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论文

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7 19:32:00人气:363

一、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1、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低

贫困地区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素质普遍较低。在甘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一些山区受过初中教育的青年屈指可数,文盲、半文盲高得惊人,不懂科学文化知识、不懂法律成为贫困地区普遍现象,而文盲率与贫困率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以笔者工作过的康乐县为例,全县总人口为24.13万人,文盲人口为80065人,粗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9%,一般文盲率(文盲人口占巧岁及以上人口)为50.0%。文盲率远远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甚至比临夏地区高出3.88个百分点。劳动者素质低已严重制约着康乐经济的发展。人才奇缺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屏障。康乐全县人才总量为2643人,其中大专以上为920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1.1%和0.38%,全县有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96人,特别是教育医疗方面人才奇缺,造成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许多人看病就医和孩子上中学宁到临眺不到康乐,落后乡村没有一个正规医生和一家像样的卫生院,农民看病就医成很大问题,身体健康难以保证。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教育水平低,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落后,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差、人才缺、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少,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紧缺

与经济落后和增长缓慢相反,少数民族地区又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据统计,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平均亩产的增长速度,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51.7公斤,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亩产只提高到130.8公斤,增长了巧3.1%,但人口却增长了近一倍。康乐近几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左右,但在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偷生超生现象时有发生,贫困户依靠增加劳动者数量来代替经济积累提高生产能力,造成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贫困户没钱也不怕罚款,还要靠国家救济,使计生部门和民政部门工作难度加大并处于对立之中。在有限的土地和生活资料下,人口的过度增长使人均资源减少,生存条件恶化,社会负担加重,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减慢,严重地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3、农业人口过多,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人口多、第一产业比重大是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再以康乐县为例,全县农业人口23.n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8%,2002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到全县GDP的50.23%。多年来,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农业人口主要从事小麦、包谷、豌豆、油菜等传统种植业,受国家价格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种植业是增产不增收,农民收人低微,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再加之受到地域偏僻封闭、思想保守、资金匾乏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只能围绕土地作文章。劳动力多的能维持温饱,劳动力弱的连肚子都是吃不饱,长期靠国家扶贫和社会救济。到目前为止,康乐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6个乡镇均为重点乡,152个行政村中有93个村为重点村,绝对贫困人口2.34万人,绝对贫困面为9.86%,低收人人口为7.5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1.8%,个体贫困与区域贫困并存。因此,农业人口多、第一产业比重大,而农业经济又表现为一种非集约的农耕或种养型经济,并不是集约型和农工商复合型经济,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二、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

国家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极大。东部地区经济迅猛发展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撑。20(犯年初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是通过政策的支持,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缩小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这对西部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从四年多的实践来看,西部大开发政策并没有使西部开发起来。“开而不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的适用范围过宽,原则性多,量化少,可操作性差,优惠效应不明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东部开发区享受税收返还政策,而到了2000年西部开发区成立后,该政策已经取消。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和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只是减少了地方税,地方积极性并不高。在国家制定的《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产业目录》中,高风险、高投人、低回报的产业居多,而且政策只是产业倾斜,不是地区倾斜。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并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数,说明投资并没有向西部倾斜。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各方面都处于略势地位。对西部而言,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关键。

2、已发展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冲击

如果说东部的经济已经在由工业型向“后工业时代”转变,甘肃则是在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一转变中却举步为艰。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业来支撑。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市场一体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要因循市场规律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声势很大,似乎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转眼之间就要向西部转移。西部各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迎接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的转移。事实上,规模“转移”并没有出现,长江流域的互利合作也没出现。经济均衡发展的大变革尚没有出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东部的产品进来得比资金、技术、人才多,进来得快。近年来,我们过多地乐观地期待发达地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带动,却忽略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市场竞争。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分析,甘肃少数民族目前存在着人口多、农业人口比例过大、受教育水平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正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内在困难。而在外部则期待国家给予更大更宽的政策幅度,以进一步适应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甘肃少数民族所表现出的这一系列间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开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目前面临的问题,以积极、客观的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在少数民族地区需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虽然甘肃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非常重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困难较大。尤其是受亲属关系和裙带关系等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给计生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个别乡村计生工作长期停滞不前,只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应付上级检查。因此,要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调整相应的政策措施,改变工作思路,注重实效性。要加强计生专干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工作报酬,增强其责任感。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应采取处罚与奖励并重的原则,通过宣传和引导,让群众从思想上接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生育文化。同时要将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形成合力做好计生工作。

2、根据目前甘肃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特点,加大智力投资

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投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学率、合格率和巩固率。其次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扩大初、中、高级职业教育的规模,使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都有受教育和再教育的机会。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术和业务骨干。第三,要努力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要稳定教师队伍,引进外来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第四,必须解决教育观念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除了教育设施落后和师资队伍缺乏外,还与当地群众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有关,教育科技的贡献率不大,直接影响着受教育的观念。即使许多家庭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投人与产出反差太大,甚至为了投资教育背了一身的债务,生活条件仍未改善,而对教育失去信心,形成了不读书、不上学、照样赚钱的观念,把接受教育当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回报率和贡献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教育科技的重要性,自觉接受教育。

3、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实现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人的稳步增长,结合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多、第一产业比重大的特点,必须在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下功夫、做文章。首先要调整传统种植业结构.将以种植粮食为主,逐步调整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紧跟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天然草场丰富,民间也早有“无牛无羊不成家”的传统,发展畜牧业具有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种植业遭遇困境的情况下,畜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大力发展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现在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作物品质育种,正在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和农业生物高新技术措施,不断培育农业良种,而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因具有相对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生产的粮、蓄、果、菜等农产品无污染、品质好,特别是很多地区营养型、保健型野生绿色食用植物资源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产业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第四,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中,还应注意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份额,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4、积极争取国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试点权

2004年4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2005年2月总书记就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国家已在着力消除东西部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我们要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的政策倾斜。

5、合理有序地使用开发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唯一的优势,要善加运用。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