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供给侧改革下建筑经济转型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建筑经济转型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24 08:03:00人气:338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通等均会影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的新理念,全面分析行业转型的重点,才能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全面了解供给侧改革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建筑经济转型路径与制度体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建筑经济;发展策略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耗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影响较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建筑业如何承受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成为了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新需求的释放、新供给的创造。为此,在改革中,要落实政策,推进建筑经济转型发展。

1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配置最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中,投资、消费与出口是需求侧改革的“三驾马车”,而供给侧的要素更多,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提升供给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革的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对要素配置扭曲现状进行正确矫正,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全要素应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建筑经济转型路径与制度体系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由供需角度分析,目前,在需求变化方面,建筑业供给结构适应性、灵活性较差,低效底端产能过剩,高品质供给严重不够,究其原因,建筑业供给侧问题不单单体现在建筑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企业产能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还表现于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若制度建设滞后、发展方向不明确,均会影响整个建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路径是其得以实现的方向。新常态经济条件下,找准转型路径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思路,但问题却不成体系。尤其是在制度体系中,仍存在各层面,即行业、企业、项目等协调性不足的情况,未能协调推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由于供需不均衡及关联产业发展问题,建筑业将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挑战与困境。由整体角度分析,基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给建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转机。为此,从改革上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发展,调整建筑供给结构体系,明确转型路径,健全制度保障,创新行业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均能帮助建筑业化解困境,迎风直上。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策略

3.1构建合理的建筑经济转型体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健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重点。为改善当前建筑业三方协调机制不健全的现状,本文特提出了构建“目标―动力―制度”的建筑经济转型体系。其模型如表1所示。通过打造建筑经济转型模式,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不同业务板块上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企业之间分工明确,建立合理的协作关系。3.2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正是由正外部性、增量成本等角度出发,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由技术角度来讲,加大力度推进装配式建筑,需要进一步健全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为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等技术研发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帮助。此外,还应做好装配式技术应用目录编制工作,完善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的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由制度建设角度来讲,首先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做好各种制度的改革工作,如设计费用收取制度、工程计价制度、工业建设合同编制等。其次,要达到产业扶持保障措施明确化,针对装配式建筑建设方,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采取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此外,于消费者而言,同样要做出优惠,即低息贷款等。此外,要加大政府强制推广力度,在政府工程,如保障房等项目中要优先考虑装配式建筑。最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关联产业的资源,做好资源整合、资源共享。3.3大力实施建筑业“互联网+BIM”模式。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建筑经济转型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大力实施建筑业“互联网+BIM”模式,有利于转变传统行业监管模式,实现建筑产业升级改造。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与各管理、监督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如工商、税务等,做到各方信息及时更新与关联共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的监督及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完善电子招投标平台建设,保证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实行透明化办公,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竞争的公平化。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信息平台建设能够为经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是业务标准统一的重要载体,是经济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有效工具,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协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数据标准化和管理统一化,可保证建筑经济核心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畅通性、连贯性,可为建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能够将准确、客观、真实、有效地数据提供给经济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想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BIM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对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数据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IM应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单位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对BIM理念与价值大力推广与宣传,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力度,实现技术攻关。此外,还要建立BIM试点项目,发挥激励作用,改变传统的审批与监管模式。此外,要将BIM应用到各个建设环节,达到建筑全寿命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BIM的优势作用,为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4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是否有序、合理,对建筑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建筑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具备法制、科学、诚信等特点,从而规范市场交易、改进工程质量、提高项目绩效。优化建筑市场环境,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化改革原则,将信用信誉机制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有效调节市场交易。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健全全面信用制度,推行“双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以银行保函形式为发包方提供工程担保,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此外,还要与金融机构构建信用共享体系,提高企业自身诚信水平,通过市场的力量,将那些失信企业剔除,并纳入征信黑名单。同时,要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推行电子招投标及平均价中标,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3.5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理念,杜绝消极的思想,保持乐观的态度,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乐趣。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学习,满足工作需要。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如专业技术培训等,要求定期根据岗位需求组织开展培训,增强职业技能水平。此外,还要做好劳务用工合同管理,为健全职工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之间出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各方支持,要求在完善“政府、市场、第三方”协同机制的同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在节约更多工程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工程的实际运行效率,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升级速度,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窦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J].中国市场,2018,(3):197,209.

[2]刘光焱.供给侧改革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195-196.

[3]李翠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21):32,34.

[4]李猛.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供给侧改革”机遇下实现突破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7,0(4).

[5]陈兰珍.供给侧改革下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6):55-57.

[6]郭征.浅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7,(9):231.

刘新华 周口市住房和和城乡建设监察支队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