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农村土地变革的问题及对策
一、土地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期行为严重
如果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将会导致农民的土地使用受到一些影响。预计导致短期行为严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国家的档案里长期留着农村土地产权侵权的记录,在农民的心里这些记录还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时时刻刻在担心着政策有变。其次,一些地方实施“人口增加,土地就增加;人口减少了,土地也就相应地减少了”的政策,这个政策给农村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土地调整变得十分频繁。由政府规定的那些土地承包合同没有完全实现,农民的土地经常受到不规范、不定期的调整,这不但影响了农民的投资行为,而且对农民的投资心理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二)土地资源零碎化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村土地变革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了“农地普占”的做法,这也就是为了充分体现社区成员的土地使用权的平等权利,所谓的“农地普占”意思就是所有农民都会分到依据农户人口或劳动力而得到的土地。经过对全国29个省中274个村庄的调查,完全按照平均分配的制度来执行的村庄只有74.3%,按人均分配口粮、按劳动力分配田地的只占5.5%;按人均分配口粮、按农户家里劳动力来分配的占11%,其它的按其它方法来分配。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分配中,其中有76.5%的村庄用了好、中、差的土地分配方法,自从农村后,农村的经营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分散、小规模的方式,一直到现在农村的土地还是以这种方式来经营的。
(三)土地弃耕、撂荒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多种原因,使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渐渐地减少了。另一方面,农村生产经营低水平的形式被广大的农村小规模分散,在农业生产成本高的情况下,又出现了规模经济差和农业税负担加重的形式,导致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普遍都感觉糟糕,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土地,但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只好外出打工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二、土地制度变革的对策
(一)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结构主要包括承包权、经营使用权、所有权以及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占有权、有限处置权、支配权。首先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其实集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拥有了部分的所有权而没有归他们全部拥有。土地产权分配不明确,导致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土地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应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所有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次,合同应包括土地的开发,使用,租赁,转让,按揭,和然后承包等等。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使农民的土地不再只是口粮田,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土地增值。
(二)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控制。首先,政府应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区分公共和经营两种不同的土地,这是必要的公共项目征地和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加强控制对建设用地规划的总量,将用地规模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其次,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一定要保护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农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而土地经营权是农户的基本权益,如果要征用农户的土地,应当与农户进行协商处理并与农户见面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制定相应的征地方案及补偿方案。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在农业保持持续快速而又健康的发展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同样也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加强政府的支持。为了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绿箱政策”。其次,金融支持。在农村中,农村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只有对那些资本要求大、生产周期长以及发展缓慢的农业生产项目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扩大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广度,才能提高土地承包权和特许经营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为了更方便地获得亟需的资金,建议使用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的方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方法,而且对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展开全面的攻势,针对不同的形式制定全面而有效的方案。
作者:叶晖 单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