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煤炭经济论文 > 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9 18:55:00人气:382

1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水平较低,采掘技术人员短缺,煤炭回采率低。我国煤炭经济技术落后,多数煤矿只生产和销售原煤,未经洗选和洁净加工就直接进入市场,煤炭产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其下游产品中,由于煤炭精加工、深加工不够,凝结在煤炭里的大部分利润都难以实现。由于技术的限制,一次回采率比较低,但二次回采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人们对煤炭的节能意识也比较差,所以导致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破坏。每年因采煤损失的煤层气和共生、伴生资源也被不同程度地浪费,水资源也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同时煤炭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据调查显示,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的技术人员更为短缺。

(2)矿山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下,环境意识较差,受短期利益影响大。多数煤炭企业受眼前利益驱使,不能够对煤炭开采生产与经营进行合理规划,乱挖乱采现象严重,低水平的生产与掠夺性经营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煤炭经营管理者专业素质低下,环境意识较差,使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成为了高利生产回报的代价,致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我国《煤炭法》第23条规定: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安全监督部门应依法鉴察,并对无证上岗的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但多数煤矿经营管理者不仅相关法律意识较差,而且专业技术知识及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严重缺乏,综合文化素质低下,只知道开煤矿以赢取高额回报,利欲熏心,不懂安全,不顾安全。以上种种弊端更多体现在乡镇等小型煤矿企业当中,传统的简单粗放型的煤矿生产与开采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产生多起煤矿倒塌事故,严重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

(3)矿山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生产安全问题,漠视生命。有些矿山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低下,不注重生产安全问题,漠视生命。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急速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受利益驱动,大小煤矿均进行超能力生产。据国家安监局煤矿事故统计显示,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近80%。有些矿主没有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但没有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而且煤矿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落后,不能保障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导致事故不断发生。2005年全国21.1亿t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t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当前多数小型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状况不达标已成为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煤矿工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艰难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压力致使他们对于矿主不择手段地追求最大利润的行为敢怒而不敢言,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面对频频发生的矿难,矿工普遍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手段。甚至在国有企业,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也形同虚设。《煤矿安全规程》第5条和第4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但面对生活及就业的压力,矿工只有不顾生命危险,下井一搏。

(4)煤矿分散,规模偏小,生产聚集度低,同时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中国目前多数乡镇煤矿存在规模较小、服务年限短的问题。为了降低开采成本,煤矿主仍然利用原始落后的炮采、畜运的生产方式,同时这些煤矿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严重匮乏,不仅浪费了国家的煤炭资源,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与能源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落后的采掘技术及安全设备将会导致更多煤矿事故的发生。这些小型煤矿承包者只注重自身效益,对资源、环境问题及国家政策漠不关心。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唯一的目的是多出煤,对回采率、资源利用率根本不予关注。同时,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从就业与地域环境方面来讲,也很少会在乡镇的小型煤矿工作,这样更加不利于小型煤矿的管理与发展。另外,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炭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煤炭开采。尽管有些企业努力拓宽相关产业链,但是其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转移能力差,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不能有效地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更不能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

2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前,面对大规模的浅层煤开采,许多地方的煤炭资源已经开始枯竭,一些“靠煤吃饭”的地区由于资源已经枯竭或即将枯竭而不得不重新寻找“生存之路”。加大技术的投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采用新型设备及新型开采、生产工艺是节约煤炭资源的主要办法之一。改进煤矿开采技术及生产工艺,就是要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以此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回采率,加大煤气层、天然焦煤等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工艺的改进和装备的提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增加难采煤层的产量,而且还可以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另外,大多数煤矿事故均是由于落后的采煤工艺造成的,技术改造一定要在注重利益、注重质量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匮乏及煤矿安全等问题,国家及一些重要的产煤大省联合设立科技专项资金,以大型煤矿企业为主体,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调动多方面的科技资源,迅速提高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风险。要实现生产集约化,实现煤炭的高产高效利用,必须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的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增加煤炭储量、集中生产、简化工艺、减少环节、优化设备、科学管理,实现大中型矿井企业的煤炭生产、管理现代化。同时,对小型煤矿也要进行合理规划、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督,通过开采技术和回采工艺的改进来提高小型煤矿的开采率。另外,要加强小型煤矿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要加大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矿井防灭火、防尘等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技术改造。要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营销、运输等方式的变革,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

(2)加强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在煤炭生产一线多数是农民工,在直接上岗前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技术与安全培训,不仅对煤炭的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政府、企业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来吸引煤炭行业及海内外的优秀人才,调动煤炭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注重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培训,以大的煤炭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继续教育,对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强制安全生产培训。同时应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培养适合煤炭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全面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用法律法规引导煤炭企业的发展。在当今这个民主法制的社会里,我们不仅应该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应该通过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加强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同时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将长效管理机制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生产防治体系。另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和举报体系,监管者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严防各种形式的官商勾结。要坚决维护煤矿职工的合法权益,鼓励矿工对煤炭企业的违法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举报,使违法行为和非法违规煤矿无藏身之地。

(4)科学规范煤炭开采制度,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保证安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应大力推进煤矿资源整合,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的小煤矿,优化矿井布局,扩大现代化的大型煤矿,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和整体开发水平。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的生产秩序,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型煤矿资源,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煤矿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对矿井进行改造,提高煤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法关闭非法开采的矿井,对高度污染、严重亏损的矿井应及时关闭或进行合理改革。要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资源合理配置,支撑国家的煤炭产业经济,需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5)优化产业结构,使煤炭产业实现循环式发展。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煤炭生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构建煤炭产业的循环产业链,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良性循环,保护煤炭资源。在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发相关产业,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放开搞活其他行业,努力延长和拓宽产业链。例如可以将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中煤、煤泥等作为电厂燃料,将粉煤灰、炉渣等作为水泥厂的生产原料,同时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厂对矿井水进行处理,重复利用。煤层气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洁净能源,而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洁净煤技术体系开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科技含量,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国内外的技术合作,逐步形成水煤浆和煤炭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的产品、工艺、装置、设备及信息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煤炭生产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既可节约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又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应鼓励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地方煤矿,鼓励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企业与煤炭企业开展合作。

3结语

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及粗放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使资源耗竭速度过快,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过度消耗必将影响后代人对能源的需求,不利于煤炭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开展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