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经济产业也随之进行着不断的变迁。与此同时,传统经济也逐渐向生态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式上转变。这就促使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力改革与建设。作为传播与生产知识的重要领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在对新兴技术的开发,创新知识的传播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1.高校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创新。
由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正朝着高技术产业迈进,这就要求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而作为人才培养的集中营,高校在区域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以及科学的研究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高校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发挥着最为基础的作用,并由于高校的学科能够交叉融合,因此其对建立区域高科技产业群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高校的这些图书馆、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也可以为区域创新带去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区域创新资源得到优化。
2.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我国2011年某权威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在全国2408家软科学研究机构中,高等学校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占1171家。2010年,高校科技研发人员占全国总量的11.3%,科研经费占全国总量的8.5%,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总量的55.4%;与上年相比,当年高校科研人员增长5.3%,科研经费比上年增长了27.6%;较之上年,高校申请专利数比上年增加17753件,增长28.8%,高校专利授权数为43153件,比上年增长54.4%,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9036件,比上年增长32.3%。这些数据说明,在区域经济的向前迈进中,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层次的专家水准,并在技术设备上拥有着极大的优势。高校在对区域的科研计划的承担中,为获得全新的科研成果,将自身对巨大信息资源的整理,与产学的结合互相促进,使高校在经验积累中愈加丰富,因此区域创新在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对技术的支持,还是文化的提升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高校为区域创新传播知识、培养人才。
知识的内在需要,使地方高校不断促进着区域的创新。并作为区域信息科技系统的核心部分,高校所具有的巨大的知识系统,使其一直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轴心位置。高校不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着知识上的支持,而且可以使区域创新中的技术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在社会中传播,为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知识的广泛传递,高校凭借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与浓郁的学习气氛,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符合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中所存的问题
1.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中,高校缺乏实质性合作。
虽然在与地方区域经济进行合作时,高校促成了一些合作项目。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进行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并不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此外,相较于地方区域经济贸易等各种利益关系,高校方面显得较为封闭,缺少实质性的合作。在进行合作时,由于双方只进行共性技术的研究,对核心技术无法达到共享,因此也就导致了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合作,一直都只能流于形式。
2.在校企双方的相互合作中,高校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高校在与地方区域经济进行合作时,也会有一些并不如人所愿的现象的发生。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基础,力量强大的龙头企业,对高校的科研人员,采取物质诱惑的方式,进行人才的挖掘。最终造成由于物质待遇的差距悬殊,使的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并对高校科研队伍的稳定性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强烈的冲击。
3.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
我国高校具有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和服务科学这三大功能。但一些高校却只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的服务,而忽视了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组织机制不协调,无法很好转化的科研成果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依旧是对服务社会的意识淡薄,并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造成这一体系未能得到相应的设置与完善。最终导致物质技术实力的无法得到提高,科学定位的不合理,以及与其他科研单位的脱轨,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在对高校人才进行培养时,高校要遵循区域经济的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可以熟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力为区域经济提供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并要将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合作平台得以有效的利用,着重发挥教学实践环节的功能,鼓励高校师生在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中,开展具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2.高校要强化师生参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激励力度。
在对高校教育模式的改进中,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基本出发点,并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开发研究中,要将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作为基点,来推动科研成果向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与政府决策等方面进行快速转化,并为学校教学资金进行多元化的筹集。此外,应对地方在区域经济建设的教学实践、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中作出贡献的教师,加以奖励,并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进区域经济建设的产学合作相关项目中来。同时,在进行职称晋升与提拔的工作时,高校要加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创造等内容,把专利实施、成果应用作为职称评定与职责考核的重要因素,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
3.构建服务平台,完善合作机制。
高校在进行与区域企业的信息沟通时,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来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实习场所,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得到迅速的转化,从而将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成能够真正在节约科研教学资金的基础上,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场所。当然要搭建好校企的沟通平台,还要对校企双方的沟通合作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与强化,并要规范与完善科技成果的价格评估认证体系,从而实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学、科研、实践三大方面的统一结合。
4.加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与创新性建设。
高校在注重对人才培养和科学服务这两大功能发挥的同时,也要增强对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视,建立健全高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体系,进行科研的发展建设,并依靠转化的科研成果,以及社会的物质资助,来进行先进设备与师资力量的大力引进,从而保证其良性的发展。或者通过区域间的协作,使两所高校就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交流,以此深化对社会服务的认识。此外,通过校企间的合作,还可以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在对高校的社会服务体系进行建设时,可以通过转让科研成果、加大对师生的激励等方式,来促进校园内创新性建设。
四、结语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高校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以及如何应对在校企结合中产生的问题,已成为现今高校所关注的重点。笔者针对上述情况,从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入手,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中所存的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中,高校缺乏实质性合作,在校企双方的相互合作中,高校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高校更好的贯彻办学理念,于服务区域经济有所帮助。
作者:张荣凡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