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课程标准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从业者除了要掌握土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工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文章从岗位需求、岗位能力、教学目标、课时数量等角度,对于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经济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评价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经济课程;课程标准改革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和作用
工程经济是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为44学时。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学生在学完以上课程后,具备了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但是对经济学原理等知识比较缺乏。通过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基本具备建筑工程经济分析和评价能力,也是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备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能力,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1.2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该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设置的。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案例设计以建筑施工行业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情境的构建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并兼顾学生情感、责任心的培养。(1)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紧扣职业能力的形成进行知识的整合。(2)基于任务导向,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和实操规律并由此确定各项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3)充分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知识的内在需要以及学生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需要。(4)坚持“教学做”一体,以“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围绕课程特点,进行“做”即学生操作训练的有序设计。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了解工程经济学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熟悉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及建设项目总投资的具体构成内容,掌握成本费用构成、其他成本概念,了解收入、利润及税金的基本内容。(2)掌握现金流量的概念及现金流量图的画法,重点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复利计算的六大公式及其应用,掌握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3)掌握静态评估方法及其指标,重点掌握动态评估方法指标的计算及其在不同方案中的应用。(4)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不同方案的比较应用,熟悉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了解风险分析方法。(5)了解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重点掌握设备的经济寿命确定方法,掌握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较方法。(6)掌握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价值工程的相关概念和提高价值的途径,掌握选择价值工程分析对象的方法,掌握功能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了解方案创新方法。(7)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了解财务评价的概念、作用、财务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了解效益和费用及影子价格的概念。
2.2能力目标
(1)学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2)学会实际案例现金流量的计算与现金流量图的画法,学会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方法。(3)学会各种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评价指标进行方案分析。(4)学会设备的经济寿命确定方法,学会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较方法。(5)学会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价值工程分析。(6)学会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2.3素质目标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2)具备细致严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3)具备尊重事实、尊重客观依据、善于用数据说话的工作作风。(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程内容的选定
本课程开设于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经过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结合将来面对的岗位需求,综合考虑课时的数量,最终确定课程的内容。(1)模块一: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任务一:工程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了解;任务二: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其计算;任务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了解;任务四: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分析;任务五: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2)模块二: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任务一:盈亏平衡分析;任务二:敏感性分析;任务三:概率分析。(3)模块三:价值工程。任务一:价值工程基本原理了解;任务二: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了解;任务三:价值工程在项目方案评选中的应用。(4)模块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务一:可行性研究;任务二: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任务三: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4教学实施建议
4.1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模块的特殊性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手段。(2)选取生活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3)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包括考核与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与权重等。应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试卷笔试、现场操作、仿真模拟演练、平时学习过程评价等),突出过程评价与总体评价、理论与实践评价一体化的关系等,鼓励支持大胆改革传统单一的试卷笔试,创新适应课程特点的多种方式综合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素质。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30%)、过程性考核(30%)、期末考核(40%)三部分组成。(1)平时考核(30%)。主要围绕课堂纪律、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成绩占比分别为20%、20%、40%、20%。(2)过程性考核(30%)。以案例仿真练习、搜集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等形式的学习过程评价进行考核。学生通过教师给定的案例背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要求各组成员能根据要求搜集资料或进行案例的具体分析,能将成果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分组练习,来达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上师生间的互动,以及电脑软件的使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搜集资料、案例分析占成绩的40%,PPT成果占成绩的30%,成果汇报占成绩的30%。(3)期末考核(40%)。以期末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师资条件。师资队伍是专业课程改革计划的制定者,是课程改革操作的执行人。师资队伍一般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构成。课程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课程主讲教师应有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应有阶段性的企业挂职锻炼成果,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能力。(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6实践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台,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等网站满足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娟,唐艳,苏红.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四川建材,2019,45(3):229-230.
[2]潘芳煜,白跃伟,聂黎,等.“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5(4):328-332.
[3]谢玲.CBE教学模式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经济.管理.综述,2019(1):203.
[4]任晓宇,张大富.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2018(7):154-155.
作者:徐海晔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