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广大农民在党中央和国家的领导下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和帮助,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民增收的压力较大,当前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作物成本和销售价格不成正比,农民增收空间小。加之现代农业机械的投放不到位,使得农民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不到提升。良种推广、基础设施、沼气建设等工程不到位。另外则是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财政金融、生育保障、教育体系等指导不足、建设不足、供给不足,对规范化运作体系的认识不高,容易受利益的趋势淡化对农村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切实改变农村发展现状,就要创新经济发作思路,以充足的资金为保障,不断壮大农村集体。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
(一)产业项目化运作
农村运用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和营销理念,是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经之路。要不断推动产业项目化运作,加快工业入驻农业领域,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城镇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更好地转化农村独特优势,实现农村与城镇的同步建设。借助城市的人才、技术、物资、机械等生产要素,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把农业同二、三产业联系起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从主体的确定到招商引资,从机制的建立到项目的管理,从对外影响到品牌的确定,都要事先项目化运作,规范化发展。对于资源型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更要紧密围绕特色农产品、丰富资源等内容,对绿色生态的产品进行精心培养和整理,不断推出一批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好产业,好项目,积极吸纳外来投资,盘活民间资产。加大规模化种植养殖、精细化产品加工、有序化产品运销等技术推广,建大基地,办好企业,拉长产业链,做好一体化经营模式,借助外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的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农村产业化经营
以科学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经济,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抓。要合理借助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政策补贴,实现的合理化增值。以规模化、组织化为重要手段,围绕内外市场需求,引入高新技术,大力新办农产品精细化加工的龙头企业,让他们组建基地,搞活农产品流通,全面推动农村产业化。要立足‘精’,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把果品、畜牧业、药材等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增长的龙头企业建设落实,提高科技附加值。支持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集合产品的储藏、运销和开发等工序,走出一条精品专业的发展之路。要立足‘优’,建设高产、高质的绿色产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入绿色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控制生产成本,为农村农民打响多个品牌。立足‘连’,做好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工作,通过农业部门、技推部门、专业协会等载体扩大融资渠道,探索示范推广型、产业带动型的产品经营模式,创新‘共赢’机制,促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丰富服务方式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协调合作。随着市场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对服务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要办好农村发展工作,就要抓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一是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加快教育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组织基层党员培训活动,以科技富民的思想与各大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在批发市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信息终端,加快农产品流入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开展网上订单、网络销售等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业务,扩大供销渠道,让农民把质量好、产量高的产品顺利卖出去,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农村发展原则,以企业+农业的形式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宽市场,降低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风险。
三、结论
我国各部门要不断整合农村现有资源,以‘三农’问题为根本目标,持续推动富民、健康、生态的农村经济建设工程,促使农村各项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而努力。
作者:刘松华 单位:湖南益阳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