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益性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与效益
摘要:文章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水利工程效益分析的指标、特征,明晰了经济评价和效果分析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所处的阶段和作用,应该在工程开工前的工作阶段进行详细、充分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指出在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提高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0前言
2016-2020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阶段,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据有关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规模将比“十二五”1.80万亿元的投资总额,同比增加20%,水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的规范化,进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或技术方案,计算其所需投入的经费和预期能取得的效益,分析其经济成果,并对其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对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选定进行决策判断,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任务就是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一般通过经济效益费用比、净效益、经济内部回收率、投资回收年限等指标来反映。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评价。即从权社会或国民经济的角度对工程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二是财务评价。即从核算单位的角度出发,根据资金流程的平衡分析,评价工程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在工程的规划阶段主要进行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则要增加财务分析,以便研究选择合理的投资计划和施工方案,以此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尽早发挥工程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应该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当经济评价合理,财务评价可行时,该项目才能成立。但是对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当经济评价合理,但没有或很少有财务收入,则应该向地方政府申请补贴(包括投资额与年运行费用),使项目在财务上得以自我维持。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基建项目需要投入建设资金和经常性运行管理费,效益就是此二项投入的产出,是水利工程建设所获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收益的总称,是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
2.1表达水利工程效益的指标
一般以有工程和无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差别来加以确定,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效能指标。指水利工程除害兴利能力的指标,如拦蓄的洪水量和消减的洪峰流量、高的防洪除涝标准、增加的灌溉面积、改善的航道里程等。二是实物指标。指水利工程设施可给社会提供的实物量,如可增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可增加的水产品和客货运量、可增加提供的水量和电量等。三是货币指标。指用货币表示上述效益指标。如每年减少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数值、灌溉增加的货币价值等。由于货币指标便于相互比较,是用于评价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和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2.2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可以获得的效益
经济效益。指有工程和无工程相比,所增加的财富或者减少的损失。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进行经济分析时,所有社会各方面能够获得的收益均为经济效益;从工程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时,只有那些实际能够征收回来的水费、电费等,才能算是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是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是重点分析估算的内容。社会效益。指修建水利工程比无工程的情况下,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利、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作用。如修建防洪工程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修建水电站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修建自来水厂可以改善卫生和生活条件等。环境效益。指修建水利工程与无工程相比,对改善水环境、气候及生活环境方面所获得的利益。如修建水库对改善气候及美化环境的影响,修建污水处理工程对改善水质的作用等。上述三种效益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和正效益和负效益。
2.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所具有的特征
随机性。水利工程的效益与当年的水文情况有密切联系,呈现随机特性。一般来说,防洪除涝工程的效益与洪涝灾害的大小有关,而灌溉工程的效益大小与降雨量有着密切联系。综合性。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的工程,这些工程具有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发展性。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随之增大。复杂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如在河流上修建水库,由于他的控制调节作用,给下游带来一定的效益,而上游则由于水库淹没会受到一定的损失等。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门的要求有时候是相矛盾的,这些都是其复杂性的表现。效益估算的途径一般有三条:一是减免的损失:可从减免的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算收益。二是增加的收益:从可给社会带来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收益估算。三是节省的费用:从可减免替代措施节省的费用估算。如发展灌溉可节省尽快农产品的费用;建设水电站可节省火电、核电站的费用等。
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时出现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批一般是政府行为,政府作为决策的主体,对于某些建设项目往往急功近利,偏重于项目的经济收益和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增长率,而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考虑不周。目前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存在一定差距。影响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综合因素比较多,既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且各影响因素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缺乏满足地方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提高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水平的途径
由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由政府提供给公众的水利工程,以公平性为目标,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体现在公益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开工前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时,要努力做到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是以社会公益服务为目标,以政府资金为主要投入来源,工程完工后的效益主要反映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决策。在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时,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是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社会及生态效益发展的基础,生态效益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合理确定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步骤:统一改成项目费用和效益计算口径,要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和费用之间有可比性,这样才能得到合理可靠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结论;确定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间接效益、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对水利工程所在地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研究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良好的规划,以便规避负面效应,确保水利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所在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水利工程的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和旅游观光,种植经济林木等,促进间接经济效益的增长。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耐心细致的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等自然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综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研究,拟定多种方案,经过科学的论证比较,编制完整的科学性研究报告,作为编制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要充分考虑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进一步推动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祖雷,曹锐.浅谈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2]刘相良,郝艳广.浅谈水利工程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J].价值工程,2016,01:69-70.
[3]孙平.浅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J].财经界,2015,(8):123.
[4]高锐,侯连权.浅谈水利工程经济评价[J].民营科技,2012,(2):197-197.
[5]常全林.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探析[J].陕西水利,2013,(z1):43-44.
李秋丰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沙澧河管理段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