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评价研究
摘要:我国海洋经济已晋升为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效益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与区域差异。最后提出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及提高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200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518.4亿元,2016年增至70507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2001年为8.39%,2016年增至9.48%。表明近些年,我国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1年以来,海洋经济飞速发展,每年均为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8年后,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放缓,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降为10%以下。但2001~2016年年均增长速度仍为14.28%,高于同期我国GDP13.53%的增长速度。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方面,2001~2016年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06%、13.70%和15.01%,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始终保持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势头。2001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43.6%和49.6%,2016年则分别为5.1%、40.4%和54.5%。从总体上看,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动,依然保持“三―二―一”的模式,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比较高。在主要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业发展最为迅猛。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2001年为27.8%,2016年则增至42.1%,在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2001年为34.13%,2016年降为21.0%。海洋渔业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2001年为25.04%,2016年为16.2%。2016年这三个产业增加值之和所达到到79.3%。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由2001年的2107万人增至2016年的3624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3.68%,明显高于全国就业人员0.41%的年均增长速度。涉海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由2001年的2.89%增至2016年的4.67%。数据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劳动力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二、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实力将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和发展潜力三大方面选取指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衡量的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和总水平,是从量的角度对海洋经济的考察。海洋经济发展效率衡量的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从质的角度对海洋经济的考察,更能体现出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衡量的是未来区域海洋经济所蕴含的发展实力,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海洋经济的考察。现阶段,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实力,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也应纳入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的评价范围中。1.指标的选取选取指标时,不但要考虑到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涉及的主要内容,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取了人均海洋生产总值;反映海洋产业生产能力的主要海洋产品产量指标,如海洋第一产业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洋第二产业的海洋修造船完工量和海洋第三产业的国内旅游人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沿海地区通常是经济开放的前沿,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主要沿海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指标来衡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海洋经济发展效率方面,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意味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选取了海洋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海洋产业结构变动Moore值、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总值比重等相关指标。其中,Moore值计算公式为:Mt+=nu=1ΣWi,t•Wi,t+1/ni=1ΣW2i,t•ni=1ΣW2i,t+1姨(1)(1)式中,Mt+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Wi,t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Wi,t+1表示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若计算的Moore值越小,表明产业间夹角大,则产业结构变动程度大。为反映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选取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指标。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方面,选取了反映资金的投入、科技教育水平、政府管理、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沿海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具体地,资金投入方面,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对海洋经济投资的资金保障,因此选取了沿海地区人均GDP指标。由于没有直接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投资方面的数据,选取了海洋科研机构基本建设中政府投资指标。由于科技与教育对于海洋经济的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此选取了海洋科技投入和产出方面的指标,如海洋科技人员人均科研机构经费收入和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成果应用指标;海洋教育方面,选取了普通高等教育各海洋专业专科毕业学生数指标。地区政府的管理能力方面,选取了确权海域使用金指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程度以及海洋环境也将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污染治理当年竣工项目、自然保护区数量等相关指标。基础设施方面选取了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长度指标。2.研究方法对海洋经济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综合评分法,即通过主观赋权或客观赋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将各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数值,进而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依据客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本文将依据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并比较各区域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3.数据的处理与来源本文采用极差正规化法对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种方法既能消除原始指标不同量纲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也能保留原始数据信息的差异性,并且针对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1]Xi=xi-ximinximax-ximin(正指标)(2)Xi=ximax-xiximax-ximin(逆指标)(3)上述(2)式和(3)式中,Xi代表第i个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新的数值,xi为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ximax和ximin分别代表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三、海洋经济地区综合发展实力的实证分析
1.因子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依据累计贡献率>80%的原则,得到五个主成分。五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313%。第二个因子在沿海地区人均GDP和人均海洋生产总值指标上的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经济基础方面的变动,因此将其命名为经济基础因子。第三个因子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自然保护区数量指标上的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开放方面,因此将其命名为对外开放因子。第四个因子在海洋科研机构基本建设中政府投资和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指标上的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政府管理方面,因此将其命名为政府管理因子。第五个因子在普通高等教育各海洋专业专科毕业学生数指标上的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海洋科技教育方面,因此将其命名为科技教育因子。2.实证结果计算各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因子得分.根据各沿海地区在五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排名前四位的是山东、广东、江苏和浙江。山东在政府管理和科技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较好;广东在对外开放、政府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都具有优势;江苏是在经济基础和科技教育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政策管理方面相对较弱;浙江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和科技教育方面也比较好,但在政府管理方面相对较弱。可以看出,政府对区域海洋经济科学合理的规划、积极地扶持以及加大海洋经济科技教育的投入将有力地增加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中等的有上海、天津和福建。上海在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科技教育和政策管理两方面,但在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较差;天津在政府管理和经济基础表现较好,产业发展方面居中,但对外开放和科技教育方面相对较差;福建在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管理方面表现较好,经济基础方面居中,但在科技教育方面相对较差。可以看出,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有益于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提升,但这三个区域,尤其是天津和福建,由于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其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排名后四位的是辽宁、海南、河北和广西。辽宁在产业发展和科技教育方面表现较好,经济基础和政府管理居中,但对外开放相对较差,因子得分在11个区域中最低;海南在对外开放和科技教育方面表现较好,但政府管理、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较差;河北除了在政府管理方面居中外,其他方面,如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方面都相对较差;广西除了在科技教育方面居中外,在政府管理、产业发展、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方面都相对较差。
四、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对策建议
1.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①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增加海洋经济活力。加快海洋资源市场化改革,建立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海域资源交易平台和网络,建立和健全海洋资源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海洋产业投融资制度,以突破涉海企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瓶颈。②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虽然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50%左右,但海洋第三产业中海洋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并不大。为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大的海洋服务业应成为发展的重点。另外,还应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些地区性发展战略等的重要机遇,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③推进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对陆域经济,海洋经济对高新技术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应进一步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和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应加大对涉海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以增强涉海企业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和金融相结合,鼓励涉海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强海洋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深化协同创新。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如科技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增强沿海区域的创新能力。2.推进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是区域宏观经济巨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陆域经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而海洋经济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可以缓解陆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同时,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相互竞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与陆域经济的联动中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不仅会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陆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海陆联动、协同发展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进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可选择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中产业关联度大的主要产业,相互延伸产业链,这样既可以推动主要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源要素的市场化,促进其在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间的合理流动,从而提高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也有助于资源的保护;海洋污染有一部分是源于陆域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只有海陆联动,对海上和陆地污染源实行分头控制,共同治理,才能有效地治理海洋污染,实现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现阶段,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和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将逐步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中西互动开放的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因此,沿海区域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所涉及的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以促进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持续健康发展。[2]沿海区域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一方面,应深化海洋经济的国际合作,在贸易、投资、科研和环保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对外海洋交流合作。加大港口的建设,扩大海港口岸的开放;推进海洋产业“走出去”,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应增进沿海区域间以及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以沿海区域的发展辐射带动内陆区域的发展,通过内陆经济的发展支撑海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光,崔占峰,王少瑾.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2):60-64.
[2]刘.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推进海洋经济转型[N].中国海洋报,2014-08-04(1).
姜丽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