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市区经济的发展是三明市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市发展的龙头,只有市区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本文在对三明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区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策略,为增强发展三明市市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市区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禀赋;发展路径
一、导言
(一)市区经济的界定市区是人口、资本、人才、技术和资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市区经济又称为城区经济,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地市级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城区经济之间的竞争优势。市区经济具有方向性和向导性,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市区经济具有高收益型,其经济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市区经济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有体制创新的活跃性,是改革的试验区。
(二)市区经济研究述评作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现有对市区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区经济发展的定性研究和市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发展效率评价的定量研究。市区经济的发展是三明市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市发展的龙头,只有市区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本文在对三明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区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策略,为增强发展三明市市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三明市市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市区经济的发展持续受到关注2007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从拓展市区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市区工业提速增效、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支持商贸物流与旅游业加快发展、推动市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创造市区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市区经济的实力与带动力,推动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促进三明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2019年,三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区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内外协同“两篇文章”。市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三明市区经济发展质量如何,对三明市经济发展影响大小需要评估与反思。
(二)市区经济发展质量不乐观通过对2013年-2019年三明市统计年鉴的梳理(表1),三明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共含12个县市区)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在20%多一点,在2019年下降到20.1%。
(三)产业机构优势不明显通过对一二三产业市区占比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为平稳,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约为全市第三产业总量的四分之一。第二产业占比有增长,但增长并不明显(表2)。
(四)市区尚未形成要素集聚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梳理,三明市以及市区常驻人口总量均逐年递增,市区人口增速略高于全市人口增速,但增速不明显,说明市区未形成人口集聚优势(表3)。
三、三明市市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财政体制改革市区经济发展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财政体制改革。按照税种的不同,市政府与区政府将财政收入划分为市级收入、区级收入以及市区共享收入。区所辖范围内的较大比例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使得市区财力明显偏弱。省直管县财政的好处是减少行政层级,激活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缺点是直接减弱了地级市政府对全市经济的管理能力,使得各地级市的中心城市发展缓慢。
(二)制约发展因素较多三元与梅列两区面临发展空间受限、工业企业外迁、产业结构不优等制约因素。通过大力发展集约低碳型、集聚效益型、消费驱动型、科技文化融合型和城市治理服务型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向结构效益并重转变,走出城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三)城市规划落后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它明确了一个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目标,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三明市区在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划落后,特别是城郊规划落后;规划发展不均衡,市区发展重点项目多落地梅列区;规划特色不鲜明,与其他地级市城区规划趋同。综上所述,市区经济实力不断地下降,其带动性无法有效体现,对全市的调控能力也会减弱,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可持续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市级经济的发展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关注市区经济发展现状不仅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要考察经济发展活力的强弱及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市区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加快发展市区经济的突破点在中心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市与区之间的工作机制。
四、三明市市区经济发展建议
(一)三明市市区经济发展模式梅列区和三元区作为一个地方中心城市所在地,具有对周边的带动引领作用,如果经济实力不断下降,其带动性就不能有效体现。目前,两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土地成本高,要素资源相对集中,需要承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与两区的企业、居民共同创造市区独有竞争优势,构建城市优先机制,要将梅列区与三元区作为全市的经济高地。因此,梅列区和三元区经济的发展亟待引起三明市各方面的重视。探讨三明市区经济的发展,就是基于市区发展的价值取向,寻求市区内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些资源包括财政收入、土地、人口等。如何形成上述资源的集聚是市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三明市市区经济发展路径创新城市运营管理,转变政府的观念和职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用创新引领市区经济体制创新。后土地经济时期,市区经济要以社区建设为重心,以城市资产运营为重点,特别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运营。推进联动机制。推进三元与梅列两区联动,推进建成区的改造与城郊建设的联动,使城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升已建成区域的辐射作用,并利用联动机制提升城郊的承载能力,形成良性互动。这需要规划先行,合理扩大城市规模,给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做大市区空间,加大力度推进市区与沙县同城化,持续推进市区与永安一体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市区产业,提升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市区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所拥有的高端产业的数量、规模及其辐射能力。做强市区产业需要提升特色工业园和产业园的园区建设水平,提高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领先,要成为服务业发展高地,成为全市的教育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居住中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与城市定位、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一流投资、生活环境,给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营造优越的外部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并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做美市区环境,做优市区公共服务,打造人居环境新格局。城乡共融,推动城市渐进更新,打响文明城市品牌,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两区打造成人气集聚、宜居宜业的美丽之城。持续把生态新城作为市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康养城。
【参考文献】
[1]杨新宇,米奇彦.构建市区经济发展新机制[J].浙江经济,2012(6):50.
[2]梁江,孙辉.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彭佳良.中心城区经济社会竞争力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9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2016(17):9-11.
[4]余红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R].三明:三明市人民政府,2020.
作者:郑庆伟 单位:三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