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新时代经济师成功技巧分析

新时代经济师成功技巧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2 22:29:00人气:542

从一个令国人骄傲的事实说起:杰出的华人世人皆知美国硅谷的辉煌。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不少的清华大学等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是前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人才的一部分。有资料表明,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有2008家,占硅谷公司的近1/5。而且来自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企业家越来越多。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萨克森尼安说,由移民陈洪创建的GRIC通讯公司将成为中国移民创建的第一家硅谷上市公司。在1980年以来创建的11442家高技术公司中,有17%由华人经营,而这些企业家当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比例越来越高。萨克森尼安还说,随着成功的移民企业家回(中国)去同当地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开设工厂,为他们在美国设计的产品寻找客户,“人才循环”已经开始。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钟情于招用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或来自中国名牌大学的优秀中国人才?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源。正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在北京“东方传统伦理道德与当代青少年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曾说的: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坚持高度的目标原则,讲理想;坚持高度的责任原则,讲德性;坚持公利原则,不讲私利;坚持权利原则,注重自我修养。这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可见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巨大平衡力,已成为获得成功者的关键技巧。

有学者把人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谓第一、第二、第三次浪潮。2500年前,那是第一次浪潮,即中国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产生了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思维特点是横向思维。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经历了第二次浪潮,人们用微观的变化解释宏观现象的本质,形成了纵向思想的特征。进入20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它每完成一个程序都用横向思维方式。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是横向思维的回归。于是,在一些人看来,孔夫子的思维特征成为代表人类先进思维方式的科学。在全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同时又面临道德危机的今天,中国的传统美德不仅具有民族意义,而且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后在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正是孔子思想精华。正如1994年在我国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韩国成均安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安炳周先生说的:儒家思想对防止随现代化的发展而产生的私欲、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社会思想的坠落可以起调节作用。尽管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比如:不同的“平等”,不同的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念),都会导致经济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不同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和不同的经济制度等)。然而,以孔夫子“仁者爱人”为核心的儒学传统道德,却能调整不同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平衡协和。事实表明,儒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如今不仅属于中国和东方,而且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儒学思想的经典和精华已经为世界愈来愈多的人们所崇尚。简析一部古老的“情商”平衡伦理学:孔子的“仁”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座谈会上说:诞生于中国土地上的孔子,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一位罕见的伟人和巨人。他开创了“儒家”这一文化发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孔子创发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哲学与伦理政治学说。孔子的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师从事“以人为本”的工作,应把握“仁”的核心

《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的话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说:我自己实在没有别的什么知识。有人很诚恳地问我事理,我告诉他凡事要注重“两端”,要折衷。《论语?述而》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温”和“厉”是两端,即孔子的形象。他的学生说,孔子是“温、良、恭、俭、让。”是以“温”为主,而不失“厉”。说“子威而不猛”。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管理要威严、有权威和威信,但不能“猛”,即不能威严太过。这些都体现了“仁”。《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最多。归纳起来,孔子讲的“仁”所指的是:“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这“五者”即“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子曰:“爱人。”在这里孔子高度概括了“仁”的核心是“爱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这叫做“以人为本”,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我国现代儒学专家给孔子的“仁”所下的定义说:“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理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这与当前所研究人的情感问题是一致的。如何实现“仁”呢?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说,他有一个中心原则,贯穿于他的整个体系之中。这个原则正如其弟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恕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矣。”意思是说,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的,我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我自己有什么欲求,总要想着别人也有这样的欲求。在自己满足这样欲求的时候,总要使别人也能满足这样的欲求。这就叫“能近取譬”。这个古老的做人、做事原则,同西方古老的黄金原则是一致的: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能否掌握这个原则,决定了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二)经济师要治理好企业,应把握“中庸”的平衡法则

《论语》上讲,古代的“圣王”尧,把帝位传授给舜的时候,告诫他要“允执其中”。无独有偶,在《中庸》里引用孔子的话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就是说,要确确实实地抓着“两端”的“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的“师也过,商也不及。”意思是说,对于被管理者来说,管得太过、太严,则为过,管理松懈,则不及,过和不及,都是错误的。用现在的说法,那样就会造成事物偏离平衡状态。所以只有中才是正确的。“中”指的是“道”。正如《中庸》上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意思是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处处谨慎小心,就是在别人耳朵听不到的地方也加以注意。要晓得,尽管隐藏得好,没有不被人发现的;尽管极其细微,没有不显露出来的。因此,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十分谨慎。这对于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做人、做事提出了一个很高的原则。孔子把“中”和“庸”联系起来,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二章)按照后人朱熹的说法,“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法规。”意思是说“庸”是社会中现存的常规,就是定理。社会要正常运行,不能“反中庸”“而无忌惮”。按现今的说法,也可理解为必须遵守政策和法规。

(三)经济师要在实践中求发展,也应“时中”

孔子说的“两端”,是两个对立面或事物的两种现象。要处理好“两端”的问题,就要“允执其中”,唯此才能保持统一体的平衡。这是符合辨证法观点的。在矛盾的各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方面决定着这个统一体的性质。但是,这种情形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互相转化着。如果它们的量变还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个统一体就保持着它原来的性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即所谓“常态”。除非当它们的量变超过一定的限度,这个统一体的相对平衡,所谓“常态”就不能维持了,它就要改变性质,成为一个新的事物。对于孔子说的“君子而时中”,按照孟子后来讲的:所谓“中”是随着时空而变动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的。“中”并不是在与“两端”等距离的中心点上,也并不是固定在一点上。这里含有变革和发展的意思。孔子还讲掌“权”的问题。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就是说,有的人也有志于学,但他所学的未必是“道”。有些人虽有志于学道,但未必能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往往把过去的“礼”当成死的规矩。执着于死的规矩、固定的办法,以应付发展中的事物。这种对于“礼”不能灵活地应用,不懂变革的人,就“未可与权”。这种人不能掌权,不能当领导。

(四)经济师要强化“和”的意思,应把握“节”的内涵

后来的儒家又把“中”与“和”联起来。他们很早以前就认为整个宇宙体现一个“和”,即和谐体;整个社会也是个“和”,也应是个和谐体。两千多年前他们就指出,这种“和”是由其中的各个对立面的“节”构成的。“节”就是“中”。“中”就是一方能够维持对方的存在(生存)的界线。这与我们现今讲的对待人和事的问题应“有理有节”是完全一致的。不仅人们的社会相处应遵循“中”和“节”的原则,就是整个宇宙万物也是如此。《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国古代还提出,天生的牛、羊、五谷、树木等,都是养活人的。但是人在吃、用的时候,应有“节”,即也不能一下子杀绝吃光,应让它们传种接代,指出了保护万物在自然状态中生存,是人类生存的前提。这是一种古老的、朴素的环保意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除了。世界有很多地方,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阿尔卑斯山的一些地方,当初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最后成为不毛之地。古今中外,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总之,无论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作用,以取得最佳效益。有志于新世纪成功的经济师,在研究运用情商的同时,也应研究儒家的一些学说,借鉴其中有益的一些东西,为现代经营管理所用。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