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农业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大力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为农民减负;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为深化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以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前言
作为农村经济不断前进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制度的层面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环境与结构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体制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要。鉴于这一方面的原因,一定要着手改革,将传统的模式彻底打破,妥善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体制性束缚,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对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路对策
2.1大力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为农民减负
作为为广大农民群众减负的重要举措,农村税费改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定要长期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不断推动农村税改,以进一步理顺农民、国家间的分配关系。因此,各地政府应当牢牢把握这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进一步对村级债务进行整合,妥善处理好乡镇配套改革问题,及时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新农税收征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收支管理体系,努力对乱收费行为进行克制,避免负担反弹,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农民减负方面的制度,使农村收费不断趋于规范化发展,努力将“三乱”堵住,具体来说,农村应当将相关问题纳进四议两公开的范畴,充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巩固为农民减负的成果。
2.2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
作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物权,关系着他们的生计。要想不断优化农村土地的经营体制,重点是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将二轮延包工作做好。第一,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加大力度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加倍珍惜土地,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地力,使土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严厉打击各种违反土地承包制度的现象;第二,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尽可能地“激活”每寸土地。在流转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流转办法,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资源;第三,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确保他们在承包时间范围内的各项权利。加大力度支持各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例如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动土地使用权市场不断发展,规范其流转行为,逐渐推出各种新型的土地经营模式。例如,在一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在充分确保农民承包经营权地位的基础上,尝试着开展股份合作模式。鼓励广大农民通过自己手中的土地使用权来换取一定的股份,使土地使用价值不断提升;第四,各级地方应当制定一套有效的土地约束机制,认真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条文开展工作。使土地的审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土地收入分配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土地出让金分成制度。
2.3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题,应当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农业人口,这属于政府的一项长期政策,基层政府一定要认真对待。首先,积极发展镇、县域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点是帮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使它们不断壮大,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使农村就业空间不断拓宽,使许多农民“离土不离乡”,防止农村人才过度流失。其次,应当大力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发展,将广大农民进城就业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取消,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充分尊重进城的农民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转移到农村地区。
2.4积极发展市场农业
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这一个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制定且实施这方面的服务细则。另一方面,逐渐对其运作结构与管理体制进行改善。按照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该项工作必须将管理效益与效率的提升作为行动指导。其次,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对农村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地方政府积极进行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个村子或者一个乡镇种植一种产品,指导农民标准化种植,并负责为他们联系销售,使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不仅应当大力支持农村企业发展,根据地方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发展区域种植,而且需要选择多种经营模式,例如“企业+农民+基地”的模式,协调农民与公司两者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使它们主动向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投资,着力构建各种新型的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始终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改革,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例如,可以为农产品开通专门的“绿色大道”。最后,进一步改革粮补政策,对那些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实施综合直补。另一方面,还应当加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积极引入各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模式,例如网络促销、电子商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民不断增收。
2.5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首先,如果想实现农民生产素质的不断提升,重点内容是落实。例如,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尽管许多村委挂着农民技术培训班、农村书屋,一些小学甚至挂有家长学校等牌子,然而,只是在做表面文章,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有关工作人员仅仅是编造一些数据,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这对农村生产素质的提升没有一点作用。因此,今后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场所,认真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基金的支持,努力将当前投资单一化的现状改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进行投资,使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发展。切实强化县级教育经费统筹,基层应当大力支持办学,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前来投资,同时还应当从政策、法律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以充分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最后,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始终坚持科学、实用的指导思想。定期在农村地区开展不同的培训班,根据地方特色为农民举办实用培训,努力为农村培育大量实用型人才。
3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唯有准确定位,找好方向,才能够推动农村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基于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为广大农民群众减轻负担,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加大对农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电子商务、网络促销,以进一步发展市场农业。
参考文献:
[1]陈晨,董棣,文冰.关于完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
[2]韩彦红.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4(24).
[3]刘邦杰.对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个主要问题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作者:栾君丽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