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海洋经济论文 > 海洋经济发展促经济增长

海洋经济发展促经济增长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24 02:23:00人气:975

宁海县发展海洋经济的组合优势和现实基础

(一)资源优势

宁海海域辽阔,拥有“港、岛、涂、渔、能”等丰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优良的岸线港口资源。全县拥有218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176公里,岛屿岸线42公里。宁海湾内已建5万、3.5万、5000、3000吨级泊位各2个,另1万吨级磨盘山码头泊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门湾内已建有500吨级伍山汽轮渡码头、300吨级梅岙码头、100吨级胡陈港码头,田湾山港区还有尚未开发的3.5-5万吨级6个泊位岸线。二是丰富的滩涂资源。全县有蛇蟠涂、下洋涂、双盘涂等资源共191.8平方公里,其中三门湾海区138.8平方公里,象山港海区53.0平方公里;具备理想的海洋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条件。三是充足的海洋渔业资源。海域水质良好,营养盐类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约有200种左右。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22.87万亩,为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主要水产品有蛏子、牡蛎、泥蚶和蟹虾类等。四是独特的海岛旅游资源。全县共有岛29个,数量居宁波市第二,岛屿总面积5.2平方公里,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目前,象山港强蛟岛群已经纳入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三门湾内岛群、岛屿都已基本列入宁海县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

(二)产业基础

宁海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2011年,全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54亿元左右,占GDP近48%,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产业初具规模。一是海洋临港工业。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已构建起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国华电厂为龙头,围绕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西店卫星城加快滨海工业区、望海工业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家用电器、文教用品、金属制品、汽车部件、模具制造等5大主导产业;宁海三门湾区域宁东新城也加快开发建设。目前这三个区域分别实现工业95.3亿元、126亿元和2.5亿元。二是现代海洋渔业。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政策扶持,形成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带动渔业乃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1年,全县海产品总产量达到14.5万吨,海水养殖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为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三是滨海旅游业。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为载体的滨海旅游逐渐形成了规模,随着国际养生会所、游艇俱乐部、岛群旅游、水上运动区等新项目的实施,旅游与城市、旅游和工业相互联动发展,宁海滨海旅游服务业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县滨海旅游总收入达21亿元,同比增长近30%。

(三)发展平台

一是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已纳入宁海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提出要将宁海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阶段性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海县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各个重点区块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西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西店镇域总体规划调整、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等相继完成,宁海三门湾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宁海设立出口加工区研究、胡陈港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均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宁海县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宁东新城总体规划、宁海三门湾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等形成初步成果。二是海洋经济区域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宁海三门湾新区开发建设前期办挂牌成立,三门湾新区列入拟新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和市十大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之一,三门湾开发建设成为宁波市政府咨询委首号调研课题,胡陈港休闲度假区、下洋涂临港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功能区功能和定位进一步清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宁海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宁海湾滨海新城、宁海湾强蛟港物流区和西店“两城两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海洽会宁海专场推介会。推出了港航物流、滨海旅游、清洁能源等七大类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20个招商项目,现场签约8个项目,投资总资金达105亿元。

(四)项目支撑

宁海三门湾区域和宁海湾区域是宁海县实施“东崛起”战略和“北跨越”战略的支撑区块,是宁海“十二五”时期打造“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关键抓手。为此,这两个区域的项目建设与安排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一是“十一五”时期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两湾”区域共实施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263.5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211.3亿元。宁海三门湾区域共实施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6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宁海湾区域共安排重点工程16个,总投资200.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8.9亿元。二是“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安排情况。“十二五”期间,“两湾”区域共安排项目73个,项目总投资979.0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75.2亿元,占全县“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计划投资的45.7%。宁海三门湾区域共安排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444.2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47.3亿元;宁海湾区域共安排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27.9亿元。

宁海县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以海洋经济大平台、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旅游建设等为重点,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百项千亿工程”为抓手,以加强组织领导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努力实现宁海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基本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为宁海建设成为生态型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这是宁海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宁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实施海洋经济重点区块开发行动、海洋主导产业培育行动、综合交通构建行动、海洋基础设施完善行动、港口岸线开发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百项千亿工程”。这是宁海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抓手,就是为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着重推进“百项千亿”工程,即加快建设100个重大项目,主要涉及现代海洋产业、滨海旅游、平台载体和海洋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左右,“十二五”时期完成投资500亿元左右。

