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市综合体获得了空前的成长空间,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效应。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转变;其次,从土地、税收、投资及盈利、消费、就业、科技六方面分析了城市综合体是如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后,指出了带动过程中的若干误区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城市经济;带动效应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越发稳健。出现了很所多新事物、新现象、新业态。城市综合体便是一种新业态。“新”体现在历史短、消费体验前所未有。最重要的是这种新业态比原有业态更加能够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带动效应。
一、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群众温饱,重量不重质。城市经济发展原动力包括工业经济(钢铁、纺织、印染、制药、机械)、批发业(如:著名小商品批发市场南三条)、百货业等。他们都在过去的岁月中,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甚至还担负起养老、安居等社会职能。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城市宜居性期待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旧有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城区内的工矿企业该破产、兼并的,一律破产、兼并,其他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搬离主城区。批发市场周边地区易造成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在城市近郊建设大型批发市场、装饰城、汽配城、蔬菜批发市场等。百货商场超强的零售功能在过去几十年来,尤其是还未出现超市、便利店、网购等业态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单一的购物功能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必须要进行转变,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期待。否则会在新业态的冲击下败下阵来。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就是最好的证明。新时期的“新”,体现在消费主力人群新(从过去的中年人转变为18~30岁人群)、消费内容新(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消费方式新(体验型、足不出户型消费受青睐)、支付方式新(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消费者消费半径扩大(因私家车的普及)、夜生活内容新(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散步)等。
二、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效应
在城市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转变过程中,城市综合体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新动力。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集零售、餐饮、娱乐、时尚、办公、酒店、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业态,综合性最强。近二十余年中在全国遍地开花。城市综合体从土地、税收、投资及盈利、消费、就业、科技等方面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一)土地
土地是一切行业和业态成长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城市综合体均为高楼大厦,甚至还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将土地进行了立体化利用,提升了使用效率。将土地以城市综合体的形式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升值空间远远高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用地。另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想要分享到城市发展的红利,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加剧了土地的稀缺性,更有助于城市土地升值。
(二)税收
新时期,政府要强化自身职能、改善城市投资与营商环境、改善民生,这些都重度依赖税收。城市综合体主要从事零售、生活服务等行业,受经济波动影响小,收益稳定,并且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当地政府作为主要投资者,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税收。而基础设施建设又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能继续带动城市综合体的繁荣,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投资及盈利
投资额的大小体现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对该城市综合体的期待程度,反映出项目建成后的体量、科技含量等。当然,也能反映出投资者的融资能力。投资额越大,越能带动上下游行业的繁荣。创设企业最基本的动机是盈利,同时也是投资者和经营者不断付出的根本动力。利润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血液,同时也为后续投资做好了财务准备。
(四)消费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城市综合体提供的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生活必需品。大量的客流是获得利润和现金流的源泉,同时也能促进周边商圈的繁荣。在“夜经济”、“假日经济”中,城市综合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实现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依托。
(五)就业
城市综合体能够带动就业,涉及营销、物业、技术服务、生活服务、行政等系列岗位,面向不同年龄层、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的劳动者。高科技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主要面向高智商、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相比之下,城市综合体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加“接地气”,门槛较低,尤其是能够解决下岗职工、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稳定的工作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尤其是农民进城之后,上述岗位的收入远比务农收入高,并且稳定。收入的增长促使劳动者改善生活,进行消费,有利于城市综合体提升销售额,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就业稳定促进了社会稳定。
(六)科技
人类文明的进步依赖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业态丰富且密集、主力消费人群年轻化、客流量大、场地宽敞的城市综合体是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根据地。首先,围绕改善消费体验的新成果在城市综合体能够快速、直接地得到反馈。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可以通过随机采访、微信、微博、APP、意见箱等来实现。而且,光顾城市综合体的消费者中的一大部分为回头客,也愿意多提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自己今后的消费体验能够得到改善。其次,“聚集效应”使得新技术、新成果较早在城市综合体中进行应用。例如:智能泊车系统;立体停车技术、3Dmax、VR等先进视听技术;WiFi、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新技术。
三、城市综合体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误区与不足
尽管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发展如火如荼,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雷同
雷同体现在建筑风格雷同、业态雷同、入驻商家雷同等。首先,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大多为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富有当地特色、富有创意的建筑风格很少见。其次,业态的布局雷同,大多为负一、二层为超市,一至三层为家电、数码、服装、百货等的专卖店,较高楼层为餐饮、影院、电竞、运动等。再次,入驻的商家不论是餐饮类、服装类、日化类,几乎会出现在每个城市综合体中。这些都会让消费者缺乏新鲜感,逛一个城市综合体和逛十个没什么区别。吸引小众品牌的入驻有助于培养消费者的新鲜感。
(二)文化气息弱、体验项目少
城市综合体尤其是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商业气息过浓,文化气息较弱,体验项目缺乏,几乎看不到书店、书吧、艺术空间、展演空间。随着消费者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收入的提高,引进上述文化项目是有必要的。这可以参考台北诚品书店。虽为书店,但集合了图书销售、文具销售、休闲餐饮、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及销售等。即使到深夜,顾客仍然络绎不绝。此外,文化项目和体验项目能够让消费者“慢”下来,延长了在城市综合体的停留时间,促进休闲餐饮的消费。
(三)公益项目少
这一点是由商业气息过浓导致的。城市综合体大多没有免费休息的座位。即使有,也不是每个楼层都有。几乎所有空间都用于商业项目。消费者逛累了甚至都无处歇脚。如果遇到节假日,就算是想去咖啡厅、影院“付费休息”,也是人满为患。免费热水更是绝迹。 (四)绿色能源少
保护环境离不开使用绿色能源。目前,大多数城市综合体没能做到使用绿色能源。玻璃幕墙吸收的热能没有利用起来;酒店和公寓使用太阳能热水的不多;路灯用电采用太阳能的也较少。城市综合体人口聚集,耗能量大,易成为地标,最适合采用绿色能源,进而发挥示范效应,将绿色能源尽快普及。
(五)存在污染现象
城市综合体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光污染、噪音污染、废水污染等方面。光污染主要是玻璃幕墙造成的。噪音污染主要是由商铺部分时间播放音乐、广告以及周边交通拥堵造成的。废水污染的元凶主要是饭店餐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城市排水管网造成的。城市综合体应负起社会责任来,减少污染。这同样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洁妍.二三线中小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4):98.
[2]黄志青.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和城市价值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221.
[3]章丹音,方智果,熊承霞.从“拱廊”到“城市综合体”――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演变[J].创意与设计,2017,(01):61-66.
王薛 谢晓莉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