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它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因此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符合人的发展要求,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当下的人群更加渴望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爽朗的天气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为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借助物质基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了人的多样化需求。人的进化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身体上。在不断的进化后,人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人需求差异也愈加明显。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保证经济不会垮塌。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是人所创造的,人在该条件下发展,该条件就必须满足人的各种要求,才能保证条件的继续健全。
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终究还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进行,因此,为了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更加顺利,需要不断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很多人认为现代市场体系已经完善,其实不然,面对庞大的人群,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只能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不断的去完善。本文认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积极抵制垄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差别,垄断将直接造成经济紊乱、价格不稳,甚至是造成严重的金融问题。第二,促进竞争的优良化,避免恶性竞争,蓄意抬高、压低价格,保证人的发展顺利。第三,健全经济体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经济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还能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二)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作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必须理顺其关系。当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陷入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并非硬性规定,而是在宏观上对经济纠正方向,减少不利因素,市场人员应积极配合。第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市场的庞大,在于其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分配资源。人的发展固然有其主观因素,但市场经济的客观资源配置是不可逆转的。将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相结合,为人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不断的消除各项问题和矛盾,实现和谐进步。
(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结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机制作为宏观调控起辅助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人的更大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第一,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人的发展在于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可以告别计划经济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上,时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日后需要进一步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第二,解决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权力、职能和规模必须受到来自法律的明文限制,必须公开自愿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当政府的权力和规模在超出其法定的边界时,要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四)培育社会力量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培育社会量,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并且实现客观上的稳定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认为,根据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以及人的发展成果,培育社会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人的团体结合结果,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人而言,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能够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力量,并且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创造的更好。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为将来考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一直努力建设的部分,并且通过多项政策颁布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人的后续保障,这也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在现阶段的建设当中,不仅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而且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帮助。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需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借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实现以市场化促进社会现代化。该目标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大众提供更多的保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此,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倍努力:第一,以市场化推进工业化进程。市场化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第二,以市场化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认同,告别专政时代,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四、总结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发展展开探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不仅要顺应客观发展趋势,还要积极的纠正发展方向,不要刻意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未来的各项工作,需要以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为自己创造出更理想的发展环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作者:汪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其共性,它与社会制度无关,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都是市场对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它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相互适应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生产,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能容纳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分配方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领域发展质的飞跃,初步实现了大国崛起的愿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给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分配不公、竞争造成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市场经济是按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这是由我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按劳分配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调动劳动、土地、资产、技术所有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用资本来雇用劳动力,必然会产生矛盾,劳动者是被支配一方,收入比较低,尤其是对农民工而言,不仅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而且在工资方面经常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克扣、拖欠工资的现象经常发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两极分化严重。另外,竞争也造成了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的“马太”效应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生产和分配无限地倾向于强者,最终造成两极分化。这些都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市场秩序尚未建立,造成道德缺失
市场经济的主体,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并不都是遵纪守法的“经济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市场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非法传销、走私贩毒已屡见不鲜,这造成了市场秩序的严重混乱,交易双方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道德沦丧。道德本身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会出现暂时的倒退或者会发生偏离现象,并且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现在要彻底地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转变的过程中会面临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的双重考验,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必须兼顾得当,不失偏颇,使其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共同发展。
(三)资源消耗过度,环境不断恶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整个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开放格局。各级政府抓住机遇,不断招商引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发达国家将资源消耗高、劳动力密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为了吸引外资,不断降低环境保护的标准,环保相关法律成为纸老虎,人们沉浸在经济增长的数据中,却不知90%的社会财富都是自然资源的贡献。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除此之外,南方沿海开放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堆积成灾;一次性产品(筷子、水杯)的生产,使大片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在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坚持理论创新,推进发展进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才会少走或不走弯路。而每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不同的,面对新情况,我们应该开拓创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创新的过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理论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规范,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时度势,进行了创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发展为决定性作用。每一代领导人的理论创新,都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改革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缩小也必须深入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调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投入的需要。因此,在改革分配制度上,我们必须兼顾各个层面,上至国家领导机关人员下到农民工,相应地实行不同的措施,使不同阶层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尤其是对于农民工的保护政策,在保护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免于多数人陷进贫穷的两极分化。
作者:李昆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