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经济效益措施分析
摘要:针对引大入秦工程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经济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即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供水结构,力构建供水区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工程运行管理。
关键词:经济效益;措施;引大入秦工程
1引大入秦工程概况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引大入秦工程跨越甘青两省四市六县区,包括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东一、二干渠、电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条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干支渠长达1265km,设计引水流量32m3/s,加大引水流量36m3/s,年引水量4.43亿m3,灌溉面积4.898万hm2,安置移民5.64万人。
2引大入秦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工程配套设施薄弱
对于整个工程而言,从最初的审批审查到施工,往往只注重工程主体,而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执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计划和相应的预算,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2.2管理理念落后
自引大工程正式通水后,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建设性质向注重管理转移,工程管理任务也由原来的建设者承担,导致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不能及时转变,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乏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
2.3工程供水效益未充分发挥
随着大通河上游用水量增加和河道水电站的高密度开发,引大工程取水口上游河段水文水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河道流量大幅度、高频率波动。自2009年开始,每年3-5月、10-11月,断流欠流频繁发生,甚至一天断流十几小时,对供水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影响。
2.4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老化失修严重
引大入秦工程自1976年开工建设,截至2015年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程建设期历时39a,受历史和建设期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经过20多年的通水运行,加之维护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工程老化失修问题较为突出。期间每年只有少量的工程维护费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年久老化失修的现象,工程防渗率低,量水设施老化,致使水量流失,计量不准。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工程的完好率和供水的保证率,也使得工程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3.1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
从引大长远发展和供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实际出发,对引大工程“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渠道加固改造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沟道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黄羊川水库工程、永久管理设施配套改造项目、古山电灌泵站改造工程和干渠、尖山庙水库库区、石门沟水库库区和英武水库库区水源保护工程等七大类建设项目,要在进一步科学论证、细化完善的基础上,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衔接协调,争取列入国家或全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引大工程在“十三五”期间供水水源得到保障,显著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供水结构,大幅度提升供水效益,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形成较为完备的供水工程和运行管理体系。
3.2进一步调整供水结构
着眼于供水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兰白经济圈”发展、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推进思维理念、管理方式、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四个重大转变”,统筹供水区农业、生态、工业、城乡生产生活用水,进一步调整供水思路,优化供水结构,转变工作职能,完善供水调度方案,科学配置引水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应灌尽灌、应需尽供,全力保障各类用水需求。继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衔接协调,加强与大通河上游电站的协调,尽最大努力减少上游电站蓄水带来的影响,保持引大工程引水资源的相对稳定。
3.3着力构建供水区水安全保障体系
要深刻理解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着力构建供水区水安全保障体系。从宏观层面看,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生态产品需求更加迫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重要,体制机制创新更加关键。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总理对集中力量加快水利建设、用改革红利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紧密联系引大实际,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结构调整向提质增效转变,进一步完善引大的工程设施体系,坚持不懈发展城乡民生水利,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夯实保障供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
3.4进一步强化工程运行管理
首先,要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注重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细化和具体落实工作,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好风气。其次,要靠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划段包干责任制,切实做到管理职责明确、管理范围清晰、管理措施有效,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最后,要完善巡护机制,坚持把日常养护和巡护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在巡护检查中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特别要把渠首引水枢纽、隧洞、渡槽、倒虹吸、高填方高边坡渠道和水库等重要工程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指定专人管护,保证运行安全。
李耀辉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