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现状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现状及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04 22:13:00人气:1016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能源依赖、能源高耗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与速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文章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能源角度研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从能源结构、能源市场、能源储备等方面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能源正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的能源勘探水平相对不高、利用效率较低,加上相关产业对能源资源的不断索取,长期处于能源高度紧张状态。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相关规律特征,并针对能源发展现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能源消费现状

1.1经济增长进一步带动能源消费

十多年来,中国伴随经济飞速增长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呈线性增长。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一方面表明过去十多年中国工业化发展迅猛,现在重化工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产业逐渐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说明能源的贡献度高,能源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1.2经济增长引起人均能源消费量发生巨变

每一个国家的人均能耗的稳定值很大程度上与该国所采用的能源消费模式有关[1]。目前,各国的能源消费可分为高度耗能型、一般耗能型和节能型三种。在今后一定阶段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将呈上升趋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所致。以电力资源消耗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电力建设的强劲,致使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有效地保障了经济强劲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从1994年开始,中国经济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GDP增速迅速下降,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全国电力供需达到平衡[2]。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举办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经济发展迅速,电力工业也厚积薄发,不仅仅只是规模扩大,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也都更为绿色。2019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9亿kW,其中火电11.4亿kW,占比大幅下降,仅占60%。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发展,2004年仅74万kW,2019年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亿kW,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1.86亿kW,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数年全球第一[3]。中国已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电已从百年前的奢侈品,成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伴侣,使生活变得更清洁、更智慧、更美好。

2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遇到的问题

2.1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及高收入国家的10%。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特征较为明显。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是59.58%,虽然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但仍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约为东部地区的一半,农村尚有部分人口将在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部分地区仍在生产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广大农村地区仍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能源,消费总量超过2.5亿tce。每百人汽车拥有量还不到20辆,在全球的排名在130名以后。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kWh,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kWh,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但就人均看,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4]。

2.2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增长质量有待提升

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在2003~2011年期间年均增长率10%左右,2012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也依然保持着6%~7%的中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冲突。过去的发展大多靠着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拉动经济增长,也因此出现了雾霾等环境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向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增长质量。

2.3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有待缩小

区域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城乡发展差异化,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各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有的省份甚至达到了三倍之多,东部的人均GDP接近中西部之和。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有历史的、地理的,也有科技投入、人力资本等诸多因素。科技投入方面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优势,2017年中国的科研规模指数居于世界第2位[5],但国内东西部差异很严重,如由于重点高校分布的不同,高水平成果产出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高水平院校较多的东部省份,而中西部仅湖北、四川、陕西三省排名相对靠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有待缩小。

3对策建议

3.1充分认识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处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相对最为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在走向工业化的初始阶段,都有一个高耗能发展阶段[6]。中国的工业化是十几亿人的工业化,不可能在短期内跨越工业化阶段与重工业化阶段,因此过去几十年出现的高耗能时期是历史的必然。针对能源问题,我们必须将未来需求估计得更充分、更严峻[7]。短期中,我们应着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针对能源问题,我们应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大力开发可替代能源,通过扩大能源的供给来源,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的质量与效益[8]。

3.2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能源配置的功能

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很好地表明商品的稀缺程度,从而使能源资源自动流向效益高的领域,通过促使消费者改变消费行为来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9]。我国应该逐步将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真正实现能源价格的市场定价,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以珠三角为例,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在珠三角地区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能源密集型产业被淘汰或转移其他地区。此外,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特征明显,出口占比较高,虽然随着传统产业的转移,出口产品中制造业的中高端产品比例不断上升,但是珠三角地区主要承担劳动密集投入的生产环节,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环节,主要依靠劳动投入,资本和能源的投入相对较少[10]。今年是中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格局,东北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拥有高学历的年轻人都选择到发展更快的“外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西部经济发展乏力,目前仅有成都、重庆、西安三市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东部发展势头依旧迅猛,尤其是长三角等地区呈现人才集聚效应,国家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正当其时,各地应利用好市场机制,有效地提升能源、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3加强能源技术储备,完善能源结构

我们必须挑选有良好经济效益与广阔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作为能源技术储备。比如发展和抽水储能相结合的波浪能、潮汐能发电站,发展廉价而高效的储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开发石油的一些补充和替代能源技术[11],扩大我国能源技术储备、丰富能源的构成格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源发电问题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西部山区,输电条件相对恶劣,电线搭建比较困难,成本较高,需要考虑新的供能方式,如分布式能源系统。现阶段已有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如光伏、风力发电等受气候影响较大,电能质量不稳定,无法完全实现离网输变电。因此,需要完善储能设备,如超级电容、新型蓄电池、相变储能等,能够稳定满足用户的需求。

3.4完善具有统筹与前瞻性的能源战略

我们应该正视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不同区域之间产生的差异。东部地区应加大对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在新能源的推广方面应该提出新的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降低使用成本,鼓励能源消费的多元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调发展[12]。中西部地区应大力推动产业升级,淘汰高耗能的落后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能源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不断完善全国能源规划、研发、示范等工作的统一协调是能源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能源战略研究,为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13]。

4结论

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能源的富足与短缺将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刺激能源需求,以及能源消费的升级。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需加大经济转型力度,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电企业在保证供电的同时要确保环保排放,要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发电成本。我们要不断完善具有统筹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为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子荣.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7):36-39.

[2]查建平,唐方方,傅浩.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增长――一个脱钩理论视角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33(06):81-89+125.

[3]才秀敏.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的沧桑巨变[J].电器工业,2019(12):1.

[4]孙叶飞,周敏.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33(06):21-30.

[5]翟琰琦,郭红梅,岳婷,杨立英.中国SCI论文统计报告2018[J].科学观察,2019,14(02):1-33.

[6]陈红梅,宁云才,齐秀辉.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98-202+216.

[7]赵爱文.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8]刘自敏,尹凯.如何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效率[J].能源,2019(07):30-32.

[10]叶祥松,刘敬,王江波.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05):3-13.

[12]邹璇,王盼.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J].软科学,2019,33(05):11-16.

[13]王亮,赵涛.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J].技术经济,2013,32(11):99-104.

作者:田玉琢 宋捷 吴江 单位: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