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产业链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黑龙江省依托丰富的先天资源,在旅游行业的带头下,截止2019年底,新增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为龙江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农业旅游生产链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现阶段农旅生产链没有充分融合,存在着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不协调问题等问题。创新发展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才能有效助力构建新型农业旅游体系。振兴农村经济的同时,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龙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旅游;产业链;黑龙江省
一、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黑龙江省也被囊括其中。黑龙江省各色各样的经济共同推动其经济的发展,但其中农业旅游生产链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从而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农业旅游生产链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村旅游占龙江旅游产业的比重和促进农村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农村旅游是以农村特色文化景观为吸引物所开展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活动带动经济收益增长,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经济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人们所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多,因此人们将通过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作为舒缓自身所承受压力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于这种方式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他们的旅游消费需求逐渐增多,从而为农业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农业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对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升级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农旅生产链的发展,可以为龙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加速器,从而实现龙江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农旅生产链的发展现状以及对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黑龙江省所处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使全国降雪天数最多的省份,正因如此,在黑龙江省各地方都设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黑龙江省受寒温带疾风气候影响,蕴藏着丰富的先天资源,其日照时间长,而且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形成了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的条件,正因如此,大兴安岭成为了森林的海洋,黑龙江省小麦和大米质量都选超于其他省份。但农业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其独特的农业资源,还需要旅游要素的组合参与,并受较多因素的限制。黑龙江省土地肥沃,农场高度机械化,拥有近乎原始的自然山林,淳朴的民风,吸引了更多的城镇游前去观光。拥有如此丰富的先天资源,为开展农旅生产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查询黑龙江省近四年的旅游收入以及龙江经济GDP,并计算旅游收入在经济GDP中所占的比例可得出下表:由上表分析可得,随着黑龙江省加大对农业旅游的重视,新建的省级农村示范点的增加,黑龙江省的旅游收入在逐年增加,除2019年外,黑龙江省GDP也在逐年增长。旅游总收入在黑龙江省GDP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旅游业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查询资料可知,2017年农业旅游收入为82.4亿元,总旅游收入为1909亿元,GDP为16199.88亿元,农业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占黑龙江省本年GDP的0.5%。可见,目前农业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对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却在逐年增加,进而能够推动龙江经济的发展。
(二)对龙江经济的发展作用1.提高农民总体收入发展农业旅游,黑龙江省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当地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以及农产品进行开发推广,使其独有的自然资源以及农业资源转变成为旅游资产。农民 可以将其极具特色的产品发展为经营性产品,为来往的游客及相关经济活动提供服务,解决游客物质需要的同时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其自身收入。2.增加劳动社会就业创业机会发展农业旅游,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龙江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拓展其功能,将农业生产链延长发展至旅游服务业,为区域增加多样化的服务岗位,同时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黑龙江省新农村的建设创造了更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农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农村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可以带动黑龙江省旅游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服务业的发展,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机遇。3.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游客通过农业旅游,可以将城市的政治、文化意识等信息带到农村,可以使农民不用外出也可以了解到城市文化,并且接受城市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市民化,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提供了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的平台,缩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促进城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要素充分自由流动。打破了县城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4.推动龙江经济升级转型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以及产业动能的不断增强,众多的有利因素都在推动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缩减,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等众多不利因素也对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龙江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旅游完美避开了众多的不利因素,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项产业。黑龙江省利用自身的先天资源将农业旅游发展。为主打产品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的同时,可以推动龙江经济的升级转型。
三、农旅生产链的发展问题
(一)开发规模小,布局分散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大多都是孤军奋战,为自己获取收益而战,开发景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自身投资便会减少。旅游景点大多以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以及科普学习型等为主,收益主要靠游客在景区内进行消费,各个景点间相互模仿,没有自身特色游客观赏过多,则会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小规模的景点无法更好地满足客户通过接触大自然缓解压力的需求,大部分在对旅游服务项目的设置上缺乏产品特色和创新,而且服务衔接零散,并未形成完整链条。
(二)品牌效应差,知名度低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推进其规模建设在推进龙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其开发时间较晚,宣传力度不够强,以及景区建设过于单调,不完善,造成其知名度较低。现有很多的地方农业旅游都仅限于单纯的欣赏田园风光,无法满足城市以及外来客户对文化品位的需求。缺少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色,无法达到品牌效应,农业旅游对区域文化和区域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数量的急剧增长而质量缓慢下降,就造成一种全面开花而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政府缺少对农业旅游切合实际的支持和投资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意识到农业旅游对于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7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开始注重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推进农业旅游的发展,政府文件的下发只是起到号召作用,并未落实到实处。其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不足,资金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仅凭自筹资金是无法满足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的。
