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一、新常态,新认识
1.新常态是面对困难时的信心鼓励
何为新常态?“新”一般是个正面词汇,有积极向上、初生憧憬之意。有人对新常态做出积极诠释,他们认为新常态下会有更持续平稳的经济增长,更充分的就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等。进入新常态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有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似乎是件喜庆可欢呼之事。显然,这些解释不符合国际上的“新常态”内涵,也偏离了提出新常态的本意。在我认为,新生之前是个黑暗无措的阶段,新常态隐含的风险不言而喻。首提新常态是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背景之下,强调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增强信心”。再提新常态时,重申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以及到2014年底,APEC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的系统阐述,都是针对因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引致的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作为国家最高领导面向世界宣示的国家决心和政策主张与取向。所以新常态的提出更多的是遇到困难时的信心鼓励。
2.新常态是经济增长的换档减速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这没有异议,究竟多少才是合理区间,看法各异。比如,马光远认为“经济增速将在8%以下,7%以上运行”。林毅夫也声称“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有潜力保持年增长8%的速度”。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将“步入5%左右的中速增长”(刘胜军,2015)。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潜在增长率。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国从现在到2020年的潜在增长率在6%-7%之间。合理区间的标准是什么?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4%,低于7.5%。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在7%左右,预期目标在不断下调。但是,这是“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所以正如总理早就说过的,经济增速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就业有没有增加,收入有没有增长”。
3.新常态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低估生产要素价格刺激投资、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来推动规模扩张,通过粗放型发展取得的,众所周知这种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出路在哪里?就在创新上,要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发展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装备制造业正在发展,单位GDP的消耗也有明显的下降,新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正在生成。当然,无论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制度保证,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向改革要红利。改革红利是什么?就是制度红利、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促进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改革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帮助。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这样可以创造一个适合经济发展的宽松的环境。
二、新常态,新适应
1.转变宏观调控思路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除了保持原有的总量平衡外,宏观调控的新常态还意味着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十八大以后,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领导层不仅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式特征作出全面的分析,而且对宏观调控的内涵、目标以及取向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但是并没有提出把产业、价格放在宏观调控之内,这种做法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领导人对市场经济比以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总理多次强调要以“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最后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做出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的转变,与此同时,在政策上也作出相应的转变,将全面调控转变为定向调控,根据不同经济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控方式。
2.政府和企业都要有“平常心”
面对新常态,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就像说的那样,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新常态表明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同时也意味着政绩考核不再以GDP为唯一标准,与此同时,也改变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思维定式。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对文化建设和医疗卫生等更加注意。在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已经不能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因素,对于企业来说,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获得资源的的情况也会大有改善,只有创新和研发才能成为企业成功的根本,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对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
3.注意几大关系的处理
新常态是政府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把握的条件下,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适应新常态时,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首先要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追求速度已经成为过去经济发展的重心,但是在新常态下,更加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速度会相应的回落,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与换挡,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其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大胆放权,给企业松绑,同时要理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界限,不能走政府主导的老路,要充分调动企业的活力,保持企业积极性。然后还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新常态下要对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于短期内改革所产生的不适应甚至是阵痛要容忍更要主动承担,痛苦是短暂的,只有进行有效地改革,才能实现经济长远发展。最后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对于经济新常态,不能只是局部的进行调整,新常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进行全面的调整,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作者:罗力 单位:衢州市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