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
摘要:党会议召开之后,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重视土地经营管理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革。本文简述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新常态,从农村和城市方面阐述土地管理过程存在的现状问题,并从管理目标、工作内容、管理措施、评价体系、耕地保护等方面提出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管理措施;土地管理;经济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对土地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此项工作与土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各类问题,国土资源管理者只有探索出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才可促使土地经济和管理工作共同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1新形势在经济发展常态
在2014年的APEC峰会上,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关问题,阐明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状态。为保持这一状态,应通过创新驱动,促使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为,成本促使通货膨胀产生现象明显,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就业压力降低,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消费经济占据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从传统密集型产业逐渐向知识和经济密集型产业方向转变。
2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2.1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属于重点内容。实际工作过程常出现教育工作、管理工作、部署工作方面的问题。农民为土地直接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以农民自主管理为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委会组织不完善,导致在土地管理环节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有所欠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同时,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防灾意识等淡薄,不能将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有效宣传,导致各种防灾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农民对耕地红线国策意识理解有限,导致对农田的保护措施缺乏,未能重视土地利用限制,难以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村余地在整体利用方面缺乏规划,导致乡村建设以及土地使用规划等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开发过程未能科学管理征收过程,执行环节的告知、确认以及听证环节的规范性不足,影响农民利益[1]。
2.2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在实际管理过程,资金来源渠道广泛,有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等,不同的经济组织共同参与,以期土地管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在城市土地管理环节存在不规范问题,城市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为提高政绩,城市的经济区、工业区和新城区等建设力度加大,导致对土地资源过度发开。城市经济来源重要途径之一为土地出让,部分城市为追求更高的经济价值,导致部分产业的土地布局合理性缺乏。在土地使用过程主要依赖政府决策,未能将社会资助投资展现出来。土地资源管理应结合政府、企业、个人等目标,同时将市场选择行为考虑其中,制定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保障多方经济效益。
3新形势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促使经济新常态发展策略
3.1精准定位管理工作目标
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应结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交通水平、产业发展各方面现状全面分析,为城市、农村等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确定作出科学指导。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出动态变化的管理目标,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监督与管理,避免产生重复投资现象。例如:适当减少农村新增建设行业用地,防止影响耕地规模,减小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将土地利用效率低的资源进行改造,提升新增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不同地区,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展开精细化管理,在耕地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利用低丘缓坡、二次利用、工业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增减挂钩等管理措施,促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实际需求相符,同时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有效性[2]。
3.2及时转变管理工作内容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等导致土地管理面临各项问题,呈现出政府机构管理职能以及经济职能之间的对立问题。政府经济职能是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而政府集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于一体,导致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性不足。对此,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转变实际工作内容,完善土地的产权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充分发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3使用高效的管理措施
当前国家土地管理具体工作应结合经济发展实况,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耕地的补偿管理机制。通过跨区域对耕地指标进行调节,打造农田示范区域,强化土地的建设管理。对耕地等级、结构布局、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使用“废地复垦”和“迁村腾地”等管理措施,促使“迁村建镇”具体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将整合、治理农村土地与城乡建设的土地使用增减情况挂钩。加大对城镇中各类低效用土地的开发力度,促使不同区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形成集中产业化、工业集中规模化,将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盘活,释放出更多应用于经济建设当中的土地资源。
3.4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评价体系
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存在土地资源不足和建设需求量大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可按照土地所属区域的不同,对土地总量合理控制。对地区发展以及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等过程的土地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用地规划、项目审批等环节的平衡管理。科学控制建设用地量,制定出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展开合理评价。例如:项目规划之前,组织专业评审人员,按照项目选址、土地使用、投资规模、经济与生态等效益展开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项目立项、土地审批等工作合理性进行评估,增强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环节的规划与管理,合理控制项目建设过程土地使用、建筑密度以及投资总量,提升土地管理水平。
3.5强化耕地保护
为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应采取以下管理工作措施,加强对耕地的保护:①强化制度约束,保护耕地、针对弃耕农户,应收取农业税;种植农户提供耕地补偿以及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将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耕地主体的责任机制,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促使社会经济发展;②加大智慧农业发展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等,促使农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使用可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远程诊断和精准测量,制定出农业灾害预警机制,促使农业高效生产,提升耕地经济效益;③促使农业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应结合土地经济与农业经济,制定出共同发展管理政策。例如:保障价格机制基础上,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交易价格,让农民受益,激发其保护耕地意识。此外,国家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使农业经济与耕地保护之间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农民自主履行保护耕地义务[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下,要求土地资源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促使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形成新常态。对此,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对土地高效开发和利用,强化耕地保护,促使土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阎红媚.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91+94.
[2]丁丽美.我国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田学文.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关系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4(03):4-6.
作者:申艳 单位:毕节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