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展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
(一)存在条件具有兼容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旦建立,商品关系就要消亡,人们之间等量劳动互换关系将替代商品等价交换关系,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有计划的分配将取代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方式”。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进行了实践,于1919年1月11日正式开始实行余粮征集制:按照这一制度,首先由政府机关规定农民消费所需的粮食、种子和饲料量,然后由国家按固定价格强行向农民征购全部余粮,并没收富农的粮食,完全禁止私人粮食买卖,实行粮食垄断贸易,后来对其他农产品也采取了这一做法。结果导致重挫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提高,破坏了工农联盟。此后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苏联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概括,得出了社会主义下商品交换还不能被消亡的结论,因为社会主义下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决定了劳动者和企业者间存在经济利益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必须要发展商品经济,经济利益的差别是经济关系的本质。而发达商品经济必然是市场经济,所以可以说公有制内部就存在着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根源,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师内生于公有制的。
(二)生产资料所有关系具有兼容性。市场经济既不是经济制度,也不是社会形态,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式,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以经济调节为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反映出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时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市场经济只适用于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在那种社会制度条件下,都具有相通的市场共性运行规则等。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能够与不同的社会性质经济相结合,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
(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性。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存在着统一性的同时也存在矛盾。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要求每个人的财产权平等,有平等的劳动权力,生产资料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反对垄断占有财产收人,反对劳动力商品化,因为每个人都是所有者所以公有制下不存在失业。而市场经济下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财产权不平等,劳动权力不平等,所有权不平等,保护垄断占有财产收人,因为资本归个人所有,所以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进行交换、会出现失业等情况。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不可根除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都可以缓解。我们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承认这些矛盾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根基牢固,模式合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公有制去适应市场经济
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公有制,应该使公有制去适应市场经济。首先,要转变对公有制经济的传统观念。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公有制经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根本谈不上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味追求“一大二公”,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排斥或限制市场关系,也不能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又包括集体所有制,还包括个人及所有合作所有制,以及具有公有性质的社团所有制。只有实现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才有利于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其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关键是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产权制度的改革,真正使国有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部「刁。再次,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适应市场经济。政府主要经济职能应转向制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市场运行进行调控和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在保持公有制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实现的。一旦改变了公有制的基本性质,那便步人了私有化的歧途。一种观点认为,搞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这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东欧等国家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改革,即“休克疗法”,已经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社会动乱和危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从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搞私有化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三、公有制只有与市场经济结合,才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亦然。我国生产力落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又面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任务,合理配置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经济中,要保证资源配置决策的正确,必须解决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问题。我们的时代同马克思的时代不同,生产和需求信息十分复杂多变,单靠制定计划是无法及时掌握和处理的。而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方面看,计划经济中计划的制定、执行,难免受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影响而发生偏离。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做出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激励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而公有制则是一种所有制形式,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要求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则要求实行市场经济这种高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进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作者:张霞 单位:山西省保德县经济信息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