的国际影响力。
4.壮大开放载体洛阳市要持续强化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促进功能集合和联动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要提升服务业“两区”发展。服务业“两区”建设要以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为着力点,要加快企业、项目和资源要素集聚,增强支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一方面,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重点集聚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机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研发创意、楼宇信息、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突出特色商业区生活性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批商业综合体、精品商业街和现代专业市场,推动“两区”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二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洛阳市要围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一核三区”建设规划,努力将洛阳片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要紧紧抓住机遇,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业等五大主导产业。要迅速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实现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六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要强化技术优势,做优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牡丹、健康养老、高效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三要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利于优化洛阳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社会就业,实现洛阳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洛阳市要积极争创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加强对服务外包的研究,及时了解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站、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要支持企业培育拥有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关键和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5.优化营商环境随着河南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洛阳市因拥有洛阳片区而被骤然推向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这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洛阳必须立足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要推进简政放权。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强化政府规则制定、市场监管等职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二要坚持放管服并重。要按照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要求,进一步清理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推行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清单制度,全面公开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权力运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三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要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提高工商注册便利化水平。落实注册资本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提高市场准入速度。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整合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证,推动“五证合一”,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性成本。四要深化价格改革。要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加快推进水、电、供热、天然气、交通、电信等重要领域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玉璞.着力打造洛阳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N].河南日报,2016-06-07.
[2][N]洛阳日报,2016-3-22.孙小蕊.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3]李迎博.洛阳全面拓展开放领域推进优势领域开放与全领域开放联动[N].河南日报,2020-8-13.
作者:杜伟 刘清扬 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