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摘要:河北省保定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值占比较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保定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对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粮食生产质量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发展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型农民数量偏少等问题,并提出了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
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不足,同时有很多地方不适合农业的发展,农民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生代的农业劳动力相对缺乏。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保证国家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相关的理论,对保定市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现阶段保定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有益的建议。
1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及条件分析
1.1保定市农业现代化基本现状保定市农作物机械收获发展现状基本上可概括为“三少两低”。“三少”指的是农业机具少,截至目前,全市仅拥有各类农作物收获机械48台,作业面积少,2014年保定市农作物机械收获面积仅为12000亩,资金投入少;“两低”指的是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作物收获机械的热情低和现有的农作物收获机械作业效率低,年作业量一般在200~280亩范围内。保定市对现代农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资源是农民,科学素质偏低,主要依靠其经验进行种植,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产品竞争力较弱。保定市土地生态环境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平原地区有70%以上的果园占用了耕地,侵占现象尤为严重。占全市总面积51%的丘陵山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1.2保定市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2.1保定市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地区,太行山东麓,地势由西到东逐渐下降,海拔相对较高,地处温带,光热充足,全年日照3000~3500小时左右,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雨水充足,四季分明。二是便利的交通条件。保定市交通十分便利,北京到广州的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贯通全市。另有50余条交通主干线纵横交错,即将兴建的津保高速公路和保霸铁路横跨东西,并连通津沪、京大、京九三条铁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了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是保定市幅员辽阔,有山区、平原、洼地、丘陵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众多,全市共有13大类土壤类型,118个土属,301个土种,28个亚类,地形特征适合多种类型的动植物生长,作物品种丰富。四是保定市农业市场广阔,保定市处于天津、北京和石家庄交界的金三角地带,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150千米半径范围内,构成了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大容量、多层次消费市场。1.2.2保定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相对不足。保定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步增多,外出人员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相对于农业收入来说,外出务工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进而影响农民在家种植的积极性,从而选择外出务工。相关部门虽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回乡种粮,发放多种补贴,但是由于补贴幅度相对较小,与农民外出收入相对差距较大。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仍然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由于缺乏相关的保障、管理维护,很多农业基础设施不能为农民带来便利。由于农业投入财政资金不足,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农业生产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不能将农民从中解放出来。同时农民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土地之间不连片,进而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三是农业科技推广面积较小。由于高校和相关部门科研工作者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大多还集中在理论阶段,真正转化为农业技术生产能力的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农业推广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采用新技术,从而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和方式不能传递给农民。例如,网上相关农业的视频和技术的推广很多,但由于农民家庭对网络的使用渠道来源缺乏,造成相关的信息不能被农民采纳。农业种植产品不能够很快地销售出去,农民对市场产品的价格了解严重滞后,进而影响收入的增长。五是新型农民数量较少。新生代农民由于对外面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外出务工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农民更愿意选择在外打工,农村的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造成农业新技术无法较快地推广下去。
2保定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2.1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保定市特色农业保定市应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打造保定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生命线,通过建立健全生产、监管、品牌、标准、检测五个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推进产业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2.2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注重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科技,要始终坚持把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作为提高保定市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一是深化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革,通过采取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去为农服务。二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加强农业与保定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2.3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要始终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来抓,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依托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科研技术人群,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好现有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2.4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市场化一是基础设施要建设好,把道路建设作为切入点,修好路,建设好物流平台,满足特色农产品快速流通和仓储的需要;二是在现有营销模式基础上,引进新的营销模式,培育新的营销人才。2.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须加强扶持和引导,推动保定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发展农业保险制度,开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分散农民生产农产品的风险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稳定农民收入,以此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负担;三是为休闲农业、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真正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
3结语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农民务农收入的基本途径。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方针,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定市要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出发,主动吸收其他地区好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本区域的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胡俊芳.促进保定市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研究[J]现代化策略,2013(11):93.
[2]韩长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0):31-34.
[3]刘艳艳,孙迪亮.也谈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进路[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04):66-70.
[4]RaymondApthorpe.TheBurdenofLandReform[J].GeneralInformation.2009:21.
刘准鑫 吉林农业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