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农村经济论文 >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6 18:52:00人气:345

摘要: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转方式、调结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当前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探析,有效妥善解决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冲突和矛盾,成为当前摆在农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思路;粮食;可持续;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可以看到,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粮食安全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威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进度,从而不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长远发展,加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粮食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可持续供给水平

对于农村和农民发展,发展是基本核心问题,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国近年来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强农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规划化发展水平,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挑战,出生人口也在不断增多,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如果不能满足预期,将会难以提高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政府也应当提高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既要想法设法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加大产品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又要从宏观角度加强管理,维持稳定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供应结构,才能更好地缓解供需矛盾,避免农产品生产不足或者过剩,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强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问题,加大粮食生产供应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切实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水平,还要妥善处理好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既要加强宏观管理,又要适度放权,避免过多干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农民收益,激发矛盾,对农产品生产结构积极引导和调整,积极探索转方式调结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科学生产信息,不断提升农村素质和对市场的敏感性,进而基于市场供给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有效平衡农产品供给结构。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调度,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最重要的因素,政府要全面加强市场监督和宏观调控,既要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管理模式带来的好处,又要和宏观调控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平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可以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结合我国国情,提高政府补贴力度,完善相应的补贴政策,创新探索政策补贴多元化的形式,从而实现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形势,进一步突出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积极探索农业发展转型的新路径,激发农民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新模式,加强对农业资源的调度利用和宏观管理,探索组织化经营新方法,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集中最优化利用水平,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促进粮食安全。

三、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足。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要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推行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督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而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水平,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模式更加优化,要对中东西部地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加强资源统一调度和分配,在中西部地区增加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引导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序维持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就业中心也逐渐转入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巩固农村农业发展基础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相对缓慢,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力和障碍,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以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结合实际完善相应的落实政策和实施细则,实行问责制,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农村意愿,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家乡村与村之间的资源协同利用,加大对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提高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五、完善配套制度,提升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水平

当前城市工业化进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工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积极作用,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差距、非义务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巩固农村发展成果,全面尽快达成小康目标,就需要进一步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国家制度、体制层面的问题,要积极探索破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制度,合理配置和有序调度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关键问题构建新的区域格局,提高以工促农发展水平。具体而言,一是要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实施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宅基地使用权商品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有序规范等新的管理梯子,将公益项目与非公益项目进行严格分离,并确定合理的补偿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科学稳步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典型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加快推进落实,让城乡享有更多平衡的发展机会。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一协调推进目标。四是要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不同地区实际,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为农民就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等提供更多的参考路径,还要注重政策手段的灵活应用,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探索补贴、扶贫、税收、进出口调控、价格等多形式调控手段,更好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总之,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在完善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建设成效,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全面共享、全民共享。

参考文献:

[1]张红宇.不断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J].农村经济,2010(1).

[2]陈艳红.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8).

[3]张金凤.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J].吉林农业,2016(11).

[4]冯成龙.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6(7).

[5]陶怀颖.适应农业转型升级新形势创新和完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J].农村工作通讯,2016(8).

作者:颜井兰 单位:灌云县小伊乡人民政府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