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智慧城市可以有效促进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环保、智慧学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银行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带动城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便利,打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智慧产业;信息整合
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事物与新思潮的出现与涌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早已不是一个只出现于纸上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智慧城市如何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让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1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概况
1.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在我国,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已经明显提升了各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截至到2018年,我国范围之内的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当中的95%、地市级城市当中的83%,数量累计高达500个,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或者正在建设智慧城市。而目前也已经有了290个城市入选了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已经迈入了建设高峰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1.2发展历程及意义
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旧金山举办把“智慧城市、全球网络”当成主题相关议会,把智慧城市的相应思想第一次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8年的时候,IBM公司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把“智慧地球”公开与人民的视野当中,第一次把“智慧地球以城市为基准”相应思想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9年的时候,北京把智慧城市当作一个全新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建设,“智慧北京”、“智慧南京”等不同形式的智慧城市不断发展起来。在2010年的时候,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作出如下解释,把“智慧城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在2014年的时候,在我国的范围之内累计总共由400多个大众型城市开始把智慧城市当作重点目标进行建设,“智慧城市”所表达的相应理念被融入城市规划当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建设目标。
1.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3.1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我国的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曾一度滞缓,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各个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分割明显,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建设要求体系。这将会导致不同城市所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多少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整合、分析。当城市之间或者跨地区产业、跨产业合作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在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系统管理上带来不便。
1.3.2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在很多方面政府干预过多,减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政策不落实,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所以,应当以智慧城市建设企业为主,让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而政府主要是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宏观上做好调控,这样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建设。
1.3.3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托于智慧产业,首先就是科技行业的发展,也就是高端智能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很严重的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稳,但是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更好的为智慧城市建设做服务。
2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1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制造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目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与革新,如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电子科技行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到应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兴产业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技术产业也日渐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了工业领域中的主导型产业。
2.2国家计划投资规模
在政策方面,我国科技部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就投入了40亿元,国家发改委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发展科技与经济上,我国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济与科技问题,智慧城市恰恰结合了这些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节能减耗,是最佳的可循环经济模式。
2.3城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2.3.1拥挤的城市交通
由于在城市建设之初,城市规划不够完善,导致了城市在自身的后续发展当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就是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在1980年以来,中国在特大型的城市市区当中机动车保有量十分巨大,让平均时速从20公里降至了12公里。在许多大型的城市中心,机动车的平均时速降至了8-10公里。在我国的范围之内拥有31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在交通流量负荷方面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一些城市在中心地区的相应交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2.3.2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雾霾。我国把煤当作最主要的能源来进行使用,但是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会让数量十分庞大的烟尘扩散出来,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不同的污染物,让大气被严重污染。我国在实施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在机动车方面的保有量不断得以增加,让机动车所释放出的相应尾气对城市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3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策
3.1智慧城市促进智能产业发展
3.1.1促进作用
智慧城市涵盖了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环保、智慧学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银行等,让这些不同的智慧行业能够在跨行业当中实现有效的合作,并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程序。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智慧产业领域十分广泛,此些都同城市相应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科技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区域当中表现出的相应竞争力等息息相关。因此,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3.1.2大力发展智能产业
如此多的智慧行业要得以实现,必须把智能产业当作主要的事业进行发展,智能产业在相应的科技领域是比较高端的,举例来说,传统制造业、其他的新兴产业。实际上,很多行业都会涉及到高端智能产业。并且,高端智能产业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被定位为重点项目,该产业旨在一方面,让传统的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对应重大成套设备,例如:自动化领域、节能降耗方面以及智能化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重大工程当中符合相关要求的相应成套设备,例如核电、能新能源工程、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智慧城市发展新能源、核电能以及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减少煤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给地球空气质量保驾护航。
3.2智慧城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2.1智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辐射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辐射到很多的行业领域,智慧城市囊括了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许多不同方面的相关内容。智慧城市能够借助相关的数据、结合相应的信息、使用各种形式的通信技术对城市的核心系统进行整合,进而对公共安全、医疗、民生、环保、工商业活动、城市服务等不同领域所提出的相应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智能响应,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便利,打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2.2政府应当发挥平台作用
智慧城市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产物,发展智慧城市将会间接的推动城市各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城市医疗、生活、交通、管理方式等诸多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促进。要想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就需要打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带动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引导与服务,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推动改革和创新,将各个部门之间原本分割开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跨界的多方面合作,同时,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让其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作用。
3.3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增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3.1促进信息消费增长
智慧城市将城市各类信息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这就需要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构建泛在、宽带、安全、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让信息相应的消费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建设出“透彻感知、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让信息消费能够又快、有好的得以发展。电信行业会为此投入数量十分庞大的资金,全力推进光网城市、畅通网络、宽带无线城市、信息中心、数字民生、数字产业、电子政务、数字园区等不同的信息化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将会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城市信息消费。将加快“宽带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推动城市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3.3.2统筹规划,整合智慧交通信息缓解交通拥堵
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建设者要做好规划工作,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需求,编写好详细的方案。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之初,要对城市的车辆持有量以及预计城市未来车辆的持有量进行调查,对城市道路分布、城市建筑群特点、早起城市建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要重视智慧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整合平台,参考这些数据制定出更加准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结束语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及广阔前景的产业发展,这些产业耗能更低、就业面广、综合效益更好。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将会惠及民众、福泽国家。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智慧城市必将加快产业链的升级、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出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环保、智慧学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银行等产业,让这些不同的产业能够实现跨行业之间的整体合作。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并且促进出口增长,也可以为我国的GDP创造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辉.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8.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4]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郝寿义.区域经济学[M].第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李盛超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