(四)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农业旅游的管理方面,农业、国土、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都能插手,各执其法。但并未制定统一的管理机制,景区收费标准不一,服务态度恶劣,虚假宣传等多种不道德行为都未有具体方案去管理,各部门的插手反倒造成了旅游管理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诸多问题,从而降低了旅游管理的效率和力度。无标准、低层次的服务会直接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而在经营者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景区服务中大多数的从业经营人员均为当地居民,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培训,其管理是个性化、粗放的经营管理。
(五)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在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多开发商为了牟利,从而忽略了保护环境这一重要理念。例如,在开展建设活动时没有合理处理一些剩余资源,比如,泥土、大雨会将泥土冲入河里,进而导致水质浑浊等现象。另一方面大量城市消费者进入农业旅游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又因景区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进而会使环境遭受破坏,甚至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农业环境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策略
第一,增强居民团结合作共赢的意识,让其意识到“单枪匹马难以闯天下”。各个区域统筹合作,共同出资开发出规模更大,服务更好的景区。黑龙江在发展农业旅游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创造出效益更高的产品。龙江地区平原多,更加容易开展现代化机械化农业。没有充足的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等就相当于无米之炊。所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对于构建农旅生产链十分重要。只有大规模才能分摊成本,实施创新型技术,引入新的人才实现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者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而很多私营的农旅项目也大多都是资产雄厚的集团进行高科技农业生产的同时将其开展的有声有色。第二,挖掘一区一品建立特色品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旅游物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农业旅游也毫不例外。吸引物的内涵丰富,不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人们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设计建造的人工景观。发掘、挖掘、整理、设计吸引物体系成为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黑龙江省在农业资源、特色产业民俗民风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以这些优势为基础,可以打造出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物。例如,其利用降雪天数多并且气温低等优势,创造出了冰雪大世界、雪乡、凤凰山等特色景点。将旅游业与农村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结合龙江特有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业提升农业旅游的品味。如打造以大米、水果等特色种植的一区一品示范产品,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建立品牌特色。同时,优化景区建设设施,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不仅有视觉上的满足,更要有心理上的满足,才能提高口碑加快知名度,改变“全面开花,千篇一律”的现状。第三,政府重视,加大投资。旅游业的收入为龙江经济的增长创造了不可预估的收益,一些名气较大的旅游景点,例如:漠河北极村、哈尔滨太阳岛、五大连池、大兴安岭、镜泊湖以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这些均为龙江特色景点,是每年接待客户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国内或国外,这些景点不仅是依靠累龙江省自身优势,更是因为政府斥巨资建设,从而打造出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旅游项目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颇有好评,广受欢迎,从而使得农业旅游所带来的收益在推动龙江经济发展中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收益与龙江特色旅游景点所带来的收益相比,可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政府投资。
目前农业旅游大多是私营开发,利用自有资产去筹建旅游项目,便会造成许多不利因素去限制此项目发展,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而政府应做的不仅仅是喊口号,加大对农业旅游建设发展的重视,更要将这些农业旅游项目看作能为龙江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特色项目,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投资,仅靠自筹资金投资项目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政府加大监督和管理这些人农业旅游项目才能提高成为下一个冰雪大世界或者大兴安岭,为龙江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收益。第四,加大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配套建设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农业旅游作为近几年来新兴的一项旅游业,无论对于导游还是旅游项目相关从业人员,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培训,都需要了解该项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资源等,从而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当地文化的认知需求。然而,现状却是大多数的从业经营人员并未经过培训,在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例如,不同的景区收费标准不同,服务人员态度恶劣,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现象都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旅游项目口碑。无论从经营者还是政府而言,其目的均是为了项目收益。但低层次的服务是不会带来收益的,政府应当规范农业、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行为,为其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让这些部门各司其职,改变政府多门职能交叉等现象。相关经营从业人员应当加大专业培训,经营者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养,从服务到基础设施,完善度应有极大的提升。只有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规范各景区的行为,为整体农业旅游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保障,服务的提升会让游客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会提升旅游项目的口碑。经营者应当重视建设培养一支精良高效的队伍,从而增长其宣传、促销、管理服务能力。一支精英队伍,将会为旅游项目带来不可预估的收益。优良的服务团队不仅能够提升项目质量,更加可以成为一大品牌特色,为旅游项目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例如提高客户消费满足度,提升消费回头率等。第五,开发服从保护,环境旅游并重。坚持开发服从保护,自然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政府应当走符合农业的路子,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业特色,保留乡村风貌特点,留住龙江地区引以为傲的青山绿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突出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旅游项目的数量和旅游者的数量去规划开发面积,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旅游项目分布格局进行科学调度,建立预防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项目开发的善后工作也应妥善处理,剩余的土地资源应及时合理的处理,避免污染其他资源。同时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农民生活的关系,若因开发项目而需要占用农民所持有的土地资源或其他资产,应当与农民进行协调沟通,因为项目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收益,是一项惠民政策。从根本上,为农业旅游经济增添活力,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五、总结
当今旅游创业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农业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农业旅游景区将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农民的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创造出了巨大的综合优势和竞争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对龙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构建农旅生产链使得农业旅游能在更加完善的机制下蓬勃发展,从而推动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农业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只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的开发理念,坚持开发服从保护,努力打造龙江品牌效应。创新发展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才能有效助力构建新型农业旅游体系。振兴农村经济的同时,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龙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婷.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探析―――以乡村旅游为例[J].中国民商,2018(7).
[2]李世楠.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12(22).
[3]弓志刚.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特征及模式的演化和构建―――以山西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
[4]杨铭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作者:杜佰慧 丛树峰 代千喜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