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金融信贷的问题及对策
一、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贷博弈过程
假设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上的农户只有两种类型:信用状况好的农户(农户1),信用状况差的农户(农户2),农户1能够按期还本付息,农户2一般会违约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此模型中,进一步作出假设,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本金为B,贷款利率为r,农户获得贷款用于生产或投资的收益率为R,信用好的农户1收益率为1R,信用差的农户2收益率为2R。
(一)申请贷款阶段
在此阶段,银行与农户的博弈过程有:第一阶段,“自然”对信用不同的农户做出选择,以p的概率选择信用好的农户(农户1),以1-p的概率选择信用不好的农户(农户2)。第二阶段,农户根据自身的状况,以及所掌握到的综合信息,作出是否申请贷款的选择。若不申请,则博弈到此结束。若申请,则博弈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阶段,银行根据农户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提供贷款。图1银行与农户的贷款博弈树对于上述博弈)的效用分析如下:农户一定会申请贷款。银行:银行提供贷款的期望收益:1银行拒绝提供贷款的期望收益:银行会提供贷款,否则就会决绝农户的申请。所以,银行是否会批准农户的贷款申请,关键在于银行对农户还款信用的评估。理想的状况是银行准确判别农户信用,对信用好的农户贷款,获得[B(1R-r),Br]的均衡收益,对信用差的农户拒绝贷款,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机构的放贷权受限,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农户生产经营的弱质性等,使得银行对p的评估不容乐观,最终理性的银行选择p值较大的城市大企业客户,加剧农户贷款难度。
(二)还款阶段
在银行与农户的博弈中,农户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或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损失,或是恶意拖欠等等都会导致不能按期向银行还本付息。当农户不能按期还款时,银行会面临两种选择,诉讼打官司,或者妥协。若是银行选择与农户打官司,必须承担昂贵的诉讼成本C。而由于农户自身的特殊情况,贷款几乎没有抵押品,或是抵押品难以变现,以及农村金融法规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即使银行最终打赢官司,法院判决也难以执行。对此我们有博弈过程:对于上述博弈,我们采用逆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在第三阶段,-B-C<-B,所以银行的起诉警告是没有效力的,银行的最优选择是妥协,此时银行的收益是-B,农户的收益是B(1+R)。第二阶段,农户还款时获益B(R-r),小于不还款时的B(1+R),农户会拒绝还款,银行收益为-B。第一阶段,银行决定是否贷款。提供贷款的收益将是-B,不提供贷款的收益是0。很明显,最终的博弈均衡结果是(0,0),银行拒绝提供贷款,博弈结束。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农户得不到贷款,银行也得不到贷款收益。这种情况下,银行不会坐以待毙,他会将资金带给信用度高、信息相对对称的城市大客户。
二、解决农户信贷困境,抑制资金外流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面的博弈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缓解农户的信贷危机,关键在于“p”值的改进,以及重构银行与农户的还款博弈。具体有:
(一)构建信用体系,开展信用评级
吴兆魁、梁正奎(2003)认为应该通过信用工程的建设,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放贷信心,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以促进资金回流农村[3]。通过对农户的信用评级,以及农村地区信用体系的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状况,这将大大增加银行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识别能力,增加银行放贷的信息,缓解银行“惜贷”的尴尬局面。
(二)构建合适的抵押担保,联保机制
农户由于其农业经营的特殊性,贷款周期长,容易受到自然等非抗力因素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不足。而且由于农村信用体系落后,农户信誉低,极易发生赖账等现象,加之农业资产不易变现,一旦发生赖账,即使银行诉讼成功,损失也不易挽回。所以必须建立合适的抵押联保机制,以减轻银行的回顾之忧,增加对农户贷款的信心。
(三)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水平,下放放贷权
指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治理水平与其信贷风险显著负相关[4]。随着治理水平的提高,对于银行信用体系,担保机制等构建,以及风险的降低,支农力度的增加都具有显著意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权,从行政区域上来说基本集中在县及其以上的分支机构,在乡镇的分支银行基本没有放贷权。然而正是在乡镇的分支银行对农户的状况比较了解,相比能够较为准确地甄别出农户的资信状况。治理水平的提高,放贷权的下放,都有利于银行甄别并接收信用好的农户所传递的信号。
(四)引入重复博弈的市场机制
当博弈为一次性博弈时,农户更倾向于违约,农户的信用承诺是无力的。所以,需要引入重复博弈的市场机制。在重复博弈的市场机制中,农户贷款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利益,还必须考虑长远利益。因为当前的违约会增加未来贷款的难度,而按时还贷的信用会提高农户的信用评级,未来更容易获得贷款。一般说来,农户与银行的交易是长期连续的,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会有效地缓解银行与农户的信贷矛盾,农户易贷,银行愿贷。
三、小结
通过对农户与银行的信贷博弈分析,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在农村不健康的金融环境下所导致的农村易存不易贷的信贷供求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农村金融信贷供求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目前矛盾仍是突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仍时有发生,只要我们看清问题本质的同时,选择恰当的对策,积极应对,循序渐进,农村金融信贷问题将会缓解,金融生态环境也必将大为改善。
作者:杨涛 单位:河南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