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型的经济发展探究
[提要]创业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相比不仅能够更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还能够以创新带动科技的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被认为是解决后危机时代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自提出建设创业型经济以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情况和创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人才培养;限制因素;制度体系
目前,创业型经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创业型经济在我国也获得了很好的推进并取得十分优秀的效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经提出,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创业和创新热情,近年来我国涌现出非常多的创新成果,新成立很多自主创业企业,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改革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创业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创业活动十分活跃,2002年我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12.3%,到2007年我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则上升为16.4%,这一数据值甚至高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近几年我国的创业活动指数还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说明我国的创业活动十分的活跃,而且创业人数和创新成果在数量上仍在持续增长。(二)创业型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增专利数量、新产品研发以及诸多的技术创新之中有很多都是由创业企业完成的,甚至部分GDP的增长和城镇就业的提高也和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除了这些表现以外,创业型企业还为很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高科技材料,以及现代金融、快递物流、文化产业等很多产业都因为创业型经济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物产资源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发展不平衡。以创业活跃水平为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属于高活跃地区,而中西部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在创业活跃度上也显得比较逊色,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在CPEA指数(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活动指数)上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产业结构往往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密集,国家政策也会向东部地区倾斜。正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条件优越,所以也就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样一来东部沿海地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就会高于中西部地区,进而也就产生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活动水平较低。首先在创业类型上,创业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两种形式,生存型创业是指创业者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机会型创业则是指创业者在看好一个行业或商业机会之后,为了抓住机遇而进行的一种创业活动。目前我国的创业活动一般以生存型创业企业为主,而在发达国家创业企业的类型则多以机会型创业为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这两种企业的比率为6∶4,而同一时期美国为1∶9,证明我国创业企业在类型的选择上整体水平偏低。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投资体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很多中小型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和后续技术无法跟进而失败破产。创业资本的来源也大多来自于个人,缺乏专门的创业投资和公开募股。除了资金的缺乏,我国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人才缺乏、市场影响力弱等问题。这些限制因素都影响了我国创业活动的水平,阻碍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二)尚未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一直以来,我国国人在选择工作时,大多数的人都会倾向于选择工作稳定、薪资待遇合理、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无论是应届生毕业初次寻找工作还是跳槽之后更换新的工作,大多数人都更渴望有一份风险小稳定安逸的工作,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很多人都不愿意承担创业的辛苦,害怕创业失败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他们通常认为创业是一项有难度的风险较高的工作选择。但相比之下美国的创业氛围要浓厚很多,超过90%的美国人认为拥有自己的企业非常让人尊敬和羡慕,超过8.33%的美国人希望能够自己成立一家公司。因为美国的政府对民众的创业十分支持,同时整个美国社会也对创业失败者给予充分的尊敬和宽容。因此,想要提升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三)相关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很多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也导致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盗用专利、利润分配不合理、政府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对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中,机制的缺失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产权交易机制给交易带来的风险,以及在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制度进行支撑。机制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交易经营风险,对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阻碍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规模。
三、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路径
(一)提升创业活动水平。首先,要提高民众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对于个人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化;其次,机会型创业的实施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政府应加大工商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创业企业的小额贷款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创业活动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引进科技含量更丰富的项目、更高端的科学技术人才以及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式就业的比重,以学校为载体,建立毕业创业奖学金制度,提高创业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进而使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获得提升。(二)打造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文化对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才能促进全民创业的实现。首先,要解放大众的思想,培养大众的创业创新意识,扭转大众小富即安,求稳怕变的思想,充分激发民众的创业激情;其次,对创业者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宽容,允许有失败,但并不会轻言放弃,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利用媒体和舆论引导正确的宣传方向,对全社会大力宣传热爱劳动、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并树立优秀的创新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创业大赛,深度挖掘好的想法和项目,充分调动起民众创业的积极性。(三)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在制度上应该完善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例如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制度、市场竞争制度、信用制度等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强政府对创业工作的监督和考查力度。完善以政府为主、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为辅的联合发展机制,将就业政策落实到实处和营造优秀的创业环境作为政府创业工作开展的重点。此外,政府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业网络,定时创业信息和创业项目,公布相关的创业政策,让创业信息实现充分的流通,并给予创业者一定的社会保障。政府也可以联合学校和企业成立创业产业孵化园,为有理想有想法的创业者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业热度的不断攀升,创业型经济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创业型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大量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不过目前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创新发展路径,提高我国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创造更浓厚的创业氛围,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耀乾.我国全民创业融资创新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J].财会通讯,2015.10.30.
[2]龙成志,王晓玉.创业型经济理论的演变进程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4.3.
[3]涂德虎.创业型经济视野下的中外创业教育对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231.
[4]陈秀丽,朱萌博.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路径探析[J].2014.12.239.
杨朝继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