(二)发展目标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先行先试等举措,力争到201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长,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宁海地处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交接之处,紧紧围绕浙江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以宁海三门湾、宁海湾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充分发挥“滩、岩、岛”滨海旅游资源,以“大森林大景区”建设为主攻,以“5•19中国旅游日”为载体,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胡陈港休闲度假区等区块为重点,推进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联动开发,注重民俗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养生文化等的延续和挖掘,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实现海洋文化、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为全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探索新路径。到2015年,一是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比重达到25%;三是港口物流发展初具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持一流,COD下降和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五是海洋开发环境显著改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

下阶段我县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海洋经济功能布局,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近岸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实施宁海湾区域和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两湾十区多岛”空间布局。一是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服务和要素集散功能,着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会展中心、十里红妆博物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继续推进宁海湾建设,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和滨海旅游产业。加快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横山岛、白石山岛等海岛的开发开放,理顺海岛开发体制机制,推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宁东新城建设,提高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承载功能。力争实现“三个超十亿”目标,即引进项目总投资超十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十亿、实现十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开工。进一步做好前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服务环境、管理水平等六个方面工作。

(二)加快培育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加快编制完善宁海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海洋产业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和资源要素等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着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三大海洋战略产业,重点推进海洋装备新材料项目核准,茶山风力发电、环保热电联产、东方日升光伏和LED项目配套产业园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海洋科技服务三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拓展海洋生物开发、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海洋科技服务产业。三是优化提升汽车零部件、现代海洋渔业两大海洋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产品、汽车五金功能件等重点领域,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变,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生态海水养殖基地。

(三)整合海洋旅游资源,推进大森林大景区建设。加快编制实施大森林大景区建设规划和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尽早出台加快建设大森林大景区及滨海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早落地快开工。一是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以宁海湾和三门湾北岸等区域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开发以海洋气候、海岛风光、海味品鲜、海上运动、海港风情等为特色的海洋旅游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宁海湾滨海新城、游艇基地、养生会所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积极发展海岛旅游产业。依托海岛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基础条件较好的横山岛、中央山岛、白石山岛、铜山岛、满山岛等岛屿,形成不同主题的海岛游乐旅游区。努力把宁海努力打造成为融观光、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地。三是大力发展商务会议和休闲渔业旅游产业。以胡陈港、西店新城、宁海湾等为重点,重点建设海洋休闲、旅游商务和国际会议大型设施,打响“山水福地、人居仙境”的品牌。以双盘三山涂、蛇蟠涂等为重点,开发建设各类休闲渔业区,开展海岛垂钓、自助海鲜、渔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

(四)推进海岛开发和保护,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根据重要海岛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发展基础,因岛制宜选择合适的主导功能,积极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一是积极打造港口物流岛。规划建设灶窝山岛、田湾山岛、下万山岛为港口物流岛,力争田湾港区纳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在田湾山岛布局3.5-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3个,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下万山岛布局3.5-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5个,年吞吐能力600万吨,规划在灶窝山岛支持保障区布局千吨级港作船泊位4个,泊位长度325米。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岛。规划建设白石山岛、中央山岛、铜山岛、横山岛等为海洋旅游岛,合理利用“港、渔、岛、滩、景”等资源优势,推动强蛟群岛整体开发。推进横山岛发展成为宗教朝觐与海岛生态休闲度假胜地,推进中央山岛与白石岛联合开发,将其打造成为生态休闲与户外运动营地,将铜山岛打造成为生态休闲与野营区。三是着力发展海洋生态岛。规划建设马岛、桔柿山岛为海洋生态岛,依托海岛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海岛生态优势,努力将马岛打造成为国家级海岛生态开发示范区,将桔柿山岛打造成为生态建设实验区。

(五)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承载能力。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承载能力。一是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密升级与宁波及周边地区联系的干线交通网络,谋划推进铁路轨道交通,加快构筑“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主干线和“一纵三横”的铁路网。二是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完成一批城乡供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三是健全高效能源保障网络。重点推进城乡天然气开发利用工程和电力等项目规划建设,积极谋划岳井洋潮汐能、潮流能等海洋能源项目。

(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制度环境。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强化对海洋经济重大决策、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继续加强海经办等专项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完善对各级各部门的协调功能,履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监督职能。二是深化开发体制机制。上下联动,从县和相关乡镇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政企联动,将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与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开发、差别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整合沿海岸线资源,根据沿海岸线水深条件、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协调海洋经济项目和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三是深化合作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跨区域合作,以三门湾区域开发为契机,强化海陆联动、区域联动,加快建立与象山、三门两县的协商、高层沟通磋商等机制,突破环三门湾区域的行政区划限制,形成宁海、象山和三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