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联合社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
摘要:作为农村地区新兴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联合社具有培育先进农业业产、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区域合作、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合作社联合社的现状发现,财政资金优惠缺位、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过小、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等缺陷制约了联合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规范的制度框架等政策建议,辅助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发展新农村经济。
关键词:合作社联合社;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支持和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我国于200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规范。近年来,各地的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迅猛,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2015年4月达到2.2万户,出资总额高达549亿元。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农产品市场销售等帮扶,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平台,合作社联合社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的经济发展。
1合作社联合社的功能及其实践
1.1培育先进农业业产,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传统的分散经营还残留着小农经济的影响,导致分散经营者各自为政,难以与整体化的、高效的市场进行抗衡。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个体经营者与企业的联系薄弱,而且农产品因缺少规模效应而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导致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处于劣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势下,农民很难通过种植、饲养等经济活动增加收入。诺思曾指出,高效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若将分散的、小型化的农业生产聚拢,形成规模效应,那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因而有助于农民提升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帮助其增加收入。通过将不同专业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起来,合作社联合社正是诺思所谓的高效经济组织,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收入。
1.2强化区域合作,应对市场需求
发展合作社联合社的意义还在于将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有助于与形成地区化的品牌,另一方面有助于与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等相抗衡。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作形式的经济组织,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地区的经济发展,拓展当地的知名度,最终有助于提升地方产品的市场保有率。
1.3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随着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变为家庭分散经营,农业技术的推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但是,就目前合作社联合社的实践来看,联合社的推广有助于采用先进技术。例如,江苏省苏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社联合了多家优质的茶叶合作社,集中改良茶叶的育苗、种植、烘烤、晾晒等工艺。通过引入新的品种、采用新的技术,原有的茶叶行业显著提升了交易量,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联合社通过推广技术、提供质量评估以及进行资质审查,将有助于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2现行合作社联合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优惠缺位
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中央多次通过金融机构、财政政策来补充三农项目资金缺口。例如,农村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贷款,并规定对放贷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机构给予补贴。然而与农业产业化相比,目前农业组织化获得的财政扶持力度较小,而且发展所需的资金补贴等仍然缺位。
2.2科技人才过少,人才培养力度过小
作为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受到的重视还不够。尽管中央提出通过建设人才队伍壮大合作社联合社,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完成的人才梯队,也未形成有效的培训体系,导致农业科技人才流失,同时也难以吸引优质农业学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来社工作。
2.3政策支持不足,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针对合作社联合社制定的管理和规定较为宏观,对于更详细的事项未做出进一步的说明。相比之下,日本、德国等国家分别制定了《农业营销协议法》、《农业协同组合法》等立法层次更高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合作社联合社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我国的合作社联合社尚未得到充分的法律法规保护。
2.4合作社联合社内部尚未形成有序的运行机制
目前多数合作社联合社都采用销售公司、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种植养殖基地相统一、相结合的模式,类型粗分为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和养殖合作社联合社。但是目前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包括人员决策机制、风控机制、投资机制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有效的、可推广的机制范本。
2.5未形成品牌意识,难以创立知名品牌
提到过品牌与信誉的关系,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仅有产品的质量好是不够的,还需要创立、维护品牌,但是目前合作社联合社的品牌意识薄弱,尚未打造出合作社联合社出品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3政策建议
3.1增加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政扶持力度
首先,扩大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政资金支持规模,明确推动联合社发展的配套资金,采用直补、以奖励代补、分级补助的形式,合理利用财政进行资金补贴。其次,开展县域合作社联合社金融互助奖励试点,对合作社联合社对社内农民进行的金融补贴、金融贷款等发放一定的奖励,并对个人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再次,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手段,分设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的优惠。最后,注重财政支持对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衔接,鼓励农户积极合作,共享资金、信息等资源。
3.2强化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育农业经济智库
第一,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提升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重点强化农村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拥有一定种植、培育、饲养经验的高技术人才,应当适当培养其农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合作社联合社社员的整体素质。第二,引导财政对人才培养进行扶持,加大县级政府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开设学习班、提供交流机会等形式培育新型科技人才。第三,形成新的人才吸引机制,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来提升合作社联合社的经济地位,吸引农业院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服务农村,振兴农业,进而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3.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规范的制度框架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包括对联合社的法律地位进行确认、颁布具体的政策法规、对联合社提出明确的管理办法等。例如,海南规定联合社可领取营业执照,而浙江则对联合社成员的人数进行了规定。但是上述做法仅在部分地区开展,而且试点并未广泛推开。基于此,本文主张全面对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框架,使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做到有章可循.
3.4建立有序的发展机制,在合作社联合社内部形成多重长效机制
为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合作社联合社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防范和化解合作社联合社遭遇的多重风险;形成民主决策机制,防止决策权过度集中。为防止各种机制难以持续,因此还需要设计维护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长效机制,例如将民主参与的形式以每年定期招开大会的形式确定下来,或者不定期地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务状况进行公布。通过设计长效机制,能够将人事财务、民主决策、风险控制等事务对社员全面开放,增强合作社联合社内部的秩序性。
3.5打造合作社联合社品牌创建队伍,创立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合作社联合社需要在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创立一系列知名品牌,使合作社联合社出产的农产品成为安全的象征、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苑鹏.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J].东岳论丛,2014(4).
[2]孔凡宏,张继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模式的应然路向:基于目标与环境的考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2).
[3]张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变迁路径[J].农村经济,2012(11).
作者:谭丽 单位:临武县民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