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浅析
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类
1)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报价风险。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存在差异。自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实施以来,经历了03清单与现行08清单的变革,清单的内容和项目与计量规则不一致造成工程招标报价时产生一定的误差,另一方面是指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未提供或未说明相应的计量方法、规则、技术规范等,实际工程量的计算由项目投标方根据招标图来计算,而项目投标方所采用的标准、参考的规则与招标方的预期存在利益矛盾,容易造成工程报价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
2)设计原因导致的潜在风险。在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猛的特殊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在工程的初设阶段就提前进行招标,由于初设深度的不够,覆盖面不全等原因,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容易漏项,由此所确定的“综合单价”不可能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容易导致投标报价偏低,无形之中造成工程的潜亏。
3)恶性竞争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不合理的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成本,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超低报价,甚至亏本报价,这主要表现在:a.业主对工程招投标制度认识不到位,错误地认为工程招投标的主要目的是压低价格,为了节约资金,只要能够少花钱,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忽视了工程的环保、安全质量以及过程的控制;b.建筑市场竞争规则不尽完善,施工企业普遍处于建筑市场价值链的最底层,业主经常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制定霸王条款,不合理的压低价格,把不平等的工程款项结算方式强加给建筑施工企业;c.我国建筑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施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设备闲置及养活队伍,保持工程施工的延续性,不得不把低价中标作为企业存活下去的策略。
4)合同风险。许多建筑工程业主认为自己出资,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各种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将工程风险与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如将2%~2.5%的工程总承包风险费视作转嫁所有风险的跳板,取消所有的二三类设计变更,收取不合理的高额的履约保证金,取消工程备料款,加大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收取额度,私自延长工程质量保修期限等。
5)劳务分包的风险。建筑工程的实施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工程开工前以及过程中,施工企业会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培训,但是由于知识水平受限,认知程度不一等原因,仍然存在安全质量事故和工伤隐患的风险。如果选择劳务队伍不严谨,劳务费的结算会受到绑架,陷入劳务纠纷的泥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施工技术管理的风险。a.施工方案、工艺、方法的风险。由于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于想不到的状况,比如会受到地质、气候、水文、设备、资金、工期、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方案技术含量越高,施工越复杂,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b.工程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条例而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事例经常发生;业主临时提出加快工程进度,却不给予施工企业补偿,这些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损失。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涉及施工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层还是基层的作业层,都应该有成本控制意识,只有把成本、安全、进度、质量等科学合理的协调,才能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实现成本最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必须提升工程项目经济风险的分析能力。施工企业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发生的预兆以及其发展变化,以采取必需的应对措施,提出合理的经济赔偿的方式。譬如因设计变化、标书所规定的施工方式不合理、添加另外的施工项目、现场施工条件的变更、工程量的增加、人力不能抵抗的自然条件导致进度延误、业主对施工顺序提出更改以及提出超过合约范畴而导致的施工费用增加等。
3)必须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必须重视对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协调控制。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工程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5)必须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上,工程造价人员专业相对单一,大多不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索赔问题了解不深,造成懂经济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经济的尴尬局面。因此,应该充分强调技术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既科学又经济。
6)必须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a.要完善组织体系。施工企业应该健全工程经济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负责检测、监控预算成本、索赔管理和企业定额测定等工作;b.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内部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结论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因此认真分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来源,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法和途径,明确防范风险的措施,以求比较经济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席克